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信大最新就业情况如何?2023年报考哪个专业?《南信大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近日出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届毕业生共8912人,其中研究生14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83%;本科生750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4.17%。2022届毕业生中,男生486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4.61%),女生404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5.39%)。男女性别比为1.2:1。2022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其中研究生省内生源755人,占研究生总人数的53.51%;本科生省内生源为4323人,占本科总人数的57.63%。2022届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41%,其中本科生95.23%,研究生96.39%。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文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5个学院研究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100.00%。机器人工程、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嵌入式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本科专业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100%。研究生去向较为集中,“协议和合同就业”(87.10%)为主要发展方向
2月27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布了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统计显示,江苏省为南信大2022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其中,研究生江苏省内就业占比为62.17%,本科生江苏省内就业占比为67.18%。记者了解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届毕业生共8912人,其中研究生14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83%;本科生750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4.17%。2022届毕业生中,男生486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4.61%),女生404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5.39%)。2022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其中研究生省内生源755人,占研究生总人数的53.51%;本科生省内生源为4323人,占本科总人数的57.63%。2022届本科生毕业去向分布2022届研究生毕业去向分布2022届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41%,其中本科生95.23%,研究生96.39%。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文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5个学院研究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100.00%。机器人工程、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嵌入式培养)、农业资
2月27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悉,该校 2022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新鲜出炉。据悉,江苏是 2022 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就业行业分布据悉,南信大 2022 届毕业生共 8912 人,其中研究生 1411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15.83%;本科生 7501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84.17%。2022 届毕业生中,男生 4867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54.61%),女生 4045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45.39%)。2022 届毕业生来自全国 32 个省(市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其中研究生省内生源 755 人,占研究生总人数的 53.51%;本科生省内生源为 4323 人,占本科总人数的 57.63%。△重点产业分布2022 届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文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 5 个学院研究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 100.00%。机器人工程、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嵌入式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本科专业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 100%。江苏省为学校 202
我校李晓岑教授讲座节目“中国造纸术的科技探源”,从中华民族科技史的角度探源中国造纸术。李晓岑教授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中国的传统手工造纸有两种不同的造纸法:一是抄纸法造纸,二是浇纸法造纸。这两种造纸方法在技术工艺和关键步骤上截然不同,所造出的纸也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应分属不同的造纸技术体系。“中国造纸术的科技探源”在新华网等重要媒体播放,在新华网上播放量达46万次,在“自信中国说”中位于第1名,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创新理论传播工程”和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领航新时代”重点节目,云南广播电视台发函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致谢。该节目于2022年8月18日和10月24日,两次登录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
2009年,李万志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来到海拔高、条件艰苦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台,后到青海省气候中心,从事气候监测预测、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工作。13年的磨练,使李万志成长为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及气象服务战线上的优秀业务骨干。由于服务产品数量多、任务重,李万志几乎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加班。为了节省时间,他经常抱着笔记本在青海省气象台会商平台和省气候中心间跑动,被同事们戏称为“奔跑的工作者”。2022年汛期,青海省极端天气及洪涝、滑坡等次生灾害广发、频发,尤其是8月,多轮强降水不断突破历史极值。海西州那陵格勒河汛情、果洛州阿尼玛卿雪山融雪性泥石流等突发险情相继出现。李万志顶住压力,科学研判、沉着应对,接连发布重要天气报告、专题服务等各类产品17期,及时精准的服务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肯定。针对前期连续强降水过程,他统计了全省所有降水超过100毫米以及降水与常年相比偏多的站点,并据此制作专题报告提供给决策部门。青海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对该报告给予高度肯定,下发给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求以该报告为基础安排隐患点排查和人员撤离
“我觉得这段你可能理解有错误,你把文献原文找出来,我们一起分析分析。”在每周一次例行召开的课题组会议上,盖鑫磊一如往常,就学生阅读文献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详细认真地与课题组内研究生进行讨论与分析。纵使在他看来这些问题,可能只是一些初学者遇见的小问题,他仍旧极有耐心地解释与引导,恰如学生对其处事态度的评价:和风细雨,温文尔雅。当如砚的夜色愈加深沉之时,结束了组会的他,又快步走回自己的办公室,继续处理工作。这位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江苏特聘教授,以自己的方式在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上不断散发着灼灼热光。学成归来守护祖国蓝天白云2013年1月,一场严重的空气污染侵袭北京,紧接着大半个中国都未能幸免,空气污染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不禁令人深深思考。为此,从最初的全国范围内开展的PM2.5浓度实时监测,到“大气十条”的实施,再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各部门的科研人员也为此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试图寻找到解决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的科学方法与可行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带着守护祖国蓝天白云的使命和责任,2014年暑假,盖鑫磊从海外举家回国,受聘于南京信息工
http://m.cetv.cn/p/452080.html教育新闻直播间栏目 20230227
2月16日至17日,中国通量网2022年学术年会暨二十周年战略发展研讨会举行。会议公布了“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十大科学进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太湖中尺度涡度通量网”成功入选。为实现湖泊物质和能量通量长期连续、无干扰监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2010年起在太湖不同生态功能区建立了包括6个观测站点在内的中尺度涡度通量网,实现了多方法、多气体近13年的高频连续观测。观测结果揭示了太湖蒸发年际变化受控于辐射能量本身和辐射能量的再分配过程;通过气候模型将太湖实验研究结果扩展到全球,量化了全球湖泊蒸发对增温的响应,揭示了全球海洋蒸发和降水对增温的响应;揭示了太湖甲烷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减排机制。该观测网的通量梯度法被全球大气汞监测网络用于监测南极大气汞循环;同位素升尺度方案被美国NCAR大涡模式采用;湖泊观测数据支撑清华大学湖泊模型的研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等期刊上共计46篇,出版《边界层气象学基本原理》中英文著作,获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China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扎实做好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开学工作顺利有序展开。 安全保障有力度。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落实学校春季开学有关工作方案,校领导带队就教学准备、安全稳定和后勤保障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保卫处制定了返校期间人员及车辆出入校园实施办法,提前组织开展队伍专项培训、安全隐患排查、安保设施维护。校医院完成了学校健康驿站的设置,全体医务人员在学生返校前进行业务培训并组织实地演练,并按要求足量配齐生活与防疫物资、医疗物资和药品及其他必备医疗器械。设立发热门诊并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力以赴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学工处制定错峰返校方案,建立全体学生健康台账,对学生返校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学生安全返校。 心理育人有效度。落实“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上好开学心理健康第一课,加强心理健康宣教,保证心理健康线上咨询渠道畅通,帮助学生顺利适应新学期。建立“三对一”心理帮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成立工作小组,建立联防联助机制,确保精准帮扶。开展心理普查及家访,严格落实“一生一档”工作,关注重点学生心理动态,用暖心措施护航学生心理。 关爱学生有温度。精准做好新学期家庭经
2月16-17日,中国通量网2022年学术年会暨二十周年战略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公布了由ChinaFLUX理事会牵头评选出的“China‐FLUX十大科学进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太湖中尺度涡度通量网”作为全球首个湖泊中尺度通量观测网成功入选。湖泊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污染物扩散、局地天气气候和温室气体循环。为实现湖泊物质和能量通量的长期连续、无干扰地监测,准确评价湖泊对气候系统的影响,量化其对大气温室气体的贡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2010年起在太湖这一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依据不同生态功能区建立了包括6个观测站点在内的中尺度涡度通量网,实现了多方法(涡度相关法为主,通量梯度法、水平衡法、箱式法为辅)、多气体(水汽、CO2、CH4和N2O)近13年的高频连续观测。观测结果揭示了太湖蒸发年际变化受控于辐射能量本身和辐射能量的再分配过程;并通过气候模型将太湖实验研究结果扩展到全球,量化了全球湖泊蒸发对增温的响应,揭示了全球海洋蒸发和降水对增温的响应;还揭示了太湖CH4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减排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自然·通讯》等期刊上共计46篇,出版《边界层气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