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深化学风建设,激发科创活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4月17日18时15分在学科1号楼N201会议室召开2023级“学风筑基,科创赋能”主题年级大会。会议由辅导员阮小燕主持,全体2023级学生参会。会议围绕安全教育、学风建设、科创实践与未来规划展开,为学生指明方向、凝聚力量。会议伊始,阮小燕从校园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切入,结合典型案例强调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她提醒同学们日常要增强防范意识,警惕电信诈骗,规范网络言行,守护个人健康财产安全,并呼吁班委与安全员切实发挥作用,共建平安和谐校园环境。针对当前年级学情,阮小燕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各班级学业表现,对积极进步的同学进行了大力表扬,同时指出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时间管理松散等问题,并提出组建自习课堂、开展朋辈帮扶等具体举措。会议强调,大二是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期,需以认真的态度夯实理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加入科研导师项目;随后,她介绍了挑战杯、大学生节能减排等竞赛情况,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以赛促学,以赛促长,为未来发展蓄力。面对大二阶段的多元选择,阮小燕从就业
4月16日下午,由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主办的“启智讲堂”系列活动之“学点AI,拒绝信息差”人工智能应用前沿分享会在文苑社区红色驿站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特邀人工智能系(代)主任张考担任主讲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实际应用场景以及如何提升信息素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活动吸引了来自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等多个院系的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知识在校园内的普及。活动伊始,张考结合自身多年的学习与工作经验,鼓励同学们在本科阶段积极投身科研实践,主动加入科研团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此丰富个人履历、积累科研经历、提升科学创新能力。随后,张考从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学习人工智能的意义以及其发展历程。他以DeepSeek、ChatGPT等国内外代表性的大模型为例,详细分析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使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核心内容有了更系统的认知,获益良多。课堂上,张考围绕人工智能的前沿应用与就业方向展开讲解,他通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大语言模型、机器博弈、智能驾驶等典型应用场景,向同学们展示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4月16日下午,应急管理学院在文德楼S517报告厅开展以“如何做好学生干部”为主题的青马工程培训第三讲。本次培训由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刘彦老师主讲,应急管理学院分团委指导老师李潇潇主持,全体青马工程学员参加。刘彦围绕主题,从“学生干部的角色与职责”、“学生干部的核心能力”、“合理科学的工作方法”、“学生干部的自我提升”4个方面给出了建议。他教导学生干部组织活动须考虑周到,合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工作的优先级,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本次培训为培育优秀的学生干部奠定了思想基础,学员们也纷纷表示今后将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学生干部修养,做好学生群体代表与引领者。
4月13日,应急管理学院举办的“春觅心动力,乐动绽青春”主题户外心理活动在中苑风云赛场顺利举行,活动分为趣味破冰和春日寻宝两个项目,吸引院内外共计42名学生参加。趣味破冰:emoji猜成语活动以线上线下的融合形式展开,通过QQ群发送emoji表情,参与者举手抢答对应成语。从具体写实的“鹤发童颜”到抽象离奇的“鸟语蝉鸣”,现场既有轻松欢快的速答,也有引发思考的头脑风暴,猜成语活动迅速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春日寻宝:协作与探索活动核心环节“春日寻宝”中,活动成员分为3组,每组需破解6条抽象线索,在校园内寻找隐藏的“宝藏盒”。同学们集思广益,绞尽脑汁破解线索的真实含义,争分夺秒完成任务。同学们在团队协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友谊,释放心理压力,体验探索与解谜的双重乐趣。本次活动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户外,帮助学生疏解压力,提升心理韧性。学院将继续通过多元化互动为学子提供心理支持,助力学子以积极心态应对成长挑战。合影留念
4月15日下午,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举办2025年第一期卓越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青年教师陈纪伟,学院2022级博士生陆冰鉴进行学术汇报。本次活动由学院副院长田伟主持。活动伊始,田伟对参与本次卓越沙龙活动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情况,包括发展动态、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平台等。学院将继续聚焦卡脖子工程技术难题,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以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50010”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为主要导向,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工作。陈纪伟围绕“基于少样本学习和半监督学习的人群计数研究”的主题作学术报告,通过结合少样本学习、多任务学习和半监督学习等前沿技术,介绍了目前人群计数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挑战。他表示,人群计数可以有效预防踩踏事故,辅助交通调度,助力城市安全建设,是目前计算机视觉的热点研究领域,研究中的新方法有应用到天气系统识别领域潜力。在第二个报告中,陆冰鉴介绍了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雷暴大风智能识别模型TGNet,该模型结合形状变换、多头交叉注意力等算法提取并充分融合站点与格点的特征,成功提
为全面了解2024级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职业发展需求,积极搭建沟通的平台和桥梁,4月17日下午,文学院在文德楼N402室组织召开2024级研究生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郭雨,院长赵霞,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盛蔷出席会议,学院教学秘书、研究生辅导员、2024级研究生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副书记、副院长高盛蔷主持。会上,2024级研究生代表对入学以来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反馈,并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涉及科研学习、生活保障、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随后,学院领导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宝贵建议。赵霞特别提醒同学们要科学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与科研任务,并表示学院将全力协调教育教学等各类资源,为同学们的学习科研提供全方位保障。郭雨强调,学院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高度重视每位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他鼓励同学们多种渠道及时反馈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院将第一时间予以回复和解决。最后,高盛蔷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建议同学们尽早制定清晰的生涯规划,通过实习实践、技能培训等方式积累就业竞争力。此次2024级研究生座谈会的顺利召开,为后续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明确了方向,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为坚实有力的支持。
近日,长望学院本科生师乐岩同学在代文副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师乐岩同学于2024年4月在代文副教授的指导下申请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三维地形特征要素融入深度学习的地形建模方法研究”。近一年来,师乐岩同学完成了地形特征提取、3D地形特征构建、喀斯特地貌虚拟地形生成等一系列工作,项目已顺利结题。项目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游戏和影视中虚拟喀斯特地貌场景构建,历史地貌复原和地貌演化过程分析等。专利证书专利简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DEM和深度学习的虚拟喀斯特地貌场景构建方法,首先提取喀斯特地貌DEM的鞍部点、山顶点、坡脚线;之后将地形特征要素转化为0~255灰度值范围的三维地形特征要素,将上述特征要素合并为RGB三波段图像,裁剪为256×256大小的地形特征样本,并与对应位置的归一化DEM进行拼接生成训练样本集;然后使用训练样本集训练CGANs网络;最后根据开发需要手绘三维鞍部点、山顶点和坡脚线,合成为三维地形特征要素,并输入到训练好的喀斯特地貌构建模型中,构建虚拟喀斯特地貌场景,具有成本低、耗时少的优点,为游戏、影视等虚拟场景应用领域提供真实度高、满足地理规律的虚拟
4月9日下午,自动化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全体一行20余名党员前往江苏省气象预警中心开展“观风云变幻,铸科技先锋”四色课堂之金课堂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党员深入了解自动化专业、机器人专业技术在气象预警服务领域的应用,增强专业认知与社会责任意识。 在风洞实验室,实验室工程师系统阐释了高精度风速传感器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通过分析传感器在极端气象条件下的数据采集机制,党员们认识到测量误差对台风路径预测的关键影响。自动化专业学生党员针对传感器信号传输延迟问题,结合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验提出问题和优化方法,展现了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参观完风洞实验室后,党员们来到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参与了以《科技引领-气象赋能-助力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报告会。会上,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气象服务中心的各项职能,包括气象灾害防御、公众气象服务、行业与专业气象服务、重大灾害性天气保障服务以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等。在研讨环节,党员们重点探讨了自动化系统在跨部门应急响应中的协同效能,认识到技术集成对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最后,党员们来到江苏省气象预报中心,听取了《江苏省气象台气
为帮助同学们缓解压力,探寻心灵深处的宁静,自动化学院组织协调中心精心策划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活动——“纸间物语”。活动鼓励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废品进行手工艺品创作,并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转化为可视化的艺术表达,不仅注重专注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与成长。 4月12日下午,活动于临江楼C201教室正式展开。主持人首先介绍活动背景、活动目的及活动流程,并简要地讲解了如何建立“情绪纽带”。随后,同学们自由选择加入折纸组或纸壳组,可团队协作,也可独立创作。组一的同学们利用彩纸制作立体小猫、小狗等折纸作品,而组二的同学们则发挥创意,利用废纸壳制作各种类型的纸伴。同学们全神贯注,用心雕琢每一个细节,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融入作品之中。 最后经过2个小时左右的制作,同学们一共制作出了近60份纸伴作品。“总有些生命,为治愈你而来”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每一纸作品都是同学们心灵的投影。同学们在温馨的氛围中,精心裁剪、粘贴,将废旧纸张纸壳化作承载情感的纸伴,彼此分享创作心得,感受心灵共鸣的力量。纸伴虽小,却承载着大大的情感。每一剪、每一贴,都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表达。制作完成后,工作人
2025年4月16日下午,自动化学院·自慧讲堂(第3期)于临江楼A103报告厅成功举办。应自动化学院邀请,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IEEE Fellow王子栋教授为我院研究生带来题为“Remote State Estimation Under Transmission Power Constraints”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自动化学院汪帆教授主持。在本次报告中,王子栋院士深入探讨了在存在噪声无线通信信道的条件下进行远程状态估计的问题,指出了总传输功率约束对系统估计性能的重要影响。他提出了一种结合概率性比特翻转与功率分配因素的最终有界滤波方法,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状态估计器。此外,王院士将传输功率分配方案与估计器增益的协同设计建模为一个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两步优化策略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实际应用价值。在提问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围绕远程状态估计中的算法实现细节以及潜在的工程应用前景等问题踊跃提问。王院士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对大家的提问逐一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答,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报告内容的理解,也为大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