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南信大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张相学教授主持的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科技强国背景下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体系建构与实施路径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图书馆724报告厅举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省教科院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董林伟、副研究员宗锦莲,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出席开题会。会议由社科处处长尹才祥主持。李北群为大会致欢迎辞,他首先就省教科院对南信大事业发展给予的多方面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与会的指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会上,他对专家组成员为课题开题论证提供出的指导意见表示真切敬佩。他表示,课题组要认真研读专家意见,修缮研究计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且从科学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给出了前瞻性系统性的思考。最后,他表达了对课题研究成果的殷切期盼,并表示学校将为课题组提供全面而细致的支持,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张相学围绕“担当”“释惑”“创新”三个关键词,系统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价值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预期目标,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科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5月以来,校领导带队赴山东、河南等省以及江苏淮安等地开展研究生生源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会。5月13日,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总会计师胡明保率队赴淮安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咨询会。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两所优秀生源基地高校负责人及两校23名拟录取为我校2024级的新生参与座谈交流。李北群介绍了南信大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高水平科研平台、师资队伍以及办学育人的理念,他强调南信大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办学宗旨,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并着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他希望与会师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南信大、宣传南信大,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南信大求学深造。5月22日、27日,副校长吴攀率队分别赴山东、河南召开研究生生源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会。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16所山东高校,郑州大学、华北水利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等19所河南生源基地高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发展咨询会。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同步
5月22日,风云际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4年会暨第三届气象产业大会在我校召开。气象产业大会永久会址落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谈哲敏,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宋善允,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于新文,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二级巡视员闫冠华,华风气象传媒集团董事长李海胜,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董事长白海,省气象局局长张晶,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霞,陕西省商洛市政府秘书长尹章银出席年会主论坛。作为气象行业知名展会品牌,本届年会围绕“科技创新赋能气象产业现代化”,聚焦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气象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关键词,紧抓时代发展机遇,深入研讨气象产业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气象产业发展提供宝贵交流与展示平台。会前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表示,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是推动我国气象服务发展的重要力量。自成立以来,积极凝聚和团结社会力量参与气象服务供给、推动气象服务行业自律,在服务行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气象局将一如既往关注和支持南信大与协
5月20日,徐州云龙区区委书记陈婕,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郑伟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我校在校校领导出席调研座谈会。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代表学校对徐州云龙区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作为一所具有行业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南信大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及气象行业培养了大量实用、新型人才。当前,南信大秉承“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的务实合作,实现了一系列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云龙区是徐州主城区重要板块,功能配套全、发展空间大,近年来与南信大交流交往密切,对于校地双方,既有丰硕的交流成果,更有美好的合作未来。南信大愿与云龙区一道, 在新起点上持续深化基础教育、数字取证、绿色金融等方面深化互动合作,共享发展机遇,为双方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陈婕、郑伟感谢南信大对徐州云龙区发展的大力支持,并简要介绍了云龙区发展情况。他们说,到访南信大,是新任班子成员在徐州市外的首次集中调研,南信大发展迅速、姿态昂扬让,我们对学校潜力十足有了更具象化的认知。当前,徐州云龙区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力打造淮
近日,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率校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相关同志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赴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调研督导基层党纪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规定动作做得怎么样?学习教育采用了哪些形式?学习效果如何?”李北群先后来到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党委、应用技术学院党委,与师生党员深入交流,了解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学习的形式、安排和计划等情况。专班成员现场翻阅了学习记录、活动简报等。李北群强调,加强党纪学习教育不仅是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好结合,学出成效、学出责任、学出干劲。实地调研后,李北群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党委、应用技术学院党委相关工作情况汇报。自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党委、应用技术学院党委迅速启动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措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3次集中学习,开办为期4天的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剖析高校领域违纪违法案例1次,组织50余名师生党员赴天长市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李北群肯定了基层党委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取得的成果。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基础在全面,关键在
5月18日是“南京人才日”,我校联合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共同举办“全球邀约 浦聚英才”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发展大会。大会邀请院士专家、企业家和青年人才共话发展、共谋合作,锚定校企融合建设人才高地的目标,以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政策推介、现场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为优秀人才搭建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和产学研用对接平台,促进了海内外青年人才与我校和江北新区的深度交流。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华,南京市工信局二级巡视员乔翠聪莅临指导。欧洲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外院士王子栋,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主任、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我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攀,浦口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慧、浦口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刘小平、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道俊、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董乔忠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金自康主持。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主任、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在致辞中说,5月18日是南京人才日,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召开人才发展大会,展现了浦口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携手履约的昂扬状态,更彰显着校地合力邀约全球英
5月16日上午,我校召开党建工作例会,聚焦学院书记队伍建设,研究加强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校党委书记李北群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乃贵,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出席会议,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党群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党委组织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和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先后围绕基层党建品牌建设和重点工作、二级党组织推进党管人才工作和招生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党委主要负责人就“二级党组织书记的角色定位和创新思考”主题作交流发言。周乃贵结合实际工作,对二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行了指导。他强调,二级党组织书记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学习好、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工作办法,对学院师生员工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韦忠平对近期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进行了简要通报,要求二级党组织压紧压实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责任,优化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师生意见反馈响应机制,引导学院师生规范网络行为、守好言论关。李北群在总结讲话对学校各二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5月16日上午,我校召开二级党组织工作会议,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纪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校党委书记李北群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乃贵,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出席会议,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党群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张新厂主持。会上,张新厂代表党纪学习教育专班汇报了二级党组织党纪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要求二级党组织负责人落实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纪学习教育紧密融入日常工作和重点任务,切实将学院党纪学习教育抓出实效、抓出特色。周乃贵要求各二级党组织一是要丰富学习方式,在原汁原味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具体的章节、条款和规定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二是要强化学习教育效果,通过深刻认识《条例》修订的背景意义和内容特点,准确把握《条例》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韦忠平着重强调了严明政治纪律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工作,从提高政治站位、优化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对二级党组织强化政治纪律、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提出了要求。李北群认真听取汇报后作了讲话,充分肯定各二级党组织抓党纪学习教育的工作成效,对扎实推进学习教育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抓紧抓实,切实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
2021年9月,教育部公示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名单,我校寿绍文教授喜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教材建设奖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主办、教育部承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全面覆盖教材建设各领域的专门奖励项目,也是全国教材建设领域的最高奖。该奖项每4年评选一次,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于2020年启动。本次教材奖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初评推荐,共有3273种教材入围全国优秀教材国家评审,196个候选集体、389名候选个人入围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国家评审,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领域,奖项设置总数比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总数少,获奖难度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基本一致。经各奖项国家评审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严格的网上评审和会议评审,我校寿绍文教授突出重围,进入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奖励名单。此次获奖,不仅表彰了寿绍文教授主编的天气学和中尺度气象学等系列教材对我校大气科学学科课程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彰显了我校六十余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附:寿绍文教授事迹踔厉奋发奏华章 笃行不怠创一流——记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获得者寿绍文教授寿绍
5月9日,2024年第一届气象链生灾害应急管理国际会议在我校举行。会议特邀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郑国光作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主持。会议代表和应急管理学院师生踊跃到场聆听,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李北群代表全校师生热烈欢迎郑国光研究员来校作专题报告。他说,郑国光是我校当之无愧的优秀校友,为气象事业、防震减灾事业、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一直以来对学校给予大力支持。在他长期的积极推动和扶持下,我校形成了今日合作共建的办学体制和多学科门类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 郑国光以《应急管理与学科建设》为题展开报告。他首先从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进程谈起,详细介绍了应急管理事业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并总结出各国应急管理体制的诸多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他利用各国具体案例揭示出世界上主要国家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体制性痼疾。在讲述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历程时,他强调,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历经了三个阶段,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国家体制优势,不断调整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事故灾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