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突破英语交流瓶颈,深度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内驱力,4月2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于晖园社区党建园地开展“融汇留学人才,玩转口语交流”沙龙活动。此次活动邀请在英语教学与留学指导领域经验丰富的朱莹莹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众多怀揣留学梦想、渴望提升英语能力的学子踊跃参与。活动伊始,朱莹莹以雅思和托福两大国际语言考试为核心,开启专业分享。她结合最新的留学数据与政策变化,细致入微地剖析了这两项考试在全球高校申请中的重要性,强调其不仅是语言能力的证明,更是打开世界名校大门的“金钥匙”。在口语训练环节,朱莹莹聚焦雅思托福考试中令众多考生头疼的口语部分,展开深度讲解。她指出,口语考试不仅考察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逻辑思维与临场应变能力。为帮助同学们攻克这一难关,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与往届学生的真实案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随后,朱莹莹围绕“留学” 这一主题,从多个维度与同学们进行深入探讨。她指出留学为学子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能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资源,极大拓宽个人视野。在申请准备方面,朱莹莹详细科普了留学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提醒同学们做好提前规划、注重细节。本次沙龙成
为进一步深化与行业优质企业的战略协同,强化资源互通与优势融合,拓宽学生就业渠道,4月11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屈家安、副院长徐德福、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许敏、辅导员马俊辉一行赴江苏华睿巨辉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睿巨辉”)开展院企交流活动。华睿巨辉总经理邱月辉、实验室经理谭成云、技术总工阮鹏及行政办公室主任傅业梅等人员出席本次交流活动。首先,邱月辉对南信大环科院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她高度评价了环科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雄厚实力及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并表达了与学院在多领域、深层次开展合作的强烈意愿。随后,技术总工阮鹏就华睿巨辉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业务范围等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介绍,并表达了期待双方深化合作的愿景。随后,屈家安对华睿巨辉一直以来对环科院各项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就学院的学科优势、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院情介绍。他希望双方能够在科研合作、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在座谈交流环节,徐德福就科研合作、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具体合作事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许敏就校企联合培养、实习生基地建设、校园招聘计划等人
4月11日,台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坚,党组成员、副局长鄢志波一行6人来学院调研交流,推进合作,举行大气科学学院与台州市气象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大气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文君主持。大气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周淑琴首先对台州市气象局领导一行到来表示欢迎,她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尤其是在科研创新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她表示希望与台州市气象局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台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坚对南信大大气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详细介绍了台州市的自然文化资源,区域气象特色,他表示台州气象事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在台风、干旱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在防雷、重点工程建设等气象科技服务方面水平不断提高,希望通过与大气科学学院的战略合作全面提高业务水平。随后双方就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洽谈结束后双方领导一同见证了合作协议的签署。合作协议签署后,双方将围绕数值预报、智能网格预报、气候变化、台风海洋气象、气象资料应用、气象灾害风险等领域开
为落实“高高”合作,积极促进我校与生源高中于创新人才培育领域的深度融合,4月12日,江宁高级中学副校长陈立军、孙寿玉带领高二近50名师生赴我校参加第二届“卓越工程师班”共建活动。我校学生工作处和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遥测院党委书记耿小雷主持。在开班仪式上,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文亚平首先对江宁高级中学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江宁高级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江苏省重点高中,是我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并介绍了近五年来在我校就读的百余名江宁高级中学学子在学习、科研和就业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他指出我校与江宁高级中学的合作,正是要贯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育人链条,共同锻造符合国家需求的未来科技领军者。“卓越工程师班”与两校对信息工科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不谋而合,希望双方能够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肩负起为国家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使命。陈立军对南信大热情的接待致以诚挚谢意。他饱含深情地回顾了两校的战略合作历程,系统阐释了“卓越工程师班”的创设理念、实施路径与发展愿景,并对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他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我院学子做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4月9日下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于阅江楼337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青马工程”培训活动,活动由2024级辅导员张为东主讲,2023级班团骨干及2024年春季学期入团积极分子线下参会,其余大一同学线上参会学习。历代领导人以及党的多次会议都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次课程以“新时代青年在科技强国中的使命担当”为主题,着重讲解“科技强国”的时代内涵、北斗践行、信大作为和青年担当。培训中,以陈芳允和孙家栋为例,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并多方面介绍了信大青年在科技强国中的作为。张为东老师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鼓励同学们将生涯规划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将学习科研与素质提升并驾齐驱,将毕业志向与回馈社会相辅相成,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树立优秀榜样,对在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予以嘉奖,4月9日中午12点45分,学院在学科三号楼N301会议室召开2024级本科生语言先锋表彰大会。本次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石一主持,24级辅导员高娜、张艳参加。在2024年12月的CET-4考试中,学院2024级17名本科生斩获600分以上高分,最高达633分。会上,石一悉心聆听受表彰同学自我介绍,了解其兴趣爱好及生活学习需求。同学们反馈本学期部分课程难度大,期望畅通师生反馈渠道、多办学科竞赛讲座并强化班委培训。石一表示将积极协调,落实改进措施。石一还鼓励同学们继续冲击更高的目标。为了表达对同学们的祝福与鼓励,学院为每位受表彰的同学精心准备了可爱的小奶龙作为纪念礼物。最后,全体受表彰同学一同合影留念,用镜头定格下这一荣耀时刻。此次表彰大会不仅是对优秀同学的肯定,更是为全院同学树立了榜样,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进取,勇攀高峰!
2025年4月10日上午,应自动化学院邀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宋士吉教授,在滨江楼二楼报告厅为学院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作了一场关于深海地震、电磁同步勘探系统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自动化学院院长葛泉波教授主持。宋士吉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深海油气精细勘探系统接收基站与发射基站设计”,他围绕深海地震、电磁同步探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及验证样机展开深入讲解。首先,他详细阐述了水下多物理场探测技术在海底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勘探中的广泛应用。其次,他介绍了项目团队在“低噪声、大带宽、高精度”目标下,研制高性能微型三轴电场传感器和微型三轴磁场传感器的创新成果。最后,宋教授展示了该系统在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的地震电磁同步探测中的应用。报告尾声,宋士吉教授展望了地震电磁同步勘探技术在国防和资源开发领域的广阔前景,激发了现场同学的浓厚兴趣。问答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围绕深海地震、电磁同步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等提出问题,宋教授都耐心给予了详细解答,现场互动热烈。自动化学院自慧讲堂的举办旨在搭建前沿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知识的传播与创新思维的碰撞,助力学院师生在学术道路上不断突破与成长。此次报告聚焦深海资源探测技
“最高年薪40万”“可以提供实习机会”,4月10日下午,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大厅人头攒动,2025年春季文科类校园招聘会暨实习实训双选会正在有序进行。通鼎集团、焦点科技、华为慧通等国内外30家知名企业携500余个就业岗位来校参会选材,吸引了近500名毕业生前来求职应聘。“这次招聘会主要面向我们文科专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考研失利学生就业帮助很大”,毕业生小王讲到。同时,对于低年级学生积极探索生涯规划和了解就业形势,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据了解,本次招聘会由管理工程学院牵头,联合商学院、文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文科学院一起举办,是学院协同育人与访企拓岗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学院将继续抢抓毕业生离校前工作关键期、冲刺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驰而不息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4月9日晚,大气院第183期研究生风云论坛在气象楼210顺利举行,2024级硕士研究生赵雨航、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一格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邀请了马静副教授担任嘉宾,对报告进行了点评与交流。赵雨航围绕《为什么2023年7月纬向风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脱钩”?》分享研究成果。他指出,当年赤道太平洋的异常东风主要由热带北大西洋(TNA)和印度夏季风/海洋大陆(ISMMC)区域的非绝热加热共同驱动,Gi型响应机制解释了其对风场的影响。其中,ISMMC的作用更为显著。他还发现,在部分厄尔尼诺年中,风场和海温存在“解耦”现象,背后往往涉及TNA、ISMMC及MJO的累积影响。张一格汇报的主题是《晚冬巴伦支–-喀拉海海冰与东亚地表气温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研究发现,BKS海冰减少时,中国中东部更易出现低温。2000年代后以后,BKS海冰与东亚地表气温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背后机制包括对流层“BKS–东亚”偶极型响应和平流层极涡向欧亚偏移。LBM模拟验证了这一年代际差异对环流的调节作用。最后,马静老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对两位同学的报告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与指导,同时也鼓励在场同学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4月9日下午,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2024-2025学年第五期学术报告会在尚贤楼402开展,特邀中国海洋大学的傅刚教授分别以““百年沧桑瞰风云””、“我在东京大学的留学生活”为题作两个报告,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全体学生参加报告会,会议由拔尖班班主任陈国森教授主持。在题为“百年沧桑瞰风云”的学术报告中,傅刚教授以青岛气象站的百年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介绍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的事迹。1924年,蒋丙然代表中央观象台收回对青岛测候所的管理权,更名为“青岛市观象台”。在担当观象台台长期间,蒋丙然主持改革了“授时午炮”的施放方法,改为电音报时,并使用中国的天气图和预报、警报旗号。1945年9月,蒋丙然、竺可桢的学生王彬华受命接管青岛观象台并任台长,1948年他组织编撰出版了《青岛观象台50周年纪念特刊》。1950年9月,,青岛观象台被命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观象台””,王彬华任台长。王彬华开创了我国海雾研究之先河,于80年代出版了《海雾》,并被译成英文出版,是海洋气象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他的带动、鼓励和支持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系培养了一批海雾科学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队伍。由于时间受限,傅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