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遴选结果,我校“气象科普暨科学家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入选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实现了我校在教育部该建设项目中的零突破。2024年10月我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思政工作实际,对标开展了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省级项目的培育和立项工作,共设立了2项重点课题,12项一般课题,旨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铸魂工程”,发挥专业和学科资源优势,推进我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与综合改革,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月28-3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日语分会联合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院长/系主任论坛)于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数智引领 聚力创新”为主题,旨在与全国日语学科同仁共商数智时代下日语专业及大学日语教学实践的改革方向,助力高等日语教育在专业优化浪潮中实现创新发展。300余位高等日语教育学界的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学科负责人、骨干教师齐聚一堂,探索新时期下日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修刚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组组长赵华敏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周异夫教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陈多友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彭冬林副总编辑在开幕式上致辞。本届论坛聚力凝结各方智慧,设置7场主旨报告、3场专题报告、3场
3月27日,“第一届应急预警技术与管理创新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以及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全球早期预警背景下预警技术发展与应急机制创新”进行深入探讨。本次交流会旨在推动气象和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和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会议聚焦“风险预警-信息传播-响应机制-全民共建”全链条创新模式,邀请国内外专家交流分享监测预警技术创新及应急管理实践中的经验与研究成果,并探讨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预警发布与应急响应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陈海山向出席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他说,学校近年来在坚持特色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多学科的协调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了“气象+”“+信息”学科品牌,形成了以大气科学为高峰,以环境生态、信息工科为高原,以基础学科、包括管理学科、人文社科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维”的学科体系。应急管理学院是学校正在打造的有学科特色的发展范式,也是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力量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此次大会为推动应急
2025年3月28日下午,世界气象组织(WMO)亚洲和西南太平洋区域办公室主任Benjamin Churchill和区域负责人虞俊来访我校。我校校长陈海山和副校长马嫣会见了代表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见。陈海山对Benjamin Churchill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校始终将国际化作为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核心战略,长期致力于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我校目前已与全球150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设有雷丁学院、沃特福德学院两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近期,我校在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动“气候学院”的建设。“气候学院”的建设不仅基于我们与海外合作伙伴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有赖于我校运行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的成功经验。南信大非常重视与世界气象组织及其各分支机构的合作,期待区域培训中心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在气象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球气象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Benjamin Churchill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作为国际气象教育的重要
3月28日上午,党的建设及从严管党治校工作会议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主持。会上,全体参会人员首先观看了警示教育宣传片,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筑牢思想防线。省纪委监委派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乃贵传达了中纪委和省纪委全会精神和工作要求,总结了2024年学校纪检监察主要工作,并就2025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学校将贯彻落实中纪委重大部署和省纪委“1234”工作构想,用好“两横两纵一支点两平台”,全面开展“六项”(清底、刹风、专治、严处、强教、练兵)行动。重点做好做实监督工作,促进政治生态好转;精准处置问题线索,科学用好“四种形态”;推动开展专项治理,标本兼治净化土壤;加强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廉洁思想防线;稳妥推进改革工作,建强纪监专业队伍,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陈海山指出,各部门各学院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十四届省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学校党委对从严管党治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增强全面从严
3月27日,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万宁率队来我校开展调研。校长陈海山、副校长金自康出席座谈。双方围绕高端人才共引共育、产教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座谈会由金自康主持,人事处、科技处、科产处、国际处相关负责人参会。会上,陈海山系统阐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发展战略。学校构建了以大气科学为核心,融合环境生态、信息工科的“气象+”“+信息”交叉学科体系;践行“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以院士为引领、国家级人才为骨干的创新梯队;通过“科教+产教”双融合模式,与华为、中科院等共建拔尖班;依托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他表示,期待与苏豪控股在高端人才引进、定向培养及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化合作,打造校企协同标杆。陈万宁系统阐述了苏豪控股集团的战略升级路径,介绍了集团“四轮驱动”战略布局,强调旗下苏豪新智公司在智慧城市、数字贸易等领域的转型需求与南信大学科优势高度契合。她倡议双方秉持“人才共引、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校企协同发展理念,推动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建立科研成果“揭榜挂帅”转化机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人事处介绍了学
3月26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朱小祥一行来校调研深化局校合作。校党委书记尚洪波会见朱小祥主任一行,校长陈海山、副校长朱大梅、刘佳出席调研座谈会。尚洪波表示,学校坚持以“气象”为牵引,深化科教融合、产教协同,在气象装备研发、灾害预警技术攻关等领域取得突破。他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陈海山介绍了学校近期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及与中国气象局长期合作中取得的成果。他强调,学校始终以服务气象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近年来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平台共建与人才培养,为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他表示,学校近年来深化“气象+低空经济”融合,拓展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构建气象大数据产业生态,不断布局气象新赛道。朱小祥对南信大在气象领域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详细阐述了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他表示,中心在气象观测、预警发布、能源气象服务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目前全国布局130万个气象站点,可精准支撑天气预报与行业服务需求。他特别强调“局校合作需务实落地”,期待在气象观测、预警发布等领域开展合作,并通过技术研发、业务协同、成果转化等形成全方位联动。会前,公共气
3月23日下午,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互联)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锋一行来校交流合作。我校校长陈海山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科产处处长王军主持。陈海山向中电互联对南信大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南信大高度重视产学研用一体化,近年来各学科呈蓬勃发展态势;中电互联是国内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系统建设企业,双方前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度的交流合作。希望校企双方加强合作、双向赋能,特别是在科研协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达成长期合作,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他要求各相关学院和企业紧密对接,提升科研成果对行业发展的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为关键技术和产品提供支撑保障。朱立锋首先对我校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表示祝贺。他表示,中电互联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家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希望双方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搭建、行业赋能等重点环节,持续深化全方位务实合作,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尤
3月23日,江苏省高校生态学学科建设战略咨询会在我校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我校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马嫣主持。陈海山向出席咨询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感谢其长期以来对学校生态学的关心支持,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绩。他表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核心学科,是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双碳”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校高度重视生态学科建设与发展,依托“一体两翼三维”的学科布局,充分推进生态与气象、环境、地理、农业等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拓展了学科的深度与广度。希望专家们能为我校生态学科建设建言献策,共同探讨生态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会上,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的大学的专家,针对本校生态学学科概况、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学科建设汇报。随后,方精云及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的特邀专家对汇报进行深度点评指导。方精云在会上分享了生态学学科建设的体系和改革方案,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生态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表示,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学
3月20日上午,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简称“兰资环”)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文生(主持工作),副校长罗文翠一行来校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我校校长陈海山、副校长朱大梅出席会议。会议由朱大梅主持。陈海山代表学校对李文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从办学历史、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和办学成效。他表示,南信大与兰资环都以气象立校,合作空间巨大、合作前景广阔,学校一定扛起政治责任,推动对口支援各项工作走深走实。李文生感谢南信大对兰资环对口支援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并介绍了兰资环的办学历程、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他表示,2024年12月双方签署对口支援办学协议之后,南信大已选派3名银龄教师到校任教,下一步,恳请南信大在兰资环治理能力提升、教师学历提升、教师教学团队共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兰资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会后,李文生一行参观了我校校史馆、见山园。我校人事处、教务处、发展规划处、科技处、研究生院、龙山书院相关负责人参会。李文生讲话陈海山讲话朱大梅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