5月10日下午,应急管理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郑国光来校调研指导工作,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陈海山,校纪委书记周乃贵,副校长朱大梅,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会议。会议由陈海山主持。李北群对郑国光回母校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他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南信大聚焦发展,着力建设“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打造“气象+”“+信息”学科品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科研项目和经费,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彰显出新时代“双一流大学”的担当作为。他表示,近年来学校成立了应急管理学院,注重气象学科与应急管理学科的融合发展。未来,南信大将坚持科教融合理念,倾注学校更多优质资源,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南信大力量。郑国光充分肯定了南信大应急管理学科的建设进展。他表示,值此64周年校庆之际,很高兴能够回到母校,多年来他密切关注学校的发展。南信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特色鲜明、师资队伍强大,成立了全国首家立足气象灾害领域的应急管理学院,为地方和全国输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人才。他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学校应急管理专业提出要求,希
5月10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六十四周年校庆之际,“南信大星”小行星命名仪式举行。这是一份来自宇宙的特殊礼物,抬头仰望天空,母校之星驰骋寰宇,与你同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委员会将第236788号小行星命名为“南信大星”(Nanxinda)。“南信大星”的命名,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于南信大六十四年办学发展成就特别是为全球气象事业发展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据了解,第236788号小行星于2007年8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小天体搜寻项目组在江苏省盱眙县发现。当晚,当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对准摩羯座时,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当时她离地球1.41亿公里。后续得到了洛威尔天文台、美国林肯实验室巡天计划、莱蒙山巡天等望远镜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她的精确轨道,符合国际上新小行星获永久编号所需的条件,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10年3月给予236788号永久编号。无垠苍穹,繁星熠熠。“南信大星”运行于璀璨星河中,她的轨道偏心率为0.171,轨道倾角为3.274度,轨道半长径为2.307天文单位,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40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5年。“南信大星”在
作为六十四周年校庆日的系列活动,5月10日,南信大发展研讨会暨气象链生灾害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举行。应急管理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郑国光,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党组副书记许小峰,中国气象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矫梅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欧洲科学院院士王力哲,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省气象局一级巡视员刘聪,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汪波,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文斌及我校在校校领导出席。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致辞。他说,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奔赴南信大五月的盛会,共同见证学校建校六十四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今天是气象链生灾害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召开的日子,也是1977级校友返校交流欢聚的日子。返回曾经生活和成长的家园,对于每位77级校友来都有着特别意义,曾经的青葱少年,带着南信大精神,成长为各行各业中流砥柱,如今大家乘风而归,借此机会,向各位校友和嘉宾汇报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大气科学在近三轮学科评估中均蝉联全国第一和A+等级,无论是学科融合、开放办学,还是转型提升、内涵发展,南信大都是发展最好最快的大学之一,南信大没有辜负时代的使命、校友的期盼和一代代南信大
5月8日,我校2024年上半年发展对象培训班在风云剧场开班。校党委书记、校长、党校校长李北群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开班仪式由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张新厂主持。本期培训班共707名学员。李北群首先代表学校党委向培训班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以《聚精会神,以训提能,开启政治人生新起点》为题作开班动员讲话。他指出,举办发展对象培训班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举措。学校党委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谋划和推动发展党员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学校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爱校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学校师生党员队伍发挥了突出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李北群告诫全体学员要深入理解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担当。他从五个方面阐释了如何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一是铸信仰、明方向,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晴空万里,风暖昼长,恰逢建校64周年校庆,5月10日上午,朱乾根先生塑像揭幕仪式在南阶教室南侧草坪举行,深刻纪念他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乃至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党委委员郑国光,中国气象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矫梅燕,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夫妇,江苏省气象局一级巡视员刘聪,我校校领导李北群、陈海山、周乃贵出席仪式。朱乾根先生夫人以及亲属代表莅临现场。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主持。“朱先生对年轻人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耳提面命,至今仍历历在目”。校长李北群深情回忆过去与朱乾根先生的点滴往事。他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如今的独特气质和大学精神,是风风雨雨中笃定前行、追梦过程中自强不息得来的,是一代代前辈先师在严谨治学中带领全校师生淬炼出来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朱乾根先生塑像揭幕仪式,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他大气包容、严谨求实、育人本位的精气神,激励师生铭记校训,矢志推动学校事业前行和发展。随后,朱乾根先生亲属代表朱彤和郑国光、矫梅燕、陈镜明、刘聪、李北群共同为塑像揭幕。学生代表向塑像敬献鲜花。亲属代表、我校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朱彬教授在致辞中感谢学校在校庆之
5月8日上午,自然资源部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与管理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自然资源部原党组成员、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王春峰,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叶忠华,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副校长吴攀出席会议。会议由吴攀副校长主持,李北群校长与叶忠华巡视员分别致辞。李北群向出席仪式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对我校遥感及导航相关学科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与回顾,并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创新中心发展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希望在各位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继续推进科研合作创新和人才协同培养,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促进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水平提升;同时,作为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学校将集中优势资源,在政策、资金方面大力支持创新中心的发展,实现中心发展目标、引领创新应用优势、打造创新品牌。叶忠华代表省自然资源厅对创新中心第二次工作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南信大长期以来
5月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南京江北新区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杨树兵,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陆卫东,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伟,以及我校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会上,江北新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依托各自人才、资源、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优势,以推动大气科学和气象学产业发展、重大科技研发及其成果就地产业化为目标,在共同建设中国气象谷、引培产业创新人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环南信大“创新创业经济圈”、深化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培训合作等五方面进一步务实合作。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致辞。他说,服务地方发展是高校的使命担当,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答题。南信大与江北新区同频共振、共生共荣。多年来,南信大的发展得到了江北新区的大力支持,新区通过不断优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为南信大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极具魅力、共享共赢的成长环境。今天的签约是南信大办学多年来与地方政府签署的最详实、最具体、最实在的合作协议。未来,南信大将积极探索“1+N”校地合作新模式,重点推进“
5月6日,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副校长朱大梅一行赴扬州开展人才培养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咨询会、与扬州经开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活动。人才培养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咨询会召开前,扬州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刘流会见了李北群一行。双方就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了交流。期待双方在相关领域合作再结硕果。在人才培养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咨询会上,李北群就学校办学历史和近年来办学所取得的成效作了介绍。他说,学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新模式,先后与行业优质头部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设特色拔尖班,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助力南信大学子高质量就业。他希望能够与各中学创新“双高合作”模式,通过创客实验室、打造微课等形式,开展个性化多元合作,由表及里、深耕细作,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广大莘莘学子选择南信大、圆梦南信大,实现双向奔赴。扬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张晓林在讲话中对南信大给予扬州高质量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扬州基础教育情况。他说,各中学要充分抓住机遇,加强与南信大
江苏省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联盟年会暨江苏省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4月28日,江苏省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联盟年会暨江苏省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讨会在我校顺利举行。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灵山,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研究会理事长、联盟理事长、我校校长李北群,江苏省及安徽省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联盟成员高校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处处长人,以及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专家和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主持。李北群向与会领导、专家与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与国际化息息相关,介绍了我校的国际培训工作、留学生教育事业、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师资引进、国际教学资源建设、国际化发展前景等,表示本次年会将是对我校国际化发展的正向激励。4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巴哈马大学再次签署巴哈马孔子学院合作协议,取得江苏孔院工作的巨大突破。李北群发言杨树兵介绍了江苏省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情况,包括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建设、孔子学院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平台机制建设;提出了
4月26日至28日第四届 CAA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大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40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27日上午,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院士,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于海斌院士(线上),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成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吴国政处长(线上),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校长姜斌教授,安徽大学副校长孙长银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助理赵玉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曾志刚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教授出席开幕式。共有300余名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参与开幕式。 王成红副理事长在会上致辞。他首先代表中国自动化学会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提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