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锤炼过硬本领,以党建赋能新质人才成长,近日,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开展预备党员培训系列党课学习和实践教育活动,引导预备党员筑牢信仰根基、锤炼党性修养。此次培训工作共有40多名预备党员参加。此次培训的理论学习环节共有三讲,邀请学院3位学生党支部书记主讲。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王月霞带领党员深入学习 “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她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的背景、内容及重要意义进行了细致剖析。王月霞着重强调《条例》修订的重要意义,引导预备党员深刻领会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时刻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将纪律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未来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吉薛白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章》,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为主题展开讲述。他解读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基本路线等要点,让党员们深刻认识到学习《党章》的重要意义。他结合新时代的背景,为党员们指明了贯彻党章的实践路径,激励党员以党章为行动指南,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现新时代党员的风采。人工智
由江苏省物理学会主办的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于4月19、20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来自吉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全省各高校的38支队伍进行角逐,我校两支参赛队伍经过3场12轮次的激烈拼搏,取得省二等奖级和优秀奖的好成绩,这是继即去年首次参加CUPT赛事获得三等奖后,取得的又一突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hina Undergraduate Physics Tournament,简称CUPT),是我国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s’ Tournament,简称IYPT)的模式创办的全国赛事,该项活动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并被列入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计划,是实践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大学生创新竞赛活动之一。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是一项以团队对抗为形式的物理竞赛。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参赛学生就实际物理问题的基本知识、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讨论等进行辩论性比赛。竞赛淡化锦标意识,侧重高校学子间的
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艺术修养,4月18日晚,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于文苑社区红色驿站开展了智遇非遗第三期活动——“扇舞丹青 漆艺雅集”漂流漆扇体验活动。“漂流漆扇”这一名字的由来,源于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传统的漆扇通常以表现自然景观、人物故事或传统纹样为主,而“漂流漆扇”则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引入了象征漂流、跨越时空和文化碰撞的设计元素。其灵感来源于AI技术对海量传统纹样和现代艺术风格的深度分析,辅助漆艺师创作出既尊重经典又充满现代感的新颖图案。活动现场,同学们不仅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漆艺的独特魅力,还亲身参与了漂流漆扇创作过程。主讲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漆扇的历史背景、制作技巧以及精湛的工艺流程,讲解了如何将传统漆艺与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独特艺术性的作品。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动手,体验漂流漆扇制作工艺,感受到这一非遗技艺的精妙与细腻。漆扇制作现场本次活动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4月19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心理协会在西苑服务楼红色驿站内创新打造“春笺传灯,阅见心声”主题心理疗愈活动,让学院学子在书香与创意中舒缓压力,疗愈心灵。活动以“浸润式阅读+疗愈式创作”为主线展开。提前一周,参与者已开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共读之旅,通过每日主题推文解构心理成长密码,在线上研讨中碰撞思想火花。这本被誉为“成人心理童话”的著作,以其温暖细腻的笔触,引导同学们在角色代入中重新审视自我成长轨迹。创意书灯制作环节中,同学们执笔为刃,在木制书签上镌刻心仪箴言:“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所谓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些从经典著作中采撷的智慧结晶,经由热熔胶的巧妙粘合,化作支撑书灯的文化骨架。更有匠心独运者,或执刻刀在书页间镂刻出流动的诗行,让暖黄灯光透过文字缝隙流淌;或蘸取水彩晕染四季色谱,令折叠的纸艺在光影中绽放斑斓梦境。学生们现场制作的书灯“当我把《小王子》里的‘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这句话嵌入灯罩时,突然理解了心理老师说的‘自我觉察’。”参与活动的张同学说。活动现场,这样的顿悟时刻不断涌现。这种“阅读输入+艺术输
4月17日下午,大气院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金风科技新能源人才俱乐部”揭牌仪式暨“职场星图·校际启航”职业沙龙在晖园社区顺利举行,双方围绕新能源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及风电前沿技术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洽谈,共同助力“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及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共育气象人才活动伊始,大气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艳艳致欢迎辞。她表示,学院始终聚焦国家“双碳”战略需求,依托大气科学一流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新能源领域人才,此次与金风科技共建新能源人才俱乐部,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重要实践,将为大气学子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李元松在致辞中强调,金风科技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新能源人才俱乐部的成立将搭建校企“双向赋能”的桥梁,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共研、项目共建,加速青年人才成长,为行业输送更多专业化、实战型人才。随后,双方共同签署《金风科技新能源人才俱乐部合作协议》,并为俱乐部揭牌。仪式上还宣布了首批金风科技新能源人才俱乐部技术专家顾问及指导老师名单,并向受聘专家颁发聘书。共话零碳未来,
为深化院际合作交流,帮助同学们拓宽未来选择,提供多元化升学渠道,4月15日晚大气院在气象楼423报告厅开展“大气·有成”中山大学专场宣讲活动。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杭建教授、王子谦教授、袁乃明教授、研究生教务秘书苏鸿杰,我院2022级学生及辅导员参加,活动由大气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艳艳主持。首先杭建介绍了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悠久的历史,随后就学院的师资力量、科研平台、科研经费、学科特色、人才培养、奖助政策等方面进行分享。随后,王子谦以南信大校友的身份分享自身求学和求职经历,引发在场学子强烈共鸣,他建议同学们尽早规划未来方向,提早联系心仪导师。袁乃明对南信大学子的扎实基础表达肯定,同时着眼于学科前沿,解读了”气象+金融”、“气象+人工智能”、“气象+海洋生态”等交叉学科发展方向,鼓励同学们学会创新、注意锻炼科研思维。在互动答疑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中山大学老师们针对学生关心的“低空经济”“暑期学校”“科研志趣”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本次“大气·有成”专场活动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为未来保研、升学打好基础。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发展和未来前途,将持续推进“大气·有成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营造书香校园氛围,4月9日下午,教师教育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次联合举办“品书香雅韵,悟人生至理”读书分享交流会。活动于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求是阁举行,三院学生齐聚一堂,15名学生代表通过经典阅读探讨青年成长困境与心理健康议题,助力学子提升思辨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活动以“星火相传”“心灵对话”“破茧之路”三大主题篇章展开,包括主题分享、互动交流和思考感悟三个环节。学生代表们结合学科特色,分享了涵盖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经典著作。从思政课创新实践到教育提案思考,到《心灵七游戏》中剖析心灵奥秘,再到《怀抱生命的教育》教育书籍中感悟成长真谛,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引发了在场同学的深度共鸣。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如何通过阅读应对学业压力与社交焦虑”“青年榜样文学形象对现实成长的启示”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思维碰撞间掌声不断,书籍交换环节更是让知识在传递中流动,心灵在交流中贴近。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书写“未来明信片”,记录对三个月后自我的期许与阅读目标,并将明信片封存于收集箱,静待日后开启见证成长蜕变。本次读书交流会以书为媒,架起学科融通的桥梁,在多元思想碰撞中激
近日,应急管理学院通导遥一体化应急管理团队博士研究生孙晓虎与团队负责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薛勇教授在中科院一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IF=7.6)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气溶胶光学厚度定量反演的研究论文。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是衡量气溶胶多少的重要指标,它是描述大气气溶胶含量和消光特性的重要参数。卫星遥感技术可提供连续的气溶胶空间观测,但在不同区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迁移学习为模型泛化性提供了手段,但当前对其应用方式研究有限。在研究中,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框架,用于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名气溶胶领域自适应深度学习网络(Aerosol domain-AdaptiveNetwork, AAdaN)。该框架考虑了空间尺度上的样本分布偏移,利用神经网络实现高维连续随机变量之间互信息的估计,并通过迁移正则项对齐了输入的源域数据和目标域数据。随后探索了模型在未知场景反演的潜力,在全球的独立验证表明与站点测量结果吻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4月18日,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涂兵、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徐志勇、副院长赖敏、赵德林,光电研究院教师戈志群等一行五人赴苏州市吴江区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交流活动。亨通集团副总裁鲍继聪,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村,研究院副院长宋保华及产学研合作总监褚德华等相关领导参加了交流座谈。在李谷村院长陪同下,涂兵一行深入亨通集团光通信产业核心板块,参观了光纤光棒智能制造工厂,详细观摩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制造装备,全面了解了从预制棒研制到光纤成型的完整工艺流程。随后,双方举行了交流座谈会。鲍继聪副总裁代表亨通集团致欢迎辞,李谷村院长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人才方针、企业文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及发展成果等情况。鲍继聪副总裁表示,当前企业对通信、海洋等相关领域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希望进一步拓展与学院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涂兵院长从学院发展历程、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介绍了学院概况,随后赵德林副院长详细解读了“亨通实验班”的“课程体系交叉融合、培养过程双导师制、
为激励新时代青年与时俱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环科院于4月18日在环科楼N201教室,面向青马班学生骨干开展培训。会议由院团委书记阮小燕老师主持,围绕青年信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新时代环科青年的使命展开,旨在提升学生红色信仰和绿色使命感。培训会伊始,阮小燕首先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新时代青年的重要性,指出马克思主义为青年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列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系列重要论述,让同学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随后,培训通过聚焦绿色奇迹“塞罕坝”与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实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解决实际生态问题中的强大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看到几代塞罕坝人凭借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将荒原沙地变为生态绿洲,京津冀地区通过区域协同治理,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学生们不仅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力量,也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环科青年,肩负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美丽家园的重任。此次培训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环科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明确了新时代环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