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大国工匠、国家卓越工程师”进校园,激励研究生牢记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向挺膺担当的奋斗者学习。3月28日下午,大国工匠、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校友许映龙,国家卓越工程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二号和四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张志清在我校风云剧场作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攀主持。许映龙作题为“默默坚守 初心不变”的报告,从敬畏与好奇、初心与热爱、艰辛与病痛、求学与工作、成就与创新等方面深入浅出、情真意切地讲述了自己三十余年坚守预测风雨、气象报国的人生故事。他强调,台风预报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台风登陆预测工作,要学习老一辈的敬业精神,要攻关核心关键技术,也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和科学的质疑。最后,他对母校的培育之情表示感恩,深情寄语研究生学子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奋发干事,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张志清作“铸大国之器必备卓越之人”的专题报告,他讲述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沿革和突出成就,强调了卓越工程师的职业责任与必备素质。他指出,知识分子应担起国家强盛的
3月26日下午,我校研究生2024年度“科技与人文素养选修课”第一讲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剧场开讲。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副秘书长陶炳才应邀为我校研究生作《时空对话——百年前周恩来的求学之路》主题报告。江苏省周恩来研究生执行会长张亚青,副校长吴攀出席报告会,全校600余名师生参会,报告会由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袁敏主持。陶炳才以生动翔实的史料、深入浅出的解读,详细介绍了周恩来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着重介绍了周恩来在青年时期博览群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具体细节,生动展现了周恩来坚定信仰、心系家国、追求真理的崇高风范。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周恩来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激励自己,秉承初心、坚韧求索、奋发图强、矢志报国,涵养家国情怀,牢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诲,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信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周恩来同志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袁敏鼓励广大研究生学习周总理的崇高品德,传承伟人先辈的红色基因,胸怀大志,刻苦学习,在新时代勇担时代使命,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奉献青春与智慧,
3月28日下午,我校与浦口经济开发区在浦口区政府签约共建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学院,标志着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迈出坚实一步。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参加并讲话。浦口区区长王国平主持。李北群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并回顾了校地合作历程。他指出,南信大自成立以来,整建制扎根浦口办学,与浦口区是知根知底的朋友、亲密无间的伙伴,双方在开展合作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这次校地共建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学院将聚焦拔尖人才培养,以学科优势、科教资源和浦口所需为契合点,通过海内外英才招揽等各类活动、各种平台,精准匹配科研、教育、人才等资源,助力浦口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争创校地融合发展新典范。吴勇强在讲话中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浦口期待已久的合作伙伴,这次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举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希望双方在共享资源中打造人才培育“蓄水池”,在双向赋能中打造科技创新“主阵地”,在彼此成就中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浦口将持续加强需求对接,在规划建设、人才引进、运行管理等方面做好全要素保障和全过程支持,与南信大携手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随后,在与会同志共同见证下,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3月27日下午,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新材料研究院院长赵柏杰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嫣出席座谈会,会议由人事处处长周显信主持。马嫣向赵柏杰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了南信大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学校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以大气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品牌,构建新发展格局。她说,南信大与南钢具有相近的历史沿革,均肩负国家使命,在各自行业挖掘优势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大胆创新、勇于转型、硬核担当。她表示,南钢新材料研究院在行业发展、创新产能等方面实力突出,作为南信大近邻,真诚期望双方在战略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交流,推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产教融汇等方面的实质合作,携手并进、共创辉煌。赵柏杰介绍了近年来南钢的发展情况,南钢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在产品研发、大数据开发、奖励制度等方面积极创新,深挖资源,不断拓展合作“朋友圈”,行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他表示,南信大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首屈一指,拥有“气象+”“+信息”学科品牌和雄厚的科研教学实力,学校环境幽雅。双方具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在人才培养、党
为更好地推进2024年“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招募选拔工作,鼓励和引导青年大学生着眼基层、服务社会,2024年3月27日,“青春志愿行 奉献新时代”2024年江苏省首场“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高校巡回宣讲会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剧场举办。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唐大军、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出席活动。会上,金自康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帮助我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工作推进和开展的嘉宾表示感谢与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我校近年来“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及取得的较好成绩。他说“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是我校青年学子着眼基层、服务社会、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他希望学校团委及各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继续组织好“两个计划”的招募、培训、派遣工作;希望各学院落实“两个计划”的宣传工作,进支部、进班级讲好、讲透相关政策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希望我校广大青年学生积极相应号召,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志愿实践活动,在服务中涵养奉献精神、在服务中培养担当品格、在服务中锻炼实践本领。活动过程中,与会嘉宾与在场学生共
近日,由我校支持建设的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南京中心(GEP-SU)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开展系列交流活动,积极推进中心建设发展,推动我校与国外顶尖科学家互动交流并开展深度合作。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GEP)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批准建立,是WCRP区域气候信息(RIfS)核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南京中心(GEP-SU,以下简称中心)是GEP建设支持单元。为确保GEP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本月中心先后参加WCRP国际项目办与秘书处联合会议、RIfS科学指导小组会议、GEP与RIfS联合主席及国际项目办系列会议,商讨中心在WCRP框架内的工作与发展规划。在WCRP国际项目办与秘书处联合会议上,中心协调官员韩莹就GEP建设概况、支持单位情况、全球极端天气气候数据库建设、工作组规划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中心工作成果获得了WCRP秘书处代表的肯定与支持。GEP联合主席,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学斌教授在RIfS科学指导小组会议、GEP与RIfS联合主席及国际项目办系列会议上,就GEP工作组成立规划、数据库和门户网站建设、预算及管理办法制定等方面同RI
3月26日下午,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换届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行政楼529会议室召开。第四届理事长管兆勇、新一届理事长胡明保,第四届理事会成员、第五届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候选人参加会议。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从严格完善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动相关资质认定申请、广泛拓展资金捐赠渠道、规范资金财务运行管理、提高基金会公信力等方面,全面回顾了六年来基金会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会议还听取审议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四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监事会工作报告》《第五届筹备组换届筹备情况报告》;审议和表决了换届选举办法。按照基金会章程的规定,第四届与会理事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审议表决以上报告事项,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17人。在随后召开的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胡明保为理事长、韦忠平为监事会主席,程艳丽为秘书长。会议还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修订草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办法》。新当选理事
报告会现场3月22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教授应邀在我校信息科技大楼报告厅作题为《新一轮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及其推进方向》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前夕,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与马海涛校长进行了亲切会谈,双方就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合作意向展开交流。报告会由副校长朱大梅主持。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部分教师、硕博士研究生、本科生180余人到场聆听。马海涛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上,马海涛教授围绕改革开放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历史、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与新使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改革内容和改革亮点,并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马海涛教授结合时事热点,将财政政策与社会公众关注的民生话题结合起来,强调了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马海涛教授指出,新形势下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其新要求、新使命,要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要在“合理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及其调整力度”“加强各类、各级财政资金的多元统筹”“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向纵深推进。马
为进一步加强与优秀生源基地中学的交流合作,3月24日,高淳高级中学校长芮四保、副校长陈启武、丁宏伟等带领高一、高二年级近500名师生赴我校举行第一届“天信卓越工程师班”开班仪式。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波、学工处及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开班仪式上,吴部长首先对高淳高级中学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高淳高级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江苏省重点高中。高淳高级中学作为我校的优秀生源基地,每年都为我校输送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的优秀学生。他希望双方能够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高校与高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国家培养优秀科技人才。随后,高淳高级中学校长芮四保对南信大热情的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寄语“天信卓越工程师班”的同学们勤能补拙,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创新思维。同时,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南信大的学习与交流,借助高校资源和优势,强强联合,继续向“双一流”高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会上,学工处李健处长与省淳中学陈启武副校长代表双方签订了“高校-高中”合作协议。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耿小雷为高淳高级中学第一届“南信大卓越工
2024年3月19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乐旭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气候-植被-大气化学耦合模式研发及其预测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南京举行。项目联合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共同攻关,旨在完善地球系统模式的植被-大气化学相互作用过程,服务不同尺度生态环境和气候预测的国家需求。项目依托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教授,项目负责人乐旭教授、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以及项目其他成员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校王会军院士、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等10余位专家受邀与会指导。会议开幕式由我校科学技术处处长章炎麟教授主持。陈海山教授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项目合作单位表达了衷心感谢。陈海山教授强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严格遵守科技部相关管理要求,在项目执行期间全力以赴,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由咨询专家组组长王会军院士主持。项目负责人乐旭教授分别对项目背景及研究内容、目标设置及技术路线、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研发团队及工作基础、预期成果与风险分析、组织管理与经费预算等进行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