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软件学院在文园社区109举办捐书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展开,以“集书绘梦,墨香流传”为主题,旨在通过书籍捐赠的方式,传递知识与爱心,为社会图书资源注入新的活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活动当天,软件学院学生会同学早早布置好了现场,摆放在桌上的各种精美礼品,吸引了许多路过的学生。活动开始后,同学们纷纷带来了自己闲置的书籍。这些书籍种类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既有经典名著,也有畅销读物。捐赠者还在明信片或书籍扉页上留言,并将明信片夹入书本之中,希望给予后来的读者以启发与温暖。随后,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登记相关信息。学院为每一位捐赠的同学都准备了一份精美礼品,以表达感谢之情。 本次活动共收到捐赠图书40余本,这些书籍将被整理归类后捐赠给软件学院的校外合作实践基地,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此次捐书活动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图书资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高校的社会责任,也让闲置的书籍重新焕发生机,实现资源共享与循环利用。 “集书绘梦,墨香流传”捐书活动不仅是一次书籍的传递,更是一次爱心与梦想的接力。通过此次活动,南信大软
3月19日,海洋科学学院在临江楼D区报告厅举办了“职海扬帆·智领未来”专题就业指导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国电南自人力资源部主任李维为主讲嘉宾,学院党委书记陈相勤、副书记水泱、研究生辅导员任尤楠、全体2024级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参加此次活动。李维首先以“中国电力自动化产业的摇篮”为切入点,介绍了国电南自的历史沿革与行业地位,并且以招聘者的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剖析当下就业形势,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李维强调,国企与高校需在“需求端”与“供给端”间找准交叉点。他以海上风电为例,指出该领域亟需兼具海洋工程背景与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海上风电涉及海洋环境建模、装备防腐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多学科交叉,高校可依托科研项目与企业联合攻关,定向培养适配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作为拥有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资深专家,李维以多年的招聘经验,向在场同学总结了多个宝贵的建议,他还对学生的现场提问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解答。陈相勤对活动进行总结,他高度评价国电南自的技术水平与人才培养理念,并鼓励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次活
3月22日下午,软件学院在西苑操场举办“以风为墨,绘就春日浪漫”风筝创新绘活动,旨在通过放风筝的方式,让同学们亲近自然、感受春天气息,增强彼此友谊合作,享受春日乐趣。活动吸引了来自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同学的积极参与。学院早早准备好的自制风筝材料包,吸引了许多同学驻足。活动开始后,大家领取风筝材料包后,发挥创意,绘制自己的个性化风筝,许下春日愿望与祝福。学院学生会同学在一旁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够顺利完成风筝制作。随后,同学们转移到西苑操场,享受放飞风筝的快乐。在自由放飞的过程中,同学们交流经验、分享乐趣,气氛融洽而愉快。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学工处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不仅让大家放松了身心,缓解了学习压力,也通过风筝制作与放飞的互动,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进了集体友谊。此外,活动还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自制风筝展现活泼个性、寄予春日祝福。DIY绘制放飞梦想
3月19日上午,应急管理学院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心支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顺利举行。参加此次签约仪式的有平安财险南京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朱晓明 、平安财险江苏分公司风控负责人李志远、平安财险南京安责险项目负责人、业务经理林玉鲁、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法人代表兼秘书长杨小刚、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执行秘书长宋裕祥、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江北新区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朱兆华、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虞汉华、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江北新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纪建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薛勇、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徐海波、副院长顾湘、院长助理王金虎、院长助理袁成。共建签约仪式由徐海波主持。会议伊始,顾湘从建设背景、管理机制、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行业贡献和合作交流等方面,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她表示学院依托学校“大气科学”A+学科优势,聚焦气象灾害链生复合灾害研究,2022年获批省级重点应急管理学院,现正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高端人才集聚地”为目标加速发展,积极相应国家应急战略需求,与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共建“国家气象减灾实践平台”,参与制定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研发成果应
3月19日,海洋科学学院举办“海洋之声·海韵讲堂”第1期,本次讲座邀请海洋技术系潘亦鹏老师做主题为“智能海洋航行器”讲座。讲座伊始,潘亦鹏通过一艘印有“Rolls-Royce”标识的集装箱船图片,引出智能海洋航行器的主题。他依据CCS《智能船舶规范》,详细解释了智能船舶的定义,通过各种图片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智能海洋航行器,让同学们对智能海洋航行器有了直观认识。在谈及船舶智能化的意义时,潘亦鹏指出基于先进感知技术、数据处理分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船舶智能化能够实现辅助决策、远程遥控和无人自主控制功能,使得船舶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更加安全、经济、高效。最后,潘亦鹏分享了实际应用案例,如2023年亚运会亚帆赛安保工作中应用的无人艇/无人机协同巡检系统,同学们通过视频切实感受到智能海洋航行器在实际场景中的重要作用。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海洋学子对智能海洋航行器领域的认知,领略到了海洋科技的魅力,也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海洋科学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海洋科学学院将依托“海洋之声·海韵讲堂”搭建师生学术交流平台,打破知识壁垒,激发同学们的学术兴趣
3月19日,雷丁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在南信大附属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做了关于24节气的系列宣讲,与小朋友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首先,志愿者顾旭给小朋友们介绍了春分节气。她用竖蛋的故事引出了春分,之后又详细介绍了春分的习俗如:立蛋、吃春菜,放风筝等等。最后,她和小朋友们分享了《村居》《春分日》两首诗词。小朋友们积极配合,课堂氛围其乐融融。志愿者徐敏给小朋友详细介绍了清明的由来、传说、三候、农事、习俗等。最后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一起朗诵诗词《清明》,小朋友稚嫩的童声响彻整个教室。这场充满童趣的节气宣讲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小朋友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在心中种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陪伴小朋友们茁壮成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3月18日,2025年第3期全球视野与学术素养提升讲堂特别邀请到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孙艳做学术报告,与雷丁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学子一同探索气象服务的无限可能。雷丁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周锦主持报告会。孙艳老师作为全国十大气象科普创客成员,深耕于气象科普领域,从事公众气象服务已有17余年,其主持作品获省部级奖项已达20余项,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气象传播运营策划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本次报告会,孙艳老师围绕“全媒体时代下气象公众服务运营策划及创作技巧”的主题,分享在全媒体时代下如何创新气象服务形式,展示大气科学专业在公众服务赛道上的新风采。报告会伊始,孙艳老师介绍了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并指出专业气象服务作为具有引领作用的前瞻性领域,不仅涵盖交通、能源、铁塔铁路、森林火险等传统服务范围,在全媒体时代还能为生态牧场、文物保护等特殊行业保驾护航,这样的新变化也极大激发了社会对气象人才的需求。在孙艳老师专攻的公众气象服务领域,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则更为多元,通过气象、大数据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协同,公众服务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并得到公众的认可,做到有料、有效、有趣、有温度。如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春分逢甘霖,实践润新田。3月20日,正值春分节气与世界气象日双节交汇之际,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园在我校正式揭牌开园。该基地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以“传承节气智慧,践行劳动报国”为宗旨,融合气象防灾科普、劳动实践教育及新农科创新研究功能,为青年学子打造沉浸式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索平台。开园合影以天地为课堂,以农时为教材。开园首日,智慧农业专业本科生与应用气象学专业研究生化身“现代农人”,在基地江晓东老师的带领下,于智能温室和作物标本园内开展春耕实践。翻土、起垄、播种、施肥、浇灌,番茄、黄瓜、辣椒等秧苗在青年手中扎根,玉米种子承载着科研与文化的双重期待破土萌发。同学们结合《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气象灾害与评估》等课程知识,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温湿度,将传统农谚智慧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春耕实践:翻土栽种作物秧苗科技赋能农耕,传承焕发新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新农科建设《安吉宣言》发起高校和全国“涉农高校二十四节气传承创新联盟”发起单位,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科建设号召,主动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面向农业气象行业服务需求及智慧农业发展新态势,创新人才培养模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3月19日,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涂兵院长一行五人赴南京市江宁开发区有关企业开展调研交流活动。南京杰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华、南京亨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晨宇等公司领导参加了交流。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涂兵一行首先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检测实验室、研发中心以及产品展示区,了解了公司的产品研发过程、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体系。随后,双方举行了交流座谈会。叶华、王晨宇等领导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市场前景以及人才需求情况,表示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光电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希望能够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涂兵院长从学院发展历程、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介绍了学院概况,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光电类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搭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对企业的了解,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同时,也期待在科研项目合作、技术研发等方面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与会双方人员展开
为提升学生科创素养,推动学院学风建设,激发同学们对数学建模竞赛的兴趣,3月21日晚,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于文园社区红色驿站举办科创素养提升训练营第四期活动——数学建模比赛经验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特邀21级大数据专业王俊作为主讲嘉宾,为同学们分享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经验、解题思路及备赛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赛事流程,提升数学建模能力。王俊从数学建模概念切入,结合自身参赛经验,向同学们介绍了不同的建模竞赛的难易程度、参赛时间、注意事项等。针对五一杯和国赛的赛题,王俊详细的讲解了数模赛题的特点,一般解题思路以及常见的编程算法。凭借个人的参赛经验和实例讲解的结合,王俊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展现了数模竞赛的一般流程,成功激起同学们对数学建模地好奇心,他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数模竞赛团队分工的建议,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每一位队员的职能和学习方向。最后,王俊强调了竞赛论文撰写的重要性,重点讲解了一些论文撰写的注意事项,分享了一些写作工具。王俊同学在做经验分享此次数学建模分享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与优秀学长交流学习的平台,还让大家对数学建模竞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经验分享与实战解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