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30日,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 (IAMES)2022年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28日下午,开幕式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南京中心在会上揭牌,开幕式在zoom平台和微信视频号平台面向全球直播。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向IAMES年会及GEP-SU的成立发来贺信。据介绍,2020年12月10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牵头,与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共同研究制定气象专业全球认证标准,构建学分互认体系,促进气象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全球气象教育命运共同体。IAMES第二届年会将围绕国际气象人才培养标准、气象服务和国际产学研用及气象科学研究前沿论坛设定三个议题,共同探讨当前全球气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相关话题。开幕式上,与会嘉宾共同上台,按下屏幕启动键,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极端平台南京中心(GEP-SU)正式揭牌成立。“世界气象组织和南信大的合作由来已久,关系密切,成效显著。”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张文建表示,GEP-SU将在WCRP的指导
近日,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 2022 年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11 月 28 日下午,开幕式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面向全球直播。大会上,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南京中心揭牌成立。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 · 塔拉斯发来贺信。据悉,2020 年 12 月 10 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牵头,与来自全球 20 多个国家的 30 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共同研究制定气象专业全球认证标准,构建学分互认体系,促进气象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全球气象教育命运共同体。本届年会围绕国际气象人才培养标准、气象服务和国际产学研用及气象科学研究前沿论坛设定三个议题,共同探讨当前全球气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相关话题。世界气象组织和南信大的合作由来已久,关系密切,成效显著。 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张文建表示,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南京中心将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指导下,开发、分享并应用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气候知识,继续发扬科学协调互助和合作伙伴关系带来的积极影响。据了解,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成立于 1980 年,由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
11月29日,2022年“长三角高校大气科学研究生论坛”暨IAMES第二届年会研究生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幕。此次论坛线下、线上同步举行,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乌克兰敖德萨国立环境大学等海内外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共同参加了这一大气科学研究生的盛会。2022年“长三角高校大气科学研究生论坛”作为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IAMES)研究生分论坛围绕“天气气候机理及预测、大气污染与大气探测、气象与跨学科融合”三大主题,陆续开展11个专题102场中英文学术报告、63份墙报展示。根据前期报名情况,预计将有海内外高校2000余名研究生线上线下参加论坛。此次研究生论坛成立了“长三角高校大气科学研究生联盟”,倡议发起建设“IAMES研究生工作委员会”,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学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气象人才,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中国智慧。联盟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发起成立,获得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大力支持,现阶段主要覆盖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
现代快报讯近日,2022 年 长三角高校大气科学研究生论坛 暨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第二届年会研究生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幕,此次论坛线下线上同步举行,围绕 天气气候机理及预测、大气污染与大气探测、气象与跨学科融合 三大主题,开展 11 个专题 102 场中英文学术报告、63 份墙报展示。现场, 长三角高校大气科学研究生联盟 正式成立。据介绍,该联盟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发起成立,获得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现阶段主要覆盖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长三角地区高校,后续将逐步扩大影响力,吸纳更多的海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入联盟。该联盟旨在以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互动交流为纽带,推进各联盟成员间良性互动,带动各成员单位在研究生培养教育上全方位提升,实现合作共赢。同时,还将定期举办 长三角高校大气科学研究生论坛 ,积极组织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活动。此外,本次论坛倡议发起建设 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研究生工作委员会 ,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学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气象人才,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中国智
11月28日至30日,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2022年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11月28日,开幕式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南京中心在会上揭牌。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向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年会及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南京中心的成立发来贺信。2020年12月10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牵头,与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共同研究制定气象专业全球认证标准,构建学分互认体系,促进气象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全球气象教育命运共同体。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第二届年会将围绕国际气象人才培养标准、气象服务和国际产学研用及气象科学研究前沿论坛设定三个议题,共同探讨当前全球气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相关话题。“世界气象组织和南信大的合作由来已久,关系密切,成效显著。”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张文建表示全球极端平台南京中心将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指导下,开发、分享并应用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气候知识,继续发扬科学协调互助和合作伙伴关系带来的积极影响。据了解,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成立于1980年,由联合
这位思政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知心芳姐”,她的思政课堂不仅有趣有用还始终“在线”。她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芳老师。她善于紧扣时代热点难点问题,善于用贴近学生的生动案例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真正打动学生,让看似远离学生的“高大上”的理论变得情理交融、有趣有味,入脑入心,深受学生的喜爱。王芳从教已有15年,她先后讲授本科生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研究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政治学》等。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王芳认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视野拓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绝不能仅仅停留于本科生的课程要求,而是要在高于本科生课程要求、低于研究生课程要求的二者之间寻求课程内容的张力,将本科生课程讲深讲透。在讲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时,她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其他信仰进行多维对比;讲授“坚持集体主义”道德观时,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进行辨别,将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进行区分;讲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时,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比较……她的课引经据典、信息量大、学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并揭牌,这是全国首家立足气象灾害领域的应急管理学院。 据介绍,在我国,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气象灾害防御与应急管理已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为了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南信大应急管理学院将借助学校“大气科学”一流学科群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底蕴,为地方和全国培养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人才,实现从无到有并不断突破式发展,应对来自于气象灾害的挑战。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长赵铁锤表示,气象灾害防治是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方向之一,希望南信大应急管理学院依托“气象+”优势,强化气象灾害链的监测、预警与预报能力,精准发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周期规律,进一步协助相关部门强化自然灾害救助关口前移,推进预警响应工作,为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南信大注重强化气象学科与应急管理学科的融合发展,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
11月2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大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揭牌,这是全国首家立足气象灾害领域的应急管理学院。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郑国光发来贺信。郑国光在贺信中表示,作为我国应急管理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学术性的国家级社团组织,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将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南信大应急管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希望学院以新理念新思想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以专业人才培养为抓手推进富有特色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不断加快灾害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突能力的高端人才培养。会上,南信大应急管理学院揭牌,学院共建平台揭牌。当天,大会还特邀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同时举行。据悉,南信大是较早探索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地方高校。未来,该校应急管理学院将以国内一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学科后备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进一步与各共建单位深度合作,不断完善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通过创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应用型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省委宣讲团成员、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跃到校作宣讲报告。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报告会。王跃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深入浅出的解读。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战略意义、世界意义。“两个确立”作为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我们要深入领会大会主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管兆勇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以此次宣讲为契机,持续拓展深度、延伸广度,推动更大实效。要坚持把好方向全面对标,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指引行动。要坚持统筹推进突出特色,推动形成学校特色、亮点和品牌,推动学校学习宣传
①为宋佳铭在备课。②为宋佳铭在给学生授课。2022年夏末,拎着大包小包的我们几经辗转,走进了十万大山里,来到了大美广西,开启了属于我们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新征程。不知不觉,这已经是我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的第100天。在这100天里,我体会到了乡镇生活的纯粹质朴,感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情好客,见证到了独特的风俗民情。这是我人生感到最为充实的100天,也是收获幸福的100天,更是令我难忘的100天。充实的100天在地苏镇的100天里,我们同时拥有“教师”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在工作日,我们需要履行教师的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在周末,我们要践行志愿者精神,定期前往特殊教育学校、城北青空间、八仙青空间三地,参与志愿服务,在地苏镇和都安县城之间来回奔波,是我们的常态。除了工作带来的充实外,角色的转换也同样让我感到充实。在初来乍到的100天里,对于我这个“小白”,接手初二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开始还是不大习惯的。虽然在每天上课前,仔细地看过好几遍教材,查过不少资料,备好了每节课的教案,准备了精致的课件,但我还是会担心自己会出错,担心上的历史课不能引人入胜,更害怕自己辜负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