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成功举办第12期“职引未来”就业导航交流会。本次讲座以“浅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为题,利尔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应用专家罗桂发主讲,电信院分团委书记、专职研究生辅导员祁雪峰主持,约有140位研究生参会。罗桂发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1950年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在其论文《计算机与智能》中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后,1958年康奈尔大学的罗森布拉特发明了感知机,这是人类第一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感知机,能够通过图像的像素输入进行形状识别。这些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起步。在技术层面,罗桂发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几种核心技术,如循环神经网络(R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生成对抗网络(GAN)。他指出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在于注意力机制,通过Query、Key和Value三个向量动态捕捉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从而实现高效的语义理解。罗桂发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实践与职业前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他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感知机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声音,争做有为青年。4月12日,“讲好中国故事”第四届校园主持人大赛决赛在临江楼D区报告厅圆满收官。本次大赛历经初赛、复赛选拔,最终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等院的十名选手进入决赛。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波,文学院党委书记郭雨,校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饶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张友燕担任决赛评委,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直播部副主任张贺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决赛设置“畅所欲言”命题演讲、“妙语连珠”自由辩论、“随机应变”情景再现三大环节,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主持功底、思辨能力与语言技巧。在环节一“畅所欲言”命题演讲中,来自继续教育学院的张宇作为大赛的首位选手登场,他梳理古书到短视频的文化传承创新路径,对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创新性发展作出论述。文学院李欣妍阐述“非遗技艺的守艺人与新生代”时,观点清晰,深刻入理。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李书乐凭借灵动清亮,颇具亲和力的嗓音和富有感情的表达向我们娓娓道来,借海外中餐馆等事例探讨华侨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商学院的王沁园姿态从容大方,以四大发明串联四大自信,别开生面地讲述了文化传承脉络
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教师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勇担育人使命,4月12日,大气院党委组织教师党员代表前往宜兴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展“重走铁军路薪火照新程”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感悟新四军铁军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苏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历史见证,馆内陈列大量珍贵史料与实物,生动再现了新四军与苏南军民团结抗敌的壮烈篇章。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教师党员们依次参观了“铁军出山”“浴血奋战”“军民同心”等主题展厅。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锈迹斑驳的抗战文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在纪念馆内的党旗广场,全体教师党员列队肃立,庄严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彰显了教师党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定信念。参加活动的教师党员纷纷表示,铁军精神是新时代党员的精神火炬,要将铁军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动力,立足学科特色,在科研攻关中勇挑重担,在育人一线践行初心,为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精神洗礼,激励教师党员从革命历
为帮助同学们科学地进行学业规划,探索科研科创路径,4月11日下午,2023级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于尚贤楼606开展“科研兴趣·导师沟通·直面挫折”主题班会。学术班主任徐邦琪,班主任陈国森及全体23级拔尖班同学参加班会。班会上,徐邦琪首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科研对你来说是什么?”她结合自身科研经验介绍了实用的科研方法和科研工具,希望帮助同学们快速进入科研状态,享受科研的乐趣。针对如何寻找科研方向,徐邦琪鼓励同学们从课堂和生活中寻找灵感,留意那些让同学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或现象;阅读综述性文章,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捕捉灵光一现的瞬间,敏锐地发现潜在的研究问题;多与他人交流,思维碰撞中激发科研志趣,拓宽研究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和尝试适合自我的科研道路。徐邦琪强调要定期与导师沟通,及时反馈科研进展和困难,确保研究顺利进行;同时,沟通过程中注意礼貌和态度,尊重导师,虚心请教。此外,徐邦琪还鼓励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保持平和心态,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本次班会干货满满,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此次班会,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研究生生
为帮助2022级本科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有效备战考研,4月9日晚,大气院“大气·研途”党团共建平台第二小组于晖园社区110室组织启动学业成长加油站,为本科生学风建设增效赋能,活动由小组研究生组长刘怡然主持。会上,研究生志愿者立足自身备考经验,从英语、专业课复习计划以及大四实习与考研的平衡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和建议。针对英语学科,志愿者指出需注重词汇积累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增加真题练习;专业课复习需构建知识框架,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与重点突破。互动环节则是掀起活动高潮,本科生就复习节奏把控、重点书目筛选等实际问题踊跃提问,研究生志愿者逐一答疑解惑。通过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有效缓解了同学们的备考焦虑,增强了应考信心。本次活动创新党团共建形式,既为本科生提供精准备考指导,也为研究生搭建了能力提升平台,并为学院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今后“大气·研途”党团共建平台仍将持续开展系列活动,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传承强化学风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活动现场
4月9日下午,2022级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于尚贤楼402举办了“交流话成长”主题班会。大气院副院长、学术班主任张文君,班主任陈国森,辅导员范楚楚及全体2022级拔尖班同学参与。本次班会以围绕 “科研”与“生活” 两方面进行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班级同学积极发言,现场气氛热烈。在科研探讨环节,面对同学们踊跃提出的各类科研问题,张文君结合自身经历指出,投身科研需要保持对科学研究纯粹的热爱,摒弃急于求成的心态,如此往往能收获更出色的研究成果。他鼓励班级同学多交流多思考,与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针对个人科研兴趣点,强化学习阶段的科研训练,尝试探索总结科研范式。谈及生活层面,张文君耐心倾听了同学们的诸多烦恼。从 “如何与导师沟通”,到 “如何处理科研与课余活动的失衡问题”,再到 “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迷茫困惑”等等,张文君教授一一给出了切实的建议。此次主题班会成效显著,面对面交流精准把脉学生需求,不仅切实坚定了同学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与信心,也为班级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参考。班会现场
为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增进团队凝聚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学院氛围,4月12日,大气科学学院分工会组织教师前往宜兴,开展“春风同行·凝心聚力”主题春游活动,让教职工走进春日自然,畅享田园野趣,在山水之间放松身心、畅叙情谊。活动首站走进宜兴张渚镇的窑湖小镇,小镇总规划用地约2万亩,围绕宜兴特有的山、水、陶、竹、茶等文化元素进行设计,融合了独特的江南古镇韵味与丰富的现代休闲设施,是宜兴市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地标。到达后,大家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漫步于蜿蜒的湖畔栈道,看春水潋滟、绿柳拂堤;穿行于葱郁的竹林小径,听鸟语啁啾、溪流潺潺。大家或驻足拍照,记录满目青翠;或结伴谈笑,分享生活趣事,老师们在山水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惬意与放松。下午,大家走进宜兴陶文化地标——陶二厂。斑驳的红砖厂房与纵横交错的金属构架碰撞出工业美学,陈列馆内跨越千年的陶器珍品令人叹为观止。在陶艺市集上,釉色晶莹的紫砂茶具、憨态可掬的陶塑摆件吸引众人驻足挑选,大家以红砖外墙与几何结构交织的陶美术馆为背景拍摄时尚大片,将千年陶韵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这场沉浸式文化体验,既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的匠心传承,也为日常工作注入了艺术灵感。返程车厢
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给同学们提供交流情感和缓解压力的机会,通过拥抱创造感受爱与被爱的契机,4月12日上午,龙山书院阳光心理协会在东苑食堂外举办了“FREE HUG 自由拥抱”活动。活动伊始,参与者在签到处领取色彩斑斓的手工纸,于星星与千纸鹤区域折叠象征希望的星星与千纸鹤,完成后投入许愿罐。随后在自由拥抱区域,一名身着青蛙玩偶服的工作人员张开双臂,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温暖的拥抱互动机会。活动结束后,每位参与者均领取到了糖果作为活动纪念。此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缓解压力的机会,还使同学们体会到了拥抱传递的温暖与力量。愿同学们能心怀这份温暖,在未来的日子中带着拥抱的力量,沐光前行。活动现场
4月12日,满怀对母校的祝福、对恩师的感激、对同学的思念,计算机学院14名1995级校友重返母校,共叙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下午,学院精心为校友准备的座谈会在临江楼A103会议室召开。校友办主任程艳丽,计算机学院院长付章杰、党委书记张京波、党委副书记朱文镇,计算机学院退休领导傅德胜、任维真,以及14名校友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张京波主持。傅德胜、任维真作为当年的院领导、年级主任,对各位同学重返母校表示热烈欢迎。傅德胜表示,三十年前,同学们入校时学校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依然通过自身努力,在各行各业勤奋耕耘、表现优异,成为了佼佼者,学校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任维真强调,今天你们在校园重逢,肯定切身感受到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代像你们这样的优秀学子,将母校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欢迎同学们多多关注母校,时常回来看看,为母校的事业添砖加瓦。程艳丽代表学校与同学们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年的校园趣事。程艳丽表示,1995级的校友为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大家借今天的聚会能够延续情感纽带,未来继续支持母校,关心母校的每一步成长。付章杰代表学院向校友们介绍了学院的发展
优质生源是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动力。为强化学校与生源地中学的联系,提升招生宣传工作质效,4月12日,大气物理学院辅导员王维维、海洋科学学院2021级优秀学子代表周钰赴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招生政策宣讲活动。活动当天,王维维首先面向高三年级学生和家长全方位介绍了南信大校园历史、学科优势、专业构成、文化建设、校园风光等基本情况。同时,就南信大的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政策、综评报名条件及方法、综评录取原则、招生计划等做了充分的解读,鼓励学生立足学科兴趣,积极报考我校。接着,矿大附中优秀毕业生、今年推免直博浙江大学的周钰,结合个人成长和校园生活两方面分享了大学四年在南信大的学习生活情况。生动诠释了在“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培养理念下,南信大力求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得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绽放独特的人生光彩。宣讲结束后,王维维针对现场学生和家长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向现场学生与家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氛围热烈。此次宣讲有效提升了考生及家长对我校招生政策的认知度,进一步巩固了我校在徐州地区的生源影响力,为2025年本科生招生工作注入了新动能。王维维老师解读招生政策优秀学生代表周钰分享校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