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2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公示,我校获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1项,美术创作项目2项,获批资助总额140万元。艺术学院谭鸿遐教授团队申报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体工笔重彩画青年创作人才培养”获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立项资助,获批资助总额120万元。该项目深入生活,坚持“双百”“二为”政治方向,以运河为主线,以文化为舞台,以艺术为实践,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当代艺术发展并举之路。项目以学校为创作培养基地,美术馆为拓展平台,邀请一流的专业名家讲学,以中国现代重彩画承古今、融中外的艺术理念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相融合,为中国绘画开拓一个新空间、培养一批新人才、创作一批新精品。谭鸿遐同时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画创作项目《运河新颜》,该项目从当代的角度出发,挖掘千年运河文脉和千年中国工笔重彩艺术的传统内涵与价值,并融入当代新的材料技法、思想内涵、理解与阐释,使运河文化带建设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使中国画焕发出时代色彩魅力。艺术学院任济东副教授获批国家艺术基金油画创作项目《太行山传统村落》,该项目以太行山传统村落为主题,聚焦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以专业成就为依托,精
近日,我校万发雨教授指导的研究生“YYDS”团队荣获第十六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类最高奖“研电之星”荣誉称号(全国仅3队),我校程国胜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费建伟团队在第十八届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数学之星”提名奖。两项竞赛获奖均实现了我校零的突破。自2021年3月第十六届研电赛开赛以来,我校“YYDS”团队经过校赛、初赛、全国总决赛历时半年的层层选拔,从全国八大赛区512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TOP10,获得“研电之星”竞演资格,最终,于2022年4月23日,通过云端竞演的方式,经团队介绍、作品汇报、专家问答、现场演示等竞演环节,通过全体评委与参赛师生的公开投票,与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团队一起荣获“研电之星”荣誉称号。自2021年6月第十八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启动以来,我校20级博士研究生费建伟团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认真备赛,从国内外17692支队伍中挺进赛事TOP12,获得“数模之星”竞演资格。2022年4月24日,通过云端答辩的方式对赛题从问题背景、理论方法、建模过程、模型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答辩展示,经过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审的投票,获得第四名,荣获“数模之星”提名奖。
4月25日,副校长戴跃伟赴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调研并出席学生座谈会。会上,与会学生积极发言,对学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努力与付出表示感谢,对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表达了在校安心学习生活的体会和感受,并围绕相关政策宣传、食堂菜品、心理健康、毕业答辩、毕业典礼、求职就业等方面提出建议。戴跃伟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执行学校管理规定的行动力。他表示,学校将继续秉持以生为本原则,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在确保生命健康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学院要科学制定毕业季相关工作安排,引导同学们开展专业实习实践,做好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求职等指导工作,鼓励同学们志存高远,夯实本领,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戴跃伟表示,每次和青年大学生座谈都很开心,在当前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希望大家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发挥青春力量,展现青春担当,共同铸就美丽安全的校园,为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遥测院相关领导、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参加。
4月21日,我校2022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班仪式暨第一课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出席并作首场报告。王尧以《坚守才能胜利!》为题为培训班作了首场报告。他从“如何理解动态清零”“当前抗疫的最佳选择”“万众一心南信大必赢”三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动态清零含义、动态清零的条件和动态清零的主要措施,我国坚持“动态清零”的必要性、科学性,中国政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疫理念,“躺平”是其他国家无奈的选择,解读了学校在疫情防控时期以广大师生安全为首位的工作理念以及高校实行封闭管理的必要性,以生动事例讲述了我校广大师生勇于奉献、英勇抗疫,党旗飘在一线、堡垒铸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的先进事迹。王尧勉励同学们增强责任意识、增强集体意识、增强胜利信心、增强个人贡献。鼓励全校同学要安心学习、勇敢坚毅、乐观向上、自律自强,愉快度过封校生活。面对疫情,要心怀“大我”,讲格局、讲奉献,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统一起来,积极落实当前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共同守护师生生命健康安全;要践行“大德”,知感恩、会思辨,培养正向思维,理性看待疫情、保持积极心态,不恐慌、不忙乱,不信谣、不传
4月21日,我校举行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项目任务书校内论证会,副校长邓志良出席。邓志良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学院作为唯一以气象灾害研究为主的高校,入选江苏省级重点应急管理学院建设点,难能可贵的成绩来自我们的韧劲和拼劲。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频率增加,应急管理学院任务书不仅要在建设任务上完成省应急管理厅及教育厅要求的指标,还应将应急管理学院做扎实,重点明确未来几年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认真对待任务书编写工作,从应急管理学院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等6个方面下大力气细化任务,为我国应急管理领域创造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成果,培养出一批高质量应急管理专业人才。论证会上,与会人员基于项目任务书在学科及课程交叉融合、实验及实训交叉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了任务书的优化工作。
环科院廖宏教授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发表新成果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廖宏教授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题为“Winter particulate pollution severity in North China driven by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主导华北地区冬季PM2.5重污染天气的气候因子。我国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季节平均或年均的PM2.5浓度下降明显,但冬季PM2.5重污染事件仍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我国多省市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均提出了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PM2.5重污染天气的发生,人为污染物排放是内因,不利的天气条件是外因。当前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灰霾污染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但导致PM2.5重污染发生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仍不明确。廖宏教授团队聚焦华北地区冬季的PM2.5重污染天(观测的日均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从2013–2019年的冬季逐日天气中鉴别出两类重污染频发的天气型。
4月20日,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郑武带队新区疫情防控“五大员”专班来校,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我校副校长韦忠平出席。“消杀如何开展?”“师生生活如何保障?”“一线防疫人员是否配备充足?”……郑武一行先后来到学校西苑校门、1960街区、东苑快递收发点等督导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工作组每到一处都详细了解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通过现场告知方式,督促现场工作人员要严格落实相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确保校园师生健康安全。东苑快递收发点是学校快递分发经转的主要站点之一。在收发入口,郑武一行实地察看快递分拣情况,走进邮件处理区,详细了解喷淋消毒等情况。工作组表示,快递收发点是目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全面加强场地全流程闭环管控,规范运输车辆管理,严格执行风险地区快递物品分区存放、“件件消毒”等制度,做到凡进必管、凡进必消,切实斩断物传人渠道。郑武说,当前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南信大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相关决策部署,迅速行动、担当尽责,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成果。希望学校再接再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近日,省教育厅公示了2022年度江苏省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审核结果,我校上报的机器人工程等10个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审核。近年来,我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着力开展专业优化调整工作,明确专业定位,从师资队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规范、质量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聚力培养一流本科人才。专业列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推进我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4月13-14日,我校召开“双一流”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专题调研会。副校长戴跃伟、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会议由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周显信主持。会议分为龙山学者专场和学院专场。围绕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会代表从高层次人才引育、“龙山学者支持计划”政策、综合贡献积分体系、团队化建设、职称政策修订、教师队伍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同时,针对新一轮学科建设任务,与会代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胡明保表示,近几年我校人才工作一直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多次受到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主管部门表彰。2021年,我校引进国家级人才15人,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10人,创历史新高,在省级人才、团队、平台以及博士后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面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艰巨任务,要着力优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戴跃伟对大家的献言献策表示感谢和肯定,要求相关部门对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梳理、深入研究,尽快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他说,我校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面临着
4月13日,我校知识产权工作研讨会召开。副校长戴跃伟出席。戴跃伟对我校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我校2022年知识产权工作提出要求。他说,要落实试点高校建设方案,向示范高校迈进;要重视原始创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实际需求服务;针对当前我校在推进知识产权强校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要尽快梳理和解决。会上,集体学习了国家和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最新文件精神。科技产业处从深入推进机制体制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运营等方面介绍了学校2022年知识产权工作规划。图书馆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调研、建设与规划三个方面作了介绍。管理工程学院针对南信大知识产权研究院开展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介绍。围绕三方协作机制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需要协同推进的工作等议题,与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科技产业处、图书馆和管理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