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这样的收获来之不易,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求真务实干出来的。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美好蓝图绘就,不落实就只能停留于纸面。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践,才能真正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古人讲的“言必信,行必果”“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之,则难者亦易矣”等等,都是强调重实践、做实事。注重实干、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教育全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求真就是追求真理,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务实就是遵循规律,将真理运用于实践。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实事求是精神,从中国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探索真理、实干苦干,我们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求真务实,要求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去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来源:人民日报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擘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蓝图。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砥砺奋进、久久为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肩负历史使命一体化发展新成效振奋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副司长相伟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5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规划政策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下一步,我们要坚持规划纲要的战略引领功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相伟说。5年间,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多次强调科技创新,激励我们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上海东渐数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栋强说。产业链的
来源: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新时代以来,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我们沉着应对、奋发有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取得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实现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持续加剧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是严峻的,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是复杂的,但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
来源:人民日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迫切。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完善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机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要求。国际规则要依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由大家共同书写、共同维护,不能谁的胳膊粗、嗓门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拉帮结伙,把自己的“家法帮规”包装成国际规则。面对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遭遇诸多挑战危机,我们要携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断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全球治理变革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国际秩序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中国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来源:人民日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勃勃生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现光明前景;另一方面,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会不断出现,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善于洞察大势、把握机遇。应当看到,前进道路上我们会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叠加交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安全风险依旧存在。从国际看,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增大。在看到风险挑战增多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总体上看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科学把握危与机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来源:人民日报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开拓进取、革故鼎新中取得了辉煌灿烂的发展成就。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对于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只有了解古代的中国,才能理解今天的中国对道路、制度的选择,也才能明白中国向何处去。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华文明彰显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和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底气,也为我们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了宝贵资源。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让世界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中华文明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来源:人民日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主体性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精神信仰等的坚持与发展,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更关系文化活力的激发和增强。文化主体性强则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程度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更好维护好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进而在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近代以后,深重的民族危机让一些人产生了文化自卑自弃心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同时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党领导人民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也是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文明发展历程。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8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提升干部这三种本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新征程上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其中包括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干部需要掌握的重要本领。实践证明,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职责,坚决守住不发生全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其中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新活力,加快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思想不解放,就难以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就难以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方向和着力点,就难以迈开前进的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解放思想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
来源:人民日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