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24日,由教育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江南大学举行,受疫情影响,本次大赛总决赛采用线上答辩形式进行。由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推荐申报的《山知声》项目经校赛、东部赛区半决赛、全国总决赛层层比拼,斩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的重大突破。本届大赛初赛共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600余所高校的6000余支团队参加。经过专家线上初选,区域赛答辩评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43支团队进入国赛总决赛,最终21支参赛队伍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22支团队获二等奖。管理工程学院在教务处(藕舫学院)的支持下,高度重视该项赛事校赛的承办工作,认真做好报名、项目遴选、校赛组织及区域赛、国赛备赛服务等工作。据悉,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赛事,已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评估体系”。大赛在选题上呼应服务外包产业,关注服务科学;在形式上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在虚拟的商业环境中解决问题。赛题一方面来源于现代服务产业企业的现实需求,鼓励学生综合考虑业务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简称研究生党建双创活动)。我校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黄垭飞同学获批创建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江苏省高校仅有9名研究生入选,这也是我校学子首次获此荣誉。黄垭飞同学自2013年考入我校以来,全面发展,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授权专利,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学生干部、连续三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荣誉。担任大气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第四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党支部获得省级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主讲“信仰公开课”获评团省委省级示范课。曾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赴广西支教一年,支教期间,教学成绩和学生满意率双第一,回校后持续开展教育扶贫活动,从国家教育扶贫战役里的一名“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据悉,研究生党建双创活动面向全国高校,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自池州学院和我校签约合作以来,双方不断加强联系沟通,持续推进合作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做好普通本科生联合培养工作,8月23日,池州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立驰,副校长阳光宁带队调研我校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简称“园区”)。我校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张立驰一行在胡明保的陪同下先后走访调研了园区学生宿舍、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餐厅、报告厅、智慧教室等地,现场查看了解园区学生宿舍施工进度、餐厅卫生保障、学生上课环境及课余生活设施等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双方不断就学生在园区的学生生活情况进行交流探讨。座谈会上,胡明保对池州学院一行来校调研交流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园区现状及管理人员安排情况。他说,张校长一行的到来,体现了池州学院对学生在园区学习生活的关心。我校将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习好、生活好,相关部门要尽快安排任课教师熟悉园区教学环境及设施,确保教学工作进程顺利。他表示,学生来校学习生活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双方要在已有成效上继续扩大合作成果,共同探索新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学生学习生活做好服务、保驾护航;在园区建设及运行上,我校上下勠力同心、齐头奋进,与池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我校周锦副教授申报的“基于社交网络下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机制和生态体系路径建设研究”项目名列其中,实现我校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年度项目立项零突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和新动能,而数字文化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周锦课题组借助社交网络的多重特征,力求解决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文化产品价值内核缺位、数字内容供需结构失衡、商业模式仿制创新以及价值链低端化等问题,以实现数字文化产业在社交网络创新驱动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7月中旬,我校祝成林副教授申报的“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实习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是我校本年度首个获批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该课题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情境学习理论,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和解决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创新的内容以及实现路径。课题研究成果将丰富新时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实习转型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代表的各类
近日,“兆易创新杯”第十六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闭幕。经过线上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三。其中技术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商业计划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兆易创新”企业专项奖一等奖1项;优秀论文奖1项以及最佳路演奖1项。YYDS参赛团队作品“人体动态电位仪”入选全国总决赛TOP10,常建华等5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我校也荣获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奖。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由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承办,于2021年3月正式开赛,全国八大赛区共5120支队伍参赛,参赛作品覆盖“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通信与网络技术类”、“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类”、“人工智能类”、“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等七大参赛方向。在历时近1个月的初赛评选选拔后,来自全国150余所参赛单位427支队伍的1200余名学生脱颖而出晋级全国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切实做好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8月19日上午,副校长韦忠平主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党委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资产管理处、保卫处、基建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学习传达了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关于疫情处置能力、开学返校工作等文件精神,部署了全校疫情处置能力建设自查工作。 会上,韦忠平副校长通报了江北新区领导及相关单位近期来校督查、检查的反馈意见,部署了整改工作安排,并就进一步做好近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防控机制要更加顺畅灵敏,按照“统一指挥、对口联络、各司其职、条块结合”原则,确保工作机制和指挥体系运转顺畅,突出事项处置迅速。二是防控责任要更加明确具体,各级领导要切实履行防控主体责任,恪尽职守,压实责任,做到防控工作全覆盖、不遗漏。三是防控工作要更加细致主动,“眼中有活”,防止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积极主动排查风险,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四是防控体系要更加完善规范,要对照督查检查意见,逐项做好整改落实,重点工作要建立台账、动
8月18日,党委常委、副校长邓志良通过线上形式看望了我校第七届“互联网+”大赛省赛决赛备赛师生,全程观摩了参赛项目路演答辩。邓志良听取了教务处(藕舫学院)关于暑期备赛的情况汇报,对备赛组织工作表示肯定。在线上观摩了10个项目路演答辩后,他代表学校对专家的悉心指导表示了感谢,对参赛师生的辛勤付出和项目成效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他希望参赛师生在决赛前能够全身心投入项目训练,对标找差,精心备赛,精彩路演,不断提升项目质量和展示成效,同时要做好疫情防控。他寄语参赛师生,铆足“敢闯会创”劲头,赛出风采、赛出水平,取得优异成绩。今年“互联网+”大赛省赛决赛将于8月22日至24日举行,8月22日线上举办小组赛,8月24日线上举办排位赛。我校今年共有高教主赛道8个项目、红旅赛道1个项目、直接参加排位赛1个项目等共计10个项目参加省赛决赛。本次校内线上决赛备赛工作,得到了党委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资产管理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雷丁学院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近日,副校长江志红来到学科2号楼实验室,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亲切看望慰问正在备战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的参赛学生。
为进一步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实校园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8月10日上午学校邀请江北新区相关部门来校,联合开展校园疫情防控自查工作。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盘城街道、江北新区公安分局一行到校指导,我校副校长韦忠平出席自查工作。 韦忠平介绍了学校在落实防疫政策、属地化管理、家属区管控、隔离点措施等方面的情况。他说,自本轮疫情以来,学校得到了新区和街道全面细致的指导和帮助。由于本轮疫情与以往不同,上级防疫政策在不断调整优化,学校依据要求及时做好解释和执行工作,并与盘城街道保持良好的沟通对接,学校的困难向街道反映后均得到了快速解决。韦忠平表示,学校将坚定不移地响应和服从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坚决打赢学校疫情防控阻击战,欢迎江北新区和盘城街道对我校疫情防控工作随时进行检查和指导。 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余扬强调,必须全面压紧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高校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师生员工要落实好个人防护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织密扎牢校园疫情防控网。他要求,一要安排专人与街道主动对接,及时了解最新的防控政策和相关要求;二是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要依据最新的政策及时调整,切实培训好物
水和气候联盟(WaterandClimateCoalition-WCC)(https://www.water-climate-coalition.org/members-activities/) 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牵头发起,联合联合国下属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成立的高层次联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第一所受邀加入该联盟的中国单位(https://www.water-climate-coalition.org/wcc/wp-content/uploads/2021/08/WCC-Members_4August.pdf)。8月2日下午,我校与世界气象组织(WMO)水和气候联盟(WCC)秘书处官员在行政楼529会议室召开线上会议,就我校受邀加入WCC及相关合作事宜展开讨论。WMO水文和冰冻圈协调司司长JohannesCullmann、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江志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章炎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熊安沅、薛晓娟、WMO水文项目办官员 Luis Roberto Silva Vara、WMO青年专业官员何光鑫和Michael Schwab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何光鑫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