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由建邺区主办的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暨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开幕,建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贾晨,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会上,建邺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校地双方将围绕“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答卷”的实践路径探索产业科技创新新模式,加速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发展生态。2024年,学校大力推进与建邺区的融合发展战略,与建邺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化的合作,举办“2024年建邺高新区校招直通车活动”;校应急管理学院与建邺区应急管理局开展合作共建;与建邺区高中开展优秀生源基地建设等。不断探索校地合作新机遇。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新型研发机构、设立社会服务型职称序列,为建邺区科技、人才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我校将继续深化与建邺区的产学研合作,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及产业技术创新,鼓励引导人才到建邺发展,共同推动校地科创产业融合发展。
2025年1月4-5日,江苏省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2024年度学术年会在南京圆满举办。本次会议由江苏省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年会以“数实融合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塑造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主题,探讨新时期面向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和创新转型的改革,以及实现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建设的挑战、路径和对策,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大会邀请到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专家交流前沿学术成果和国内实践经验,邀请青年学者交流研究成果,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圆桌讨论等,吸引了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会。大会开幕式由江苏省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秘书长江胜强主持。作为大会承办方,我校党委书记尚洪波到会致辞。尚书记在致辞中向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围绕学校发展历程及在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作简要介绍。他表示,本次年会聚焦“数实融合”,探讨数实融合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路径,充分体现了与会各界为推动江苏构建高水平科技强省建言献策的担当作为。他希望,南信大能够以承办此次大会为契机,不断提升学校管理学科群的建设水平,努力为我省管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应
近日,我校冬季送温暖活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学生工作处各科室代表及30名各学院家庭经济困难本科新生代表出席,活动由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秋红主持。金自康代表学校为学生送上御寒的保暖冬衣,并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历程,从职业去向、所在行业、工作地区以及薪资水平等多个维度对2024届毕业生状况进行介绍,通过一系列数据和未来前景分析,鼓励同学们一定要树立信心,结合自我认知和社会需求,早日确立学习和发展目标。同时,他勉励同学们要正视困难,无论是经济上的拮据、学业上的压力,还是情绪上的波动,都应积极寻求帮助。最后,他对全体学生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要立志向,明确自己追求的目标;二是要践行动,围绕目标不懈奋斗;三是要能坚持,突破迷茫,始终保持前进的方向,让大学时光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活动中,学生代表介绍了自己在各项资助帮助下,努力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经历,表达了对国家、社会和学校各项资助政策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提出了入校后在学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一些困惑,与现场老师们进行了充分的意见交流。“冬季送温暖”是学校每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送关爱、送信心的一项常规活动。活动现场,学生
近日,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ACH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发表题为“Increased urban ozone in heatwaves due to temperature-induced emissions of anthrop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基于地表观测的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典型排放源的排放测试以及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MAQ,评估了高温热浪期间人为源VOCs排放增加对城市大气中臭氧(O3)污染的影响。城市臭氧通常与温度具有较高的关联性,热浪期间经常出现较高的O3污染,威胁公众健康。本研究通过分析2018-2020年夏季上海地表VOCs(O3前体物)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发现温度升高后,人为源VOCs浓度显著增加。这些增加的人为源VOCs主要来自于非燃烧源(如挥发性化学品、汽油挥发等)。基于实验室中典型非燃烧源VOCs排放对温度的响应关系,结合CMAQ模型,估算人为源VOCs排放增加使热浪期间上海日最大8小时O3增加约4.6ppb,与传统认知中高温造成天然源VOCs排放增加对O3
近日,我校大气物理学院杨元建教授、汪源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Substantially underestimated global health risks of current ozone pollu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地理集成学习模型,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0.05°)臭氧浓度数据集,进一步评估了当前全球的臭氧污染水平,揭示了与臭氧相关的重大健康风险及区域和城乡差异特征。全球臭氧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现有评估研究可能低估了与全球臭氧相关的健康风险。为此,该研究提出全新的地理集成学习模型(GL-CEF),基于其高分辨率估算结果(0.05°)评估了当前全球的臭氧污染水平,重点聚焦于长短期人口暴露水平和全因死亡负担。结果表明:GL-CEF模型展现出良好的全球臭氧浓度估算精度,与站点测量值的平均偏差小于-1.5 ppb。该研究发现全球66.2 %的人口短期暴露于过量臭氧(每年超过30天),94.2 %的人口则长期暴露于过量臭氧。同时,在乡村地区长短期臭氧人口暴露水平整体尤为严重,但全
近期,大气物理学院陈璟怡教授获得了第22届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联合会(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OGS) Kamide Lecture奖项,并将于2025年7月举办的AOGS会议中作大会特邀报告,介绍其课题组在对流云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AOGS是亚洲与大洋洲地区重要的地球科学学术组织,成立于2003年。该组织的宗旨是搭建亚洲与大洋洲地区地球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AOGS下设8个分会,研究领域涵盖大气科学、生物地球科学、水文科学、跨学科地球科学、海洋科学、行星科学、太阳及地球科学和固体地球科学。AOGS Kamide Lecture奖项于2015年设立,每年每个分会仅授予1-2人,旨在表彰在地球科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陈璟怡,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于2011年7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本科毕业,2018年1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毕业,曾先后任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博后、研究员。长期专注于次网格尺度云物理过程的研究,主要通过大涡模拟、云微物理模式和外场观测来解决云降水物理
1月2日上午,我校组织召开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抓实申报组织工作,切实提升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质量,副校长赵强出席会议。各理工科学院、管工院、商学院以及科学技术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副处长李涛主持。会上,科技处介绍了我校自“十四五”以来的科学基金总体情况,以及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整体推进情况;随后,各学院介绍了学院前期国家基金申报组织、邀请专家指导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相关情况。赵强指出,加强有组织科研,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是推进学校科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学院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抓好基金申报各项工作,以基金工作的新突破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并对2025年度申报关键阶段工作推进提出两点要求,首先,要抓重点抓质量;进一步梳理重点申报人,有组织地做好布局与准备,有针对性地抓好各类型项目的申请书质量,分类指导、集中打磨,切实提高申请质效;其次,要优化组织方式方法;积极总结各学院申报组织工作经验,将好的工作经验推广,及时跟进进展、协调各方资源,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有组织程度,争取在2025年
1月2日上午,我校第十一届工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暨2024年度工会先进表彰大会在教工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顺利召开。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工会主席徐萍、工会委员会全体委员、二级分工会主席、副主席和教职工协会会长以及校工会全体成员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校工会副主席叶芬梅主持。徐萍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作2024年工作总结。她从着力把握政治方向,切实加强教职工思想引领;着力推进民主管理,切实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着力改进工会服务,不断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工会建设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全面系统总结了2024年度工会工作,详细安排部署了2025年的工作,并结合会员问卷调查反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重点剖析和指导。会议对2024年工会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工会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以及教职工协会先进单位、优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对所有获奖的先进集体与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对辛勤工作的全体工会干部表示衷心感谢。2024年校工会荣获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殊荣,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基层工会组织的最高荣誉,凝聚着全体工会干部的心血与汗水,是大家齐心
12月29日,由江苏省管理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江苏省研究生工商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我校举行,本次大赛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主题,吸引了全省14所高校的31支队伍,近400名师生参赛。比赛邀请了江苏省管理学类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仲伟俊教授,江苏省管理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玉林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行政主任赵子倩、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的10位评审专家。我校副校长赵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赵强简要回顾了我校MBA教育的发展沿革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丰硕办学成果,他希望来自全省的参赛队伍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聚焦企业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究,通过鲜活生动的优秀企业管理案例,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同时,希望参赛团队以赛促行,积极践行调查研究的务实作风,积极投身于基层实践,及时总结中国和江苏企业发展经验,讲好中国和江苏企业故事。希望大赛的优秀案例成果能有效推动工商管理、经济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为我国和江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江苏省管理学类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
近日,中国气象学会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考核评审结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获评“优秀”,这是基地自2017年获批以来,我校第六次获评优秀。此次全国共有457家基地参评,经各基地在线填报、各省气象学会审核、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122家科普基地被评为“2024年度优秀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其中综合类基地77家,我校为两所入选优秀综合类基地的高校之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秉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的宗旨,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模式,构建了以高校为主导,教育、科技、科协多部门联动的新格局,现有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气象台、农业气象试验站、气象科普资料中心、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多个科普场所,拥有一支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领衔,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全方位参与的科普队伍,在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生态日等主题日,通过培训+展示、参观+体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此外,借助科普中国网、学校官网、科普基地网站、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