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2023年春季校园苏州日“就在苏州·留在苏州”校园引才专项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办。会上同时举行了苏州创新创业环境推介活动,全省首个“苏州人才驿站”正式在南信大揭牌成立。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查颖冬、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朱正、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翟克强,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韦忠平出席本次活动。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领导,苏州市公共人才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人、用人单位代表,以及我校优秀学子代表参会。启动仪式由朱正主持。李北群首先致欢迎辞。他说,新学期伊始,苏州校园引才专项活动选择在南信大启动,并合作共建全省首家“苏州人才驿站”,学校感到非常荣幸。他表示,南信大始终践行“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勠力构建“信大优学”品牌,致力于打造美丽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个性多元的培养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学有其所、学有所得、学遂其愿。在2022届毕业生中,学生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5%、深造率在43%,考公考编录取人数以及500强企业入职率等在省属高校中均处于领先位置。李北群回顾了苏州与南信大校地合作情况,并表示将全力保障“苏州人才驿站”的全天候、常态化运营,致力于打造校政企合作典范,
近日,江苏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爱军向获得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代表授牌,我校科学技术处处长章炎麟代表基地领取授牌。江苏省共有63家单位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我校是参加此次授牌仪式的11家单位代表之一。省科协的此次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部署,总结回顾全省科协系统2022年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我校科学技术处负责同志作为高校科协代表参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联合实验室获得中国科协办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集合了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与预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校气象台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等大气科学优质展教资源,全面推动发挥气象特色科普教育功能,引领学校乃至全国高水平气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发展和特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中国通量网2022年学术年会暨二十周年战略发展研讨会于2023年2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会上公布了由ChinaFLUX理事会牵头评选出的“ChinaFLUX十大科学进展”,我校“太湖中尺度涡度通量网”作为全球首个湖泊中尺度通量观测网成功入选。湖泊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污染物扩散、局地天气气候和温室气体循环。为实现湖泊物质和能量通量的长期连续、无干扰地监测,准确评价湖泊对气候系统的影响,量化其对大气温室气体的贡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2010年起在太湖这一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依据不同生态功能区建立了包括6个观测站点在内的中尺度涡度通量网,实现了多方法(涡度相关法为主,通量梯度法、水平衡法、箱式法为辅)、多气体(水汽、CO2、CH4和N2O)近13年的高频连续观测。观测结果揭示了太湖蒸发年际变化受控于辐射能量本身和辐射能量的再分配过程;并通过气候模型将太湖实验研究结果扩展到全球,量化了全球湖泊蒸发对增温的响应,揭示了全球海洋蒸发和降水对增温的响应;还揭示了太湖CH4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减排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高被引论文、主页推介)、《N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2月18日,我校隆重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共同擘画学校未来发展新蓝图。18日上午,全体教职工大会暨“双代会”第一次会议在东苑体育馆召开。全体在校校领导、高层次人才代表,应邀来校参加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合作伙伴代表,以及各代表团团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双代会”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和全校教职员工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上午8时45分,管兆勇宣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体教职工大会第八届教代会暨第十一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全体起立,奏唱国歌。校长李北群向大会作全校年度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是近两年工作回顾;二是分析学校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三是2023年党政重点工作。“最是一年春好时,万物复苏气象新。”李北群说,过去的这两年,是南信大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的两年,是南信大转型发展和继往开来的两年。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南信大全校师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奋力绘就现代化大学建设的壮美画卷。“回望追梦历程,全校师生创新作为善担当,携手创造了一个个优异成绩。”李北
2022年,我校在市公安局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组织实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全力维护了学校内部政治稳定、治安安定。近日,南京市公安局对全市各级单位保卫组织、保卫人员进行评比,学校保卫处荣获2022年度单位保卫组织集体三等功,1人荣获“内保卫士”荣誉称号(记个人三等功),3人荣获“2022年度全市内保系统保卫组织先进个人”称号。 我校安全保卫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服务师生、保障学校事业发展、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目标,以创建“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为主线,全校各部门同心协力,干部靠前指挥,勇担责任,下沉一线,在校园维稳、防疫防控、安全生产、政治保卫、舆情处置、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大学生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居安思危,预防研判,应急处置,扎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证了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生活秩序的稳定,为学校奋进“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2023年,学校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安全保卫工作,秉承“以生为本”理念,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力配合协助公安部门做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为创建平安南京、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表彰名单(部分)
2月9日上午,我校人才公寓三期建设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校领导李北群、胡明保、韦忠平,施工单位江苏通州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京公司总经理金玉林,监理单位南京宁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德新,设计单位江苏省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以及住户代表、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承建单位代表等出席奠基仪式。仪式由副校长韦忠平主持。金玉林表示,人才公寓三期建设项目,不仅是学校的大事,也是集团的重要工程。集团将组建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制定严密的施工进度计划,做到科学施工,文明施工,将人才公寓打造为一流精品工程。黄德新表示,作为监理单位,将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进行把控。确保工程质量,跟进工程进度,让人才公寓成为经得起检验的优质工程。住户代表管理工程学院周斌表示,人才公寓的建设解决了教职工的住房需求,感谢学校对教职工在科研和生活上的全方位支持。他说,作为新入职教师,真切感受到南信大“温度”,未来也将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李北群表示,人才公寓三期项目开建,是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的有序推进,也是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的有力举措,为
近日,由我校王会军院士主笔的科普图书《院士解锁中国科技(气象卷)》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该图书是《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中的“气象卷”,由王院士主笔,组织了我校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编写。图书从读者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天气现象入手,设计了17个问题,涉及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深入讲解了这些气象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及为了从“天有不测风云”向“天有可测风云”迈进,一代又一代气象工作者在开展青藏高原科考、研发风云气象卫星、发展数值预报模式、挑战气候系统预测等过程中发生的生动故事。《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是由中国编辑学会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重点科普图书。丛书以小学中高年级为读者对象,旨在通过聚焦我国科技事业,营造浓厚科学文化氛围,展现我国科技实力,培养少年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弘扬自立自强、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传承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丛书共有环境、医药卫生、信息、气象、海洋、林草、石油天然气、电力与能源、水利、建筑、交通与运输、航空、航天、船舶、材料与制造、矿产、化工、农业18卷,每卷均由一位院
吉虎辞旧岁,玉兔迎春来。1月20日是腊月二十九,校园里暖意融融,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校领导管兆勇、韦忠平、金自康、马嫣一行先后来到财务处、东苑硕园、医务所、中苑老食堂、东苑东门等地,看望慰问了春节期间坚守一线岗位的教职员工以及留校学生,送去学校的温暖关怀,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每到一处,校领导都与春节期间坚持在岗的财务、医疗、后勤、保卫人员一一握手交谈,并向大家送上慰问品,感谢他们过去一年的辛勤付出和积极贡献,希望大家新的一年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在财务处报销大厅,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代表学校向财务人员的辛勤工作致以敬意,为他们全心全意的服务点赞,鼓励他们继续坚守责任显担当。在医务所,校领导看望慰问坚守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并叮嘱大家继续发扬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的可贵精神,持续为守护师生健康做好服务保障。 步入中苑老食堂,红色中国结、窗花点缀其中,年味十足。校领导仔细查看餐饮准备情况并慰问食堂及后勤工作人员,向他们的辛劳工作表示感谢并送上慰问品。“后勤人员是保障学校运行的坚强后盾。因为各位的辛勤付出,才有校园的安宁和师
近日,我校收到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发来的新春贺信,感谢我校对中巴关系长足发展和使馆工作的顺利推进给予的大力支持,并向我校全体同志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感谢信指出,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2022年,中巴成功举行两国建交2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双方政治互信更加坚实,务实合作更加紧密,民心民意相通相融。感谢信表示,展望2023年,希望我校继续对中巴关系和使馆各项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双方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巴关系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和巴独立50周年之际取得新成果。
2022年,我校在做大做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气象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气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各相关气象部门深化合作,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近日,中国气象局向我校发来感谢信,对学校助推气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等工作表示感谢。感谢信说,2022 年,全国气象有关单位统筹疫情防控和气象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复杂、频繁的极端天气过程,有力发挥气象防灾減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成功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取得新成效。感谢信表示,这一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如既往对全国气象工作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中国气象局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2023年,希望学校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气象工作,继续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