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应邀为我校二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作专题报告。全校二级党组织书记及党群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培训会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苏春主持。王尧的报告主题为“中层干部管理能力与工作艺术”。在“中层干部的必备能力”部分,王尧结合自身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辅以翔实的案例素材,从政治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担当能力、创新能力、团队能力、应急能力、学习能力等九个方面对中层干部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读与剖析,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应急能力作了着重的讲解与阐释。在“中层干部的工作艺术”部分,他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理论从展示高尚情商、表现文化修养、正确使用权力、创造快乐文化、进行有效沟通、运用二八定律、开好党委会议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传授了领导智慧,展示了领导艺术的魅力。培训报告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既有透彻入理的理论分析,又有鲜活具体的案例分享;既能启发大家理性思考,也能引领干部担当作为,大家纷纷感到受益匪浅。
艺术类竞赛和相关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审美素质和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我校艺术类竞赛水平,完善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学生校长助理团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集中研讨,形成了《关于推动我校艺术类竞赛良性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提案,并在近期的校长办公会上进行汇报。近年来,在艺术学院、藕舫学院、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及校团委等部门的协同推进和密切配合下,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在相关竞赛中取得了多项历史性突破。学生校长助理团结合调研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提升学校艺术类竞赛水平、助推校园文化建设等目标,在师资队伍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资源拓展、特色品牌活动打造等方面提出系列建议。与会领导对提案的选题视角和所提建议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相关部门尽快转化落实相关举措,以提高学校艺术类竞赛的规模和质量为抓手,进一步浓郁学校艺术氛围气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温润师生心灵,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5月21日—22日,我校举办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经前期学院初赛、学校评审,共有高教主赛道50个项目、红旅赛道11个项目入围决赛现场赛。副校长邓志良线上出席评审专家会。邓志良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绩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他说,“互联网+”大赛对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大赛将进一步回归和突出育人本质,更加聚焦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成长与发展,希望大家以大赛为牵引,服务学校发展,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务处负责人就评审规则、评审要求和项目分组情况作了介绍,要求全体评审专家公平、公正做好项目评审,推选好项目,为项目把脉问诊。本次校赛决赛采取项目团队线下路演答辩、专家线上评审的方式进行。各团队通过PPT对项目背景、产品服务、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团队协作、引领教育、社会价值、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路演展示。经激烈角逐,共产生高教主赛道金奖20个、红旅赛道金奖4个。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本届大赛官网报名项目数量达1700多项,再创历史新高。下一步,学校将根据省赛要求,推选项目进入训练营和排位赛,
5月20日,副校长戴跃伟一行赴南通崇川区推进合作。南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孙剑波,市高级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刘亮,崇川区委常委、崇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闫静翔,崇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晶等领导,我校科技产业处、南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在听取了南通研究院年度工作汇报和下阶段重点工作计划后,戴跃伟表示,联合培养要选好学科方向、科研团队、企业伙伴,保证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双方要“围绕协议但不局限于协议”推进各项科技产业工作,把南通研究院建设为双方感情交流、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实现校地双赢。孙剑波对我校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南通3.0版本的各项人才政策,希望南通研究院能成为南通人才工作的高地,未来不仅有研究生联合培养,更要鼓励本科生、研究生赴南通实习实践,南通将全力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与会人员就研究院在人才引进、科技服务、项目落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了下阶段学校、地方各自的工作任务,此次会议为双方推动合作协议的进一步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月18日,艺术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作品展开幕。副校长邓志良出席。邓志良向作品展开幕表示祝贺并对同学们作品给予肯定。他说,近年来,学校“双一流”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这些成绩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努力,其中,也包含艺术学院交出的优异答卷。预祝此次毕业展圆满成功,同时也希望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在今后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艺术学院院长梁家年表示,同学们作品彰显了青春勃发的朝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远大目标。此次毕业展是大学生涯最绚丽谢幕,祝福大家在今后道路上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于创新,收获更多美好。教师代表刘风豹表示,此次展览是一次情感的交流、思维的交锋,也是对大学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希望同学们创作出更符合时代设计的创作。毕业生代表范家辉说,毕业展是终点也是起点,祝愿同学们珍惜在学校学到的一切,凭借坚强和努力登上更高处。据悉,本次毕业展包括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艺术与科技等专业近500件作品,涵盖了动画、环境设计、展示设计、游戏设计、交互设计和影视作品等多种类型。校团委、藕舫学院、教发中心、学工处、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艺术学院等有关负责人参加。校领导参观
5月19日,我校2021年十佳辅导员暨辅导员年度人物展评会在气象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担任展评会评委,全体学工人员现场观摩。此次展评会采用公开展示的方式进行,候选人按照抽签顺序依次上台,围绕学生工作日常管理、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党团班级建设、生涯指导、志愿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展示了个人的工作实绩、特色举措及育人成果。他们总结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有真情难忘的时刻,有震撼人心的瞬间,有共渡难关的相守,也有收获幸福的喜悦。王尧为展评会点评。他表示,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这次展评会也是工作经验交流会、教育成果展示会,还是育人精神宣讲会。展示会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我校辅导员队伍在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上的倾心、倾情付出,真心、真情教育,用心、悉心研究。他说,辅导员工作激情而理性、专业而多能、平凡而伟大。做一名优秀辅导员,要“五有”,即有理念、有担当、有真情、有方法、有研究。持续努力,不问终点,秉持大爱,永葆青春干劲与热情。开展十佳辅导员及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工作,是我校持续关注辅导员成长发展,进一步优化辅导员队伍,提升思想政
5月15日,第九届“鼎阳杯”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华东赛区初赛顺利举办,该赛事已纳入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项目,是考核高校教师能力指标体系的一项重要赛事。本次竞赛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联合承办,采用线上汇报与评审的方式。135位参赛教师分别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等51所华东地区高校。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7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37项。我校参赛作品凭借新颖的案例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良好的授课能力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赢得了评委专家的一致认可,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各3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并列赛区第一。其中,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徐伟老师一等奖获奖案例《认识差分电路》在竞赛总结会上作分享。据悉,一等奖获奖教师将参加5月28-29日的线上全国总决赛。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设计竞赛(鼎阳杯)是由中国电子学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主办,旨在通过竞赛推广实验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实现各高校实验教学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本次竞赛得到我校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教务处
5月18日,我校举行思想政治教育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全国劳动模范朱洪斌、戎建刚、沙夕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胜受聘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兼职教授。省教科工会副主席崔文华,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出席。校工会主席徐萍主持。王尧对劳模工匠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办学历程及近年来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我校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围绕怎样培养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率先提出“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思政教育工作“大机制”,贯彻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措施,推动实现人人都是育人主体、事事都是育人平台、时时都是育人契机、处处都是育人环境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我们构建思政教育工作“大课程”,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和第二课堂等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构建思政教育工作“大队伍”,积极汇聚校内外思政资源,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师资库,聘请特聘教授,共同打造同向同频协同育人格局。王尧说,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和希望,最需要接受劳动教育、学习劳模优秀品质、传承劳模奋斗精神。我们聘任劳模为导师,就是要搭建劳模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平台,通过劳模导师分享自身成
5月17日,我校召开省重点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项目任务书校内论证会。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副秘书长王雷,我校副校长邓志良出席。教务处处长郭照冰主持。邓志良对王雷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学院的建院背景和学科建设情况。他说,学院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凸显“气象灾害”学科特色,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主动迎接新挑战,为我国应急管理领域创造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成果,培养出一批高质量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王雷表示,中国安全生产协会重视与南信大应急管理学院的合作共建。学院建设项目任务书的建设内容和前期成果符合实际情况,期望双方围绕实践平台、产学研及人才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层次合作。会上,应急管理学院有关负责人对任务书修订工作作汇报。校内外专家从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等六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大气物理学院、法政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校内论证会
近日,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成绩公布,我校获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1项,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6项,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9项,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18项。今年我校共62支队伍参赛,34支队伍获奖,获奖比例达54.8%。我校自2009年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务处(藕舫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及相关部门积极组织,细致落实做好相关工作,参赛成绩稳步提升。从2015年起,连续八年获得特等奖提名奖及以上奖励,今年也是我校继2012年首获特等奖后,第四次获得特等奖。受疫情影响,寒假集训和参赛期间师生无法全部按时返校,教务处(藕舫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指导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学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拟训练和参赛,最终圆满完成参赛任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最高水平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2022年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27205支高校参赛队,约8万1千多名大学生参赛。共评出44个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