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新时代高质量来华留学对话”活动开幕,会上举行了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院校颁证仪式,我校以B+的成绩高质量通过再认证,有效期为6年,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程方出席会议并领取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证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中)颁发《教育服务认证证书》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由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全国高校开展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合格性评估,是推动高校来华留学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我校于2017年顺利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初次认证。,学校坚持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响应“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号召,确立了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大局、特色引领,提质增效、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推进趋同培养,构建“招生、培养、管理”质量保障全链条和留学生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课堂+实践+文化三维育人机制,打造气象万千·知友中华来华留学生教育闪亮品牌,来华留学生招生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海外声誉显著提升,申请我校的留学生数量连年翻番,2023和2024年我校来华留学招生人数居江苏省高校首位。
2025年4月23日下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楼N102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一场主题为“人工智能与高价值专利”的讲座在此隆重举行。本次讲座是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大讲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管理局指导,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产业处、研究生工作部支持,大数据与信息服务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研究院协办。讲座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产业处副处长程勇主持。程勇首先对参加本次讲座的专家、师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学校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他强调,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推动我校知识产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次讲座特邀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程秀才主讲。程主任从知产概述、 高价值专利、Dabus案以及AI专利申请四个方面展开,围绕“知识产权强国、知识产权强省”重要指示精神,结合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的主题,深入浅出探讨了知识产权制度如何支持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
4月16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2024年评价结果的通知》(苏发改高技发〔2025〕380号),我校江苏省地理大数据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分别获得“优秀”和“良好”等级。江苏省地理大数据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2019年获批,挂靠地理地学学院)由我校联合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共建。该中心紧跟国家信息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要求,对标江苏省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深化地理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自然资源、智慧农业、智慧环保以及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2018年获批,挂靠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由我校联合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共建。该中心主要从事多源导航定位技术研发、集成、平台建设、工程应用与产业化,组建的“产学研”联合团队在资源整合与利用、集成创新、科技产业融合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显著提升江苏省在北斗导航领域的全国竞争力。我校将以此次评价为契机,按照江苏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高校与社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4月23日上午,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赴盘城街道江北社区举行区域化党建签约仪式。盘城街道江北社区党委书记彭荣伟对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江北社区党组织的基本情况以及特色党建、基层治理、志愿服务开展等工作开展情况。他表示,与南信大国教院开展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搭建中外友好学习交流的优质平台,携手推动双方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基层治理和学院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岩从学院党总支基本情况展开,介绍了学院党建、人才培养、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详细情况。签约仪式结束后,双方还就近期如何办好青年夜校、中华非遗系列课程打造、党日活动共建研学等具体合作事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工作的方向、目标、内容和路径。会后,国教院一行还参观了江北社区党建品牌项目和各特色活动室。共建座谈共建签约
为落实2025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精神,4 月24 日下午,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国际教育学院共同邀请江北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朱娴雅和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梁成博士为留学生举办专场讲座,旨在提升他们对于艾滋病和疟疾防治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公共卫生环境。讲座伊始,梁成博士带来了关于疟疾防治的专业讲解。梁博士首先介绍了疟疾的基本知识,指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全球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尤其是在非洲地区,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疟疾的诊断和治疗环节,梁博士详细阐述了诊断疟疾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并强调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减轻疾病严重程度、预防死亡以及减少疟疾传播的重要性。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ACT)是治疗恶性疟的最佳方案,但在非洲部分地区已出现对青蒿素的部分抗药性,这为疟疾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预防疟疾方面,梁博士指出目前尚无有效的疟疾疫苗,因此防蚊措施是预防和减少疟疾传播的主要方式。他向同学们推荐了多种个人防护和社区干预措
为协同促进我校2025 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积极搭建校友企业与在校学子之间的高效对接平台,4 月24 日下午,由校友办公室、学生工作处主办,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以及长望学院联合承办的“校友领航 职梦扬帆” 2025 年信息工科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成功举办。本次招聘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 余家优秀校友企业参会,涵盖人工智能、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大数据、通信工程等多个热门领域,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及实习岗位500 余个,助力2025 届毕业生顺利就业。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各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及准毕业生1000余人携带简历,主动与心仪的用人单位沟通交流。电信院通信工程专业的王同学表示:校友企业招聘会能够天然地拉近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卸下心理包袱,更加坦诚地与用人单位沟通,深入了解行业状况、企业需求、薪资待遇等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次向创业校友近距离学习的机会,整场招聘会氛围轻松愉快。此次招聘会不仅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也为校友企业提供了一个招揽人才的放心平台。深圳市旦米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与管理水平,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4月22日下午,学生工作处在东苑晖园社区举办了“遇见更好的团队——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智慧”专题培训。活动由学工处处长文亚平主持,特邀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周红教授担任主讲,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参与活动。本次培训通过理论解析、案例剖析与互动交流,实现了“视野拓展、工作指导、心理疗愈”三重目标,为我校学生工作注入了新动能。视野格局的拓展提升:专业理论与高校管理相融周红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三大心理学流派切入,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场景,深入剖析了高校管理中的心理学智慧。她强调,学生工作者需关注“潜意识对行为的影响”“情绪管理与角色意识”“团队赋能的心理学效应”等核心议题,并指出:“高校管理不仅是制度的设计,更是对人性的理解与共情。”通过“罗森塔尔效应”“破窗效应”等经典案例,周教授引导参训人员从心理学视角重新审视学生工作的战略定位,提升全局思维与人文关怀能力。别开生面的工作指导:创新方法与实战工具并举培训聚焦实用工具与方法论创新。周红以“标签效应”为例,提出通过正向激励引导团队自我审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青年培养目标,引导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锤炼过硬本领,学生工作处开展“青言青语”系列主题活动。4月23日,“青言青语”第二期——“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经验分享会在培训楼C101举行。活动特邀2024年国家奖学金、“江苏省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获得者、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莹滢,2024年学校“苏乡永助”资助育人优秀案例获得者、资助宣传活动“优秀指导老师”、人工智能学院资助辅导员王月霞担任主讲嘉宾,聚焦资助宣传活动的能力培训与经验分享,与各学院学生代表展开深入交流。政策简介,条分缕析筑基础王月霞围绕国家资助、地方政府资助、学校资助、社会资助、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等方面,对学校本科学生资助政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她逻辑严谨,从各类资助项目的资助对象及申请条件、资助标准,到评选程序、后续管理,均讲解得清晰透彻,力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理解、精准把握。此外,她还介绍了学校资助宣传活动的相关安排及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意安全、谨防诈骗。经验详述,分情分境暖人心张莹滢曾连续三年、开展六次资助宣传活动,赴母校、家乡宣讲资助政策,并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分享会上,
近日,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向我校发来感谢信,对我校“气象大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缅怀科学先贤・传承精神火炬”清明节直播活动中的突出贡献予以高度肯定 。在2025年4月4日清明节期间,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全国11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成功举办了“缅怀科学先贤·传承精神火炬”清明节直播活动。此次活动通过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中国科协之声、中国科学院大学等6个媒体平台播出,广泛传播科学家事迹,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切表达对科学先贤的追思之情,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获得广泛好评。我校“气象大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积极响应,深入参与活动筹备与开展,为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撑。活动筹备阶段,基地精心制作基地宣传片,全方位展示了基地特色与风采。活动当日,基地组织人员讲述科学家故事,在我校气象科学家塑像前举行献花仪式,充分展现出对科学先贤的崇高敬意,相关画面为直播增添了浓厚的缅怀氛围。我校始终以培养高素质气象人才为目标,此次在科学家精神传播活动中的出色表现,进一步彰显了学校在科学文化传承方面的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优良传统,依托自身学科优势,与
4月19日,202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预印本平台建设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发布《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论文、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4年度)》等。我校《阅江学刊》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度)》中再创佳绩——在“高等院校主办人文社科学报”中,转载量表序号为85,转载率表序号为94,综合指数表序号为97;同时,入选“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2024年度)”。《阅江学刊》喜报《阅江学刊》入选证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度)》共计入选569种学术期刊(不包含入选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转载指数的期刊)。报告根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系列期刊选文、评文数据,按系统、学科对中国人文社科期刊和教学科研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三个维度统计分析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是融学术资源、交流、传播、创新于一体的国内首个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和预印本平台,《阅江学刊》第一时间签约入驻。近年来,在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