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我校在临江楼D区报告厅举行安全工作会议暨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校党委书记尚洪波,校长陈海山,副校长韦忠平、金自康、朱大梅、马嫣出席会议。会议由韦忠平主持。韦忠平首先传达了省委及教育厅相关会议精神,要求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压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落实校园安全管理的各项防控措施,全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稳定。陈海山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他强调,要树牢底线思维,深刻汲取极端事件教训,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陈海山从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门卫值守管理、强化安防基础建设、强化应急处置准备、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工作机制六个方面进行了责任落实,并要求校园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全力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坚决扛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尚洪波指出,要深刻认识校园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实抓细,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要全面研判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查找安全漏洞,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排查;要严格落实校园管理责任机制,各单位要强化
俄罗斯国立社会人文大学一行来校访问交流11月13日下午,俄罗斯国立社会人文大学校长Leonova Zhanna等一行三人来校访问,并进行座谈交流。我校校长陈海山、总会计师胡明保会见了来访嘉宾。陈海山校长对俄罗斯国立社会人文大学代表团的来访表示了热烈欢迎。他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新中国首所气象大学,在全球气象人才培养领域享有盛誉。自90年代初,我校便积极投身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目前已与全球150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携手英国雷丁大学、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设立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我校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所建树,近年来在信息工程、人文社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鉴于我们两校在众多学科上存在共通之处,我们热切期盼未来能在2+2国际本科项目、留学生联合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并探索双方在科学研究方面合作的可能性。俄罗斯国立社会人文大学Leonova Zhanna校长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俄罗斯国立社会人文大学与中国各大高校的合作历史已长达60年,合作伙伴覆盖苏州、北京、哈尔滨等多个城市,对于与我校的合作充满期待。该校提供从专科到博士的全过程高等教育,特别是
11月10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代表与我校在图书馆724报告厅召开气象行业人才培养座谈会。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祖强,我校党委书记尚洪波、校长陈海山,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人出席座谈。会议由尚洪波主持。陈海山首先感谢气象部门长期以来对学校的支持和关心,并向与会领导介绍了学校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南信大作为中国气象人才培养的摇篮,始终致力于气象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学校坚持“气象+信息”的发展理念,以大气科学为高峰,信息、生态等相关学科为支撑,形成了一体两翼三维的学科布局,学科建设成效显著。陈海山还介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他表示,学校将继续优化专业结构,坚定不移地将建设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培养大气科学高水平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张祖强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南信大在气象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并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和全国气象部门对学校长期以来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他说,当前中国气象事业亟需交叉学科特别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这体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希望南信大继
11月10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代表与我校在图书馆724报告厅召开气象行业人才培养座谈会。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祖强,我校党委书记尚洪波、校长陈海山,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人出席座谈。会议由尚洪波主持。陈海山首先感谢气象部门长期以来对学校的支持和关心,并向与会领导介绍了学校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南信大作为中国气象人才培养的摇篮,始终致力于气象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学校坚持“气象+信息”的发展理念,以大气科学为高峰,信息、生态等相关学科为支撑,形成了一体两翼三维的学科布局,学科建设成效显著。陈海山还介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他表示,学校将继续优化专业结构,坚定不移地将建设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培养大气科学高水平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张祖强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南信大在气象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并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和全国气象部门对学校长期以来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他说,当前中国气象事业亟需交叉学科特别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这体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希望南信大继
11月11日上午,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之际,我校与河北省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河南省气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图书馆724报告厅举行。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祖强,人事司副司长石雪峰,河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薛春芳,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树军,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黎明,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筱,河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鹏祥,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飞,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军,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涛,校党委书记尚洪波、校长陈海山,校领导胡明保、韦忠平、金自康、朱大梅出席签约活动。签约仪式由尚洪波主持。陈海山对张祖强副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气象部门长期以来对南信大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他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近期办学成效。他表示,学校一直以来以气象立校、兴校、强校,始终与中国气象事业同向同行、共同发展。他希望能够继续深化细化实化局校合作工作,畅通“一省一策”和校领导牵头联系省局的体制机制,与河北省气象局加强人工智能气象、低空经济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与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加强草原生态气象、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与河南
11月11日,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在我校举办。气象局长组团来揽才,规模大、单位优、岗位精! 此次招聘会得到了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中国气象局在京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260家单位参与,提供超过2400个事业编制岗位,覆盖气象业务、科研、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众多局长到达南信大亲自选才,其中17个省份当天在校内举行笔试和面试。 当天,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祖强来到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交流并指导招聘工作。张祖强说,希望能够通过招聘会,让南信大的人才都能来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助力气象事业的发展。他介绍,南信大是我们大气科学人才培养的高地,人文底蕴深厚,学生的质量很高。 我校党委书记尚洪波、校长陈海山也来到招聘现场,检查指导相关工作。陈海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50%以上的全国各级气象局领导、70%以上的业务骨干都有南信大求学经历。近年来,气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学校气象及气象相关专业的各类毕业生人数每年近3000人,大部分学生是“未出校门,先定前程”。 招聘会规模大、单位优、岗位精,吸引了众多外校毕业生前来。都日斯木吉是一名外校应届毕业生,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11月10日,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宣讲会暨“筑梦风云 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进校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场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邀请“国家卓越工程师”、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张志清,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正高级工程师、我校校友许映龙,“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工程技术团队成员、正高级工程师韩威开展宣讲。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祖强,人事司副司长石雪峰、人事司机构编制处处长余 淼、直属机关工会主席郭战峰、机关党委(巡视办)五级职员段晓慧、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科技成果处副处长张洁、办公室秘书处四级调研员程路,北京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国良,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大梅,党委校长办公室、科学技术处、学生工作处、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相关负责人及1100余名学生参加报告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
为帮助2024级大气科学拔尖班同学进一步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11月8日,2024级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于晖园社区110学生发展支持中心召开“卓越成长,大气拔尖人才的奋进之路”主题班会。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大气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艳艳,24级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班主任陈国森、辅导员范楚楚及全体同学参加会议。会议由李艳艳主持。作为2024级大气科学拔尖班学术班主任,陈海山说,同学们肩负着气象报国的使命,未来的学习中要夯实专业基础,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他强调,培养科学精神是每位同学的基本素养,涵养家国情怀更是大家首要的人生课题。他还进一步对同学们的成长提出了八点期望:一是尽快了解大气科学学科,并对所学学科保持热情与探索欲;二是脚踏实地,立足课程打牢专业知识基础;三是及时转变观念,有意识地通过日常学习提升自学能力;四是锻炼批判性思维,敢于发出质疑,勇于创新前行;五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实践家”而非“空想家”;六是做到紧跟前沿,养成阅读科研文章、听取学术报告的习惯;七是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互帮互助,整个班级共同进步;八是坚持强身健体
11月1日下午,青海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晓英、校长贾叙东、副校长张亚权一行来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调研交流。我校党委书记尚洪波、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并讲话。陈海山对王晓英、贾叙东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从办学历史、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成效。他说,两校合作基础深厚,在学科建设、人员交流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下一步,要发挥双方特色优势,推动两校在高质量人才培养、高层次研究平台、高水平研究团队、高影响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更多标志性合作成果。王晓英对南信大长期以来对青海理工学院建设工作的倾情帮扶表示感谢,介绍了南信大对口支援青海理工学院的有关情况。希望与南信大在援青干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支援工作。贾叙东介绍了青海理工学院的办学运行情况,表示学校聚焦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加快打造育人环境,持续优化办学条件,努力建设西部新型研究型理工大学。尚洪波表示,对口支援工作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南信大的一项光荣使命和政治任务。两校合
10月29日至11月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经激烈角逐,在主体赛中,我校2个项目《机不可失——飞行安全守护者》和《海洋之星——多功能探测三栖开拓者》荣获国赛金奖,创历史最好成绩。我校自2023年6月起开展本届竞赛的备赛工作,全校师生积极参与项目选拔推荐、孵化培育工作。校内多轮评审、遴选出8支团队参加江苏省赛,其中2支团队入围国赛,并经国赛网评晋级全国决赛。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此次备赛工作。出征前,副校长金自康前往校团委为即将出征的队伍加油鼓劲,勉励大家要继续保持良好心态,勇于面对挑战,敢于超越自我,在“挑战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南信大学子的青春风采。金奖项目中,《机不可失-飞行安全守护者》项目团队主要由大气物理学院师生组成,团队自主研制的测风激光雷达,能够探测精细风场、飞机尾流等气象数据,解决晴空风切变探测难题,为航空安全提供强力保障。团队项目产品已在全国多个机场实地试用。《海洋之星——多功能探测三栖开拓者》项目团队主要由海洋科学学院师生组成,团队研发了一款能够在空中、水面、陆地自如穿梭的三栖无人航行器,可实现智能敏捷的海洋立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