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并提升副班主任及班委队伍育人实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于4月16日在藕舫楼205举办青马工程培训暨副班主任经验分享会。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刘红梅、全体辅导员以及优秀副班主任代表出席活动,青马工程学员、副班主任及大一大二年级各班班委共同参与学习。在优秀副班主任代表分享交流环节,叶延鹏同学分享了其担任副班主任期间的“三维联动”工作法:与校外优秀校友联动、与院外优秀榜样联动、与班级班委同学联动,开展竞赛、保研、考研、规划等交流,解决同学们的学业焦虑、宿舍矛盾等,为同学们的成长发展多维赋能。另一位优秀副班主任代表翁宗恒同学则以“细、实、恒”三字诠释工作理念,他细致做好每周学业护航交流,认真落实辅导员老师关于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和要求,持之以恒地保有热情和耐心投入副班主任的工作中,最终既收获到了个人成长进步,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喜爱。最后,刘红梅以“如何更好地学习成长”为主题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对同学们提出殷殷期望。她强调成长的本质在于真诚,以诚待己,以诚待人,真实是一切生命力和学习力的源泉,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她认为,不论是作为一位普通大学生,还是作为学生干部,
为深化专业认知、强化实践育人成效,龙山书院于4月12日至13日组织15个班级分赴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和南京市气象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观摩与专业讲解,助力学生筑牢气象学科基础。在学业导师施春华、许冬梅、张涛涛、孙悦、徐国杰、胡晓珍、于兴娜、唐悦宁和康娜老师的带领下,书院9个班级共360名学生分成3批,分别在4月12日和13日前往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探寻气象文化的千年脉络。在“古代气象”“近代气象”等展区,学生们系统梳理从甲骨文卜雨到现代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尤其气象先辈手稿、明清气象仪器等珍贵展品表现出浓厚兴趣。讲解员结合展品现场开设微课堂,剖析二十四节气智慧对当代气候研究的启示。与此同时,在书院校外导师南京市气象局姜有山台长的安排下,书院6个班级共240名学生,由学业导师刘晓莉、闫桂霞、李艳、周顺武、王黎娟和袁潮霞带队,分2批先后前往南京市气象局,触摸现代气象的科技脉搏。学生们深入气象预报会商室、气象数据中心等核心部门,近距离学习数值预报系统、卫星遥感资料应用等现代化业务平台。讲解员现场演示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并围绕强对流监测预警技术展开案例教学,学生们纷纷表示“课本中的抽象概念
为强化党组织凝聚力,激发青年党员使命担当,4月11日下午,大气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在学校竺可桢广场开展“青春同行 共筑未来”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通过经验传承、实践拓展等形式,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发展方向。春风和煦的草坪上,支部书记何培以“在新时代坐标系中锚定青春方位”为主题作动员讲话,强调青年党员要立足专业优势,在服务国家气象事业发展中锤炼党性修养。在升学就业经验分享环节,任孜豪系统讲解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要点,曾浩然以考研时间轴为主线拆解各阶段复习策略,何嘉发通过模拟面试情景解析企业招聘考核重点。活动创新设置素质拓展模块,“缩小包围圈”游戏要求党员在直径不断缩小的圆圈内保持全员站立,培养极限条件下的协作能力;“活力躲避球”竞技通过战术配合释放学业压力。在“写给未来的自己”环节,大家将个人发展规划与组织寄语封装进时光胶囊,鲜红党旗见证着青春誓言。“这场活动就像一份精心搭配的成长套餐,既有解渴的职业规划干货,又有补钙的团队凝聚力训练。”预备党员任孜豪在活动后感慨到。本次活动突破传统理论学习模式,创新采用“经验共享+沉浸实践+未来对话”三维架构,将党性教育具象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动实践。
为深化耕读教育内涵,践行劳动育人理念,4月13日下午,大气院师生走进“松雀与桐”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第四期“大气·耕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当天,同学们首先对前期种植的番茄、辣椒和茄子进行养护。大家分工协作,用竹竿和扎绳为植株搭建支撑架。“支架角度要倾斜,才能抗住大风”“绑绳不能太紧,要留出生长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将气象专业知识融入实践,结合近期天气特点优化支架结构。松土施肥环节,大家手持锄头翻整土地,均匀撒播有机肥,现场秩序井然。随后,师生们重点检查了土豆种植区的出苗情况。同学们俯身逐垄观察,用卷尺测量株距,详细记录发芽率。“这一片发芽率达82%,但局部存在缺苗。”针对统计结果,大家立即展开补种,挖坑、放种、覆土一气呵成。活动尾声,同学们利用水井压水,为所有作物浇灌定根水。夕阳西下,劳动实践基地里挺拔的支架与整齐的田垄交相辉映。沾满泥土的双手、汗湿的后背,记录着气象学子扎根大地的坚实足迹。大气院将持续推进“大气·耕读”劳动教育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建立作物生长气象档案、开展田间微气候观测等特色活动,在阡陌纵横间书写新时代气象人的青春答卷。学生搭建支撑架植株支撑架
4月12日,大气院联合江北新区文化馆开展第二十七期童声童气志愿服务活动之“风火燃雷暴,乾坤探云霆”主题科普活动,通过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科学实验相结合的互动体验,带领小朋友们探索雷暴天气的奥秘,携手共筑气象防线,深化气象科普向未来。活动从经典神话人物“哪吒”引入,通过播放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动画电影《哪吒2》中关于雷暴的片段,激发小朋友们对雷电现象的兴趣。志愿者们通过互动问答和科普视频,讲解雷暴的形成条件及其伴随的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天气现象,并特别区分了雷暴与雷电的概念。在安全知识环节,志愿者用生动案例科普室内外避雷技巧,并通过开展手拉手点亮灯泡的小实验,引出人体可以导电的结论,进一步加深小朋友们对雷暴雷电天气要远离金属物品、避免高处停留等知识点的记忆。最后,小朋友们动手制作雷声筒,通过模拟实验直观感受雷电现象,在趣味实践中强化安全意识。本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气象知识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既传播了科学原理,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学院将继续创新科普形式,让气象知识走进更多孩子的成长课堂。活动现场实验环节实验环节
4月12日,大气院联合盘城街道,围绕“大风卷黄沙,初春北多发”主题,开展第二十六期童声童气志愿服务活动,科普沙尘暴知识,引导小朋友深刻认识到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和应对的重要性。活动采用“科普讲解+互动实践”模式,活动伊始,志愿者展示了北方春季沙尘暴实拍画面,让小朋友感受其威力及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随后,志愿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沙尘暴北方多发的原因与形成条件,帮助小朋友理解科学原理。在“防尘的行动”环节,志愿者向小朋友介绍预警信号、传授个人防护措施,并从植被恢复、土地管理和公众教育等方面讲解环境保护与沙尘暴防治知识,鼓励小朋友参与环保。“沙尘暴的奥秘”是本次活动亮点,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进行模拟沙尘暴、防护措施、沙尘暴对植物影响的科学小实验,更直观地理解沙尘暴形成机制、防护重要性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引导大家思考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利用气象知识应对气象灾害。本期“童声童气”志愿服务活动用妙趣横生的实验、别出心裁的互动,将沙尘暴相关知识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小朋友们,培养小朋友们的科学探索兴趣,提升防灾减灾与自我保护能力。未来,大气院将持续打造“童声童气”品牌,开展更多活动,以生
4月16日下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宋滢一行来访我校软件学院,围绕调研学习、推动合作等主题与软件学院开展座谈交流。软件学院副院长崔萌萌,院长助理刘文杰、王海彬等出席会议。崔萌萌代表软件学院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她介绍说,软件学院是我校“气象+”“+信息”学科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典型代表,长期为“双一流”建设贡献应有力量。学院致力于培养契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软件人才,在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成效显著,前不久入选省级工业软件学院,目前正沿着建成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目标坚定前行。她指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果颇丰,期待双方本次交流能够在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创新培养等方面碰撞出智慧火花,共同提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刘文杰从软件学院发展历程、专业特色、学科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就学院近年来开展的教学改革情况作了重点交流分享。双方随后就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专
4月16日,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余沪军一行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开展定向师范生培养专题座谈调研。教师院熊安沅副院长出席会议,副书记、副院长霍晓音主持会议。熊安沅首先对余沪军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及定向师范生培养方案。他指出,学院始终以“师范性”和“专业性”为核心,构建了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高素质基础教育人才。针对定向生培养,学院通过强化师德教育、优化课程设置、严格过程考核等方式,确保学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余沪军对学院的热情接待和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并对南通籍定向师范生的成长表达了深切关怀与期待。他介绍了南通市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重点解读了当地对定向生的政策支持,包括入职后的在职考研专项通道、职称评聘倾斜等激励措施。他寄语定向生“拒绝躺平、珍惜机遇”,在夯实专业能力的同时恪守履约责任,未来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余沪军还透露,南通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定向生培养机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对一”带教导师,提供全程化指导,助力其职业发展。 在交流环节,来自大二至大四年级的南通籍定向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与实践
为提升我院研究生学术素养,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学术诚信观念,杜绝学术不端行为。4月14日下午,我院德育辅导员周幼华教授在阅江楼337-338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谈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养成”学术诚信讲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霍晓音,研究生辅导员李萍和全院研究生参加会议。周幼华教授从读研阶段任务、学术诚信和个人成长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他强调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列举多个国内外学术不端的现实案例,讲述其严重后果及不良影响,引导研究生看到学术不端的后果和危害,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生活中,珍惜时光,勤勉刻苦,坚守学术诚信,养成良好的学术品格,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个人素养。通过此次活动,大家进一步明白恪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造假的重要性。坚守学术伦理,防范学术不端,自觉守好学术诚信的底线,增强学术规范意识。讲座现场
近日,为进一步推动学院国际化教育进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海外院校,高效备战海外研究生的申请,地理科学学院在晖园社区学生发展支持中心(硕园5栋110室)举办了一场留学规划沙龙。本次沙龙邀请了学校准入机构的专业人士,为学生带来了一系列实用信息。沙龙内容涵盖了地理科学学院留学热门国家及院校专业推荐,帮助学生精准定位留学目标;探讨了留学与国内保研考研能否同时准备以及其优势,为学生规划未来道路提供参考;分享了大学四年的规划建议,无论是考研、直接就业还是留学都适用;介绍了留学能带来显著优势的岗位类型以及留学价值的关键维度,让学生深入了解留学的意义;还分享了雅思最新考试动态及备考经验,助力学生提升语言能力。此次沙龙是地理科学学院推进国际化教育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国际化教育,通过举办更多有针对性的活动,为学生搭建通往全球学术舞台的桥梁,助力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