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2级本科生系统掌握考研备考策略,科学规划学业发展,3月30日下午,大气院“大气·研途”党团共建平台第四、五、七小组于晖园社区党建园地联合举办学习经验分享会,本次活动通过研究生志愿者的经验传授与互动答疑,为本科生搭建了精准化、系统化的考研及学业指导平台。分享会邀请两位研究生志愿者进行考研经验分享和Python软件学习应用,2024级硕士生陈宇系统解析考研全流程备考策略,从科目规划、时间管理到学习方法进行全方位指导,并针对各科目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外,2024级硕士生张景浩聚焦气象学科特色,现场演示Python软件在气象数据分析中的实际应用,并讲解了通过文献复现与项目实践提升编程能力的重要性。最后,在交流提问环节,本科生同学围绕考研备考、期末考试备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问题,志愿者们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悉心解答。答疑现场氛围融洽,与会同学受益良多。本次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为本科生同学提供了实用的备考指导和科学的考研学习规划,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研挑战。研究生志愿者们耐心细致的解答和真诚的分享,展现了学院学子互助互学的精神风貌和乐于奉献的品质。本次活动作为平台第六期重要组成单元,不
3月25日至30日,第六届青年行星论坛于安徽黄山举行。我校大气物理学院空间天气研究所王明副教授受邀出席并作报告,其指导的2022级本科生袁义铠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太阳与行星空间环境”分会场作题为《行星际磁场时钟角对火星磁堆积边界和弓激波尾部横截面的影响》的学术报告,同时获论坛“本科生资助计划”专项奖励,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19名本科生之一。 据悉,第六届青年行星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吸引全球190余家机构的900余名学者参会,共设置“行星地质与化学”“太阳与行星空间环境”“大气海洋与生物”“行星遥感与实验模拟”等10个主题。论坛创新设置“名师引路”计划,精准匹配青年学者与资深科学家,为科研新人提供一对一指导。此外,本届青年行星论坛特别设立“本科生资助计划”鼓励优秀本科生积极参会。让行星科学领域的本科生近距离了解国内顶尖行星科学前沿发展研究,与一线科学家交流接触,帮助下一代行星科学领域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近年来,我校深度对接国家深空探测战略需求,依托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平台优势,持续深化与行业研究院所和兄弟高校协同创新,重点建设“天都—南信大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推进行星空间环
3月30日,由凤凰生涯规划和徐州新东方国际教育联合举办的“2025年徐州市高校招生咨询会”活动在徐州市会议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云集了省内外包括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16所著名高校的40余名教师代表。大气物理学院学办辅导员王维维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分为高校宣讲和一对一咨询两个部分进行。高校宣讲部分,由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3所高校代表宣讲。王维维在宣讲会上,分别从“信大成就”、“信大高招”两个方面展开介绍,结合近几年我校普通本一批次招生录取情况和2024年综合评价的录取情况,重点分析了学校的学科特色及专业优势,并结合学校当下的快速发展,向在场的同学及家长展示了“自信、温度、硬核”的南信大精神风貌。同时她还介绍了学校学科优势和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情况,概述了学校近年来高考招生类别与规模、录取分数线的变化,以及人才培养和升学就业的总体情况,鼓励徐州市有志学子努力学习并踊跃报考我校。 一对一咨询部分,我校作为被咨询的热门高校,现场前来咨询的学生与家长络绎不绝。王维维积极地向前来咨询的家长与学生发放招生宣传手册,热情地与咨询家长、学生面对面交流,耐心
四月将近,樱花飞舞,在被暖融融阳光拥抱的春日,为了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惑与烦恼,自动化学院面向24级全体同学举办了“读书分享会心理专题活动”。此次活动基于《猫与狗的生活哲学》一书,期望以动物视角通过轻松、活泼、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分析和看待人生困境。活动于3月22日下午18:30在滨江楼报告厅顺利举行,分为分享汇报、观众投票、颁奖合影三个环节。各班心理委员各显神通,或以PPT汇报、或以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此书的独到品悟和见解。机器人1班的张飞翔以《错过遗憾》为舟,打捞记忆深处的吉光片羽,告诉我们不为错过而遗憾;自动化1班的王婷萱和张振煜则强调在效率至上的年代,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关注内心“慢慢来”的需求。台下目光流转,凝聚闪烁星辰;台上字句磅礴,迸溅哲思火花。15组汇报通过自主选题,深度研读,将他们在心中某瞬洇开的、对生活的顿悟倾吐而出,勇敢分享与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生活哲学。现场互动热烈,更是展现了自动化学院学子的人文底蕴与青春风采。绿柳摇曳,春意阑珊。寒冬已经过去,前路值得期待。自信的前行吧,各位认真生活的青年!愿我们都能从这本书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也让我们期待下
3月26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唐婷婷、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华维等一行来大气院开展交流,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周波涛,副院长张文君,副书记、副院长李艳艳,院办主任赵伟林参加座谈,会议由副院长尹志聪主持。周波涛院长对成信大研究生院、大气科学学院领导及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希望与成信大研究生院、大气院进一步加强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唐婷婷、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华维分别介绍了成信大研究生培养、管理情况以及此次座谈交流的目的,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学习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与会人员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随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唐婷婷和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华维就博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了宣讲。参会同学围绕博士招生的具体专业方向、报考流程细节、奖助体系设置等问题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两位老师进行了咨询。座谈交流会现场宣讲会现场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开展了非遗体验系列活动。3月30日晚,智遇非遗系列活动第二期“指尖生花,髻挽芳华”在文苑社区红色驿站顺利举行。 簪花萌芽于汉代,在唐宋时期极为盛行,是融合自然花卉与饰品的传统头饰艺术。其形制灵动,材料多样,蕴含古人“以花喻德” 的审美意趣。制作簪花,既要深谙花型、巧搭色彩,还要融入对时节的体悟,从宫廷点翠缠花,到民间绒花簪钗,都尽显华夏风雅。为传承东方美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开展非遗体验活动。活动中,通过讲解和视频,同学们了解簪花历史,掌握了基础簪花技巧。现如今,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可以为簪花这一传统技艺,注入全新活力:借助AI设计软件,生成风格多元的簪花造型,让每款簪花在造型、花色搭配上更具巧思;运用AI传感设备,实时把控簪花制作流程,保障品质稳定如一;还能依托大数据制作者的审美偏好,量身定制彰显个性的簪花作品。学会简单簪花方法后,同学们瞬间热情高涨,迫不及待着手创作。现场氛围欢快,大家认真研究花瓣、花蕊、丝线,精心缠绕、固定、调试。很快,一朵朵簪花在指尖“绽放”。有的用纯白丝带缠绕,素雅清新
为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精神血脉,3月26日下午,大气院组织学生党员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雨花英烈,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周淑琴及本、硕辅导员带领40余名新发展党员参加本次活动。活动当天,全体党员沿台阶有序行至纪念碑前,在烈士群雕像前列队,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毕,吴丰平、任孜豪作为党员代表,郑重地向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全体人员向烈士雕像三鞠躬。在学院党委书记周淑琴同志的带领下,预备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拳,进行入党宣誓。一句句誓词掷地有声,饱含着对党的忠诚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仪式最后,全体师生缓步上前,为革命英烈献上亲手制作的白色纸花,寄托无尽哀思。随后,师生党员集体参观了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讲解员细致入微的解说中,更加深入了解雨花台英烈的革命精神。一张张历史图片和一件件史料实物,展示了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最后,任孜豪同志在邓中夏烈士雕像前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朗诵了其写给妹妹的一封家书。党员同志们纷纷分享参观感受,革命先烈在残酷的环境下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坚持每天学习不偷懒,不仅让大家感受到革命先烈苦中作
3月24日晚,大气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在晖园社区110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集中观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科学家·许建民》《世界气象日·风云之眼》等专题节目,深入学习中国气象卫星事业发展历程和许健民院士的科研精神,活动以“传承气象精神,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支部全体党员共37人参与学习,现场氛围庄重热烈。活动伊始,全体党员集中观看了专题节目,体会了气象卫星见证中国科技崛起,支部成员跟随镜头深入了解气象卫星的发展史,以及在火灾监测、暴雨预警、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关键作用,了解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攻坚故事。《中国科学家·许建民》专题节目重点呈现了许健民院士的科研人生,作为我国气象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许院士带领团队突破卫星云图抖动、卫星位置纠偏等一系列难题,推动我国气象卫星跻身世界第一方阵。片中,许院士在办公室重写所有定位程序、推导满满142页纸的数学公式的画面让同志们深受触动。观看结束后,支部成员围绕“新时代气象青年的使命担当”展开热议。支部党员王洁感慨:“许院士用一生诠释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上心’的誓言。他扎根实践、服务人民的科学家精神,是我们青年学子最宝贵的精神坐标。”支部书记赵魏丹号
为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2022级本科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有效备战考研,3月25日下午,大气院“大气·研途”党团共建平台第八小组于晖园社区110学生发展支持中心组织开展考研备考经验分享会,交流备考经验。会议由小组研究生志愿者组长曹林兮主持。会上,研究生志愿者以自身备考经历为基础,从备考复习计划、学习经验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和建议,督促本科生同学及早规划并着手复习备考,指出现在是数学与英语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时期,鼓励大家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打好知识基础。曹林兮和俎千雪两位主讲人结合自身的考研经验,提醒大家考研数学科目学习伴随大量计算,应提升解题速度与准确率,并注重错题整理。此外,针对前期调研收集的本科生同学关心的一系列问题,研究生志愿者们开展了系统性梳理和针对性解答。整场备考经验分享会氛围轻松热烈,互动交流环节尤为积极,同学们在交流中收获颇丰,对考研复习的时间安排和整体规划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与会同学纷纷表示此次分享会提升了备考信心,帮助自己进一步明确了复习重点,缓解了备考压力。本次分享会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搭建了沟通的桥梁,通过面对面的经验传授,既帮助本科同学获得了实用的备考建议,也让
2025年3月26日下午,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2024-2025学年第四期学术报告会在尚贤楼402开展,孙巧红教授以“中国天气气候事件的检测归因和预估”为题作报告,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全体学生参加报告会,会议由拔尖班班主任陈国森教授主持。孙巧红教授首先指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频发极端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接着,孙教授系统性地阐述了可以表征极端事件的理论——极值理论。极值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极值分布模型描述极端事件的尾部特征,预测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主要的方法有块最大值法,超阈值法等。随后,孙巧红教授强调了极端事件检测和归因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极端事件检验是证明气候或者受气候影响的系统在某种统计意义上已经发生的过程;极端事件归因是在某种给定的统计信度下估算对某一变化或者某一事件起作用的多种可能(外强迫)因子的相对贡献的过程以及目前学界常用的归因方法,比如基于关键物理因子的涌现约束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极端事件归因分析,把不同前置时间预报结合起来进行事件归因分析等。本次学术报告会让拔尖班同学对天气气候事件的检测归因方法有了系统性的了解,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同学们纷纷表示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