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省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以及生态环境部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在南京联合举办“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长三角大气环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本次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文清院士,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生态环境部科财司的吴丰成副处长、江苏省科技厅平台机构处的万发苗处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复旦大学科研院基地处处长张峰,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涛主持开幕式。校长陈海山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长期以来对学校及省重点实验室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陈校长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近况,并强调学校将持续支持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致力于解决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问题,期待与兄弟单位深化合作,共同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贡献力量,希望委员们多提宝贵意见,助力我校环境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更大成绩。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的重大要求,认真落实“高校对接产业链党组织”行动部署,12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大梅带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负责同志前往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接产业链党组织”行动。新材料科技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办副主任陈庆国出席活动,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上,双方就党建共建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屈家安和新材料科技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办副主任刘小国签订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与新材料科技园党工委的党建共建协议和就业创业基地共建协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授牌新材料科技园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业创业基地”,进一步巩固双方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合作。南信大与江北新区签署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共同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南信大积极融入石化、碳一产业链党组织,以“组织链”领跑“产业链”,着力解决化工行业专技类人才招聘难、培养难的问题;同时,在环保、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截至目前
江苏省人大、省教育厅工作组来校调研 指导工作12月10日下午,江苏省人大教育科学卫生文化委员会委员邵进、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陈忠斌工作组一行五人来校调研指导新建学生宿舍工作,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基建处、省公建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金自康代表学校对工作组一行来校调研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表示,学校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学生宿舍建设工作,并希望工作组对我校学生宿舍建设工作给予更大支持,多提宝贵意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工作组一行实地察看了沁园42幢和43幢学生宿舍项目建设现场,听取了学校关于项目建设有关情况的介绍。邵进、陈忠斌充分肯定了我校学生宿舍建设专项工作,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表示,省人大、省教育厅将积极呼吁、支持我校学生宿舍的建设与改造出新工作,助力我校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高质量校园建设,促进我校校园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4年12月10日,新能源器件与界面科学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隆重举办了2024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科学技术处联合昆山旅游度假区经济发展局(科技局)共同举办,旨在探讨新能源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发展趋势,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现场,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并举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仪式。本次会议邀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孙学良、张久俊在内的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江苏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三级调研员徐宁,昆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石东兵,昆山旅游度假区经济发展局(科学技术局)局长陆庆等嘉宾出席,开幕式由科技处副处长李涛主持。陈海山首先致辞,近年来,南信大化材院在新能源、环境和材料等前沿领域深入研究,积极贡献于学科建设、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化材院走在国内外前列,取得了多项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作为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学院专注于新能源器件与界面科学,构建以材料为核心的创新科研平台,推动科技突破与技术产业化。南信大将继续加强对化材院
近日,第六届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算法应用赛(智慧社区)全国总决赛在南京理工大学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组委会、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共同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承办,大赛共吸引了全国66所高校的253支团队激烈角逐。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派出的5支参赛团队凭借出色的算法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众多高校团队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在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工程应用场景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智慧社区的建设是其典型应用之一。此次比赛不仅考察参赛选手的编程能力和理论知识,更着重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参赛选手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出色的团队协调能力以及对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刻理解。在学校教务处(藕舫学院)和相关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工程训练中心给予了参赛团队充分的保障,为参赛团队创造良好的备赛环境。通过参加比赛,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自身技能,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老师们通过指导比赛,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体
2024年江苏省大学生砂板乒乓球锦标赛于12月6日至12月8日在宿迁学院火热展开。此次大赛共有29支队伍近200人参赛。我校由张琳老师带队,李洋婧等8名运动员参赛,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我校以拼搏之姿,书青春华章,喜获2金2银,最终以团体总分第一名荣耀凯旋!
11月22至24日,“2024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CAIM工程创客赛道”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化工大学举办,我校4支队伍参加了数字“三品”创意设计与3D打印和四足机器人协同挑战赛两个赛项的角逐,最终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作为国内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创新领域具有权威性的综合赛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交叉、智能化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本次决赛共有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来自全国151所高校的374支队伍同台竞技。近年来工程训练中心瞄准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行业需求,重点布局机器人及3D打印、激光加工等现代加工技术的课程建设和工程训练,通过“以赛代练、课赛结合“的形式,不断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榜单竞赛,以赛场实战提升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本年度,中心首次组织师生参加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中的数字“三品”创意设计与3D打印和四足机器人协同挑战赛。竞赛培训工作自上半年启动以来
商务部主办、我校WMO区域培训中心承办的尼泊尔冰川水文气象研究能力建设海外培训班于11月17日至12月1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该培训班为我校承办的首期海外援外培训项目,来自尼泊尔最著名的公立大学特里布文大学和普尔班查尔大学的50名学员参加了本期培训。12月1日,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徐凯副院长、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谢宇参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WMO区域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方出席了结班仪式。徐凯在结班仪式致辞中对本次海外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培训管理团队和外派师资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回顾了中国与尼泊尔交往的传统友谊,双方在多领域合作的政治互信,介绍了中国对外援助对推动发展、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贡献。他对学员未来的职业发展表达了殷切的期盼,相信本次培训对中国与尼泊尔持续深化合作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结班仪式后,徐凯为全体学员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本次培训班以“冰川水文气象研究能力建设”为主题,重点培训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的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和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的专家精心备课,从水文学、气候变化、
近日,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施文卿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Global lake phytoplankton proliferation intensifies climate warming”的研究论文,首次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定量了湖泊浮游植物的净碳效应,揭示了全球湖泊浮游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反馈效应。内陆水体浮游植物通常被认为以类似于海洋浮游植物的方式固定CO₂,从而发挥碳汇效应。在海洋中,高盐度和深水条件有助于有机碳在海底的长期埋藏。然而,在内陆水体中,由于盐度较低且水深较浅,浮游植物固定的有机碳更容易因活跃的微生物活动而快速分解,释放出温室效应较高的CH₄。因此,即使部分浮游植物在内陆水体中固定的碳得以埋藏,这一转化为CH₄的过程仍可能产生温室效应。本研究从浮游植物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基于浮游植物有机碳分解率及其产甲烷比例,构建了浮游植物净碳效应评估模型,定量了全球湖泊浮游植物的净碳效应。研究发现,单位质量的碳被浮游植物固定进入湖泊后,若考虑百年尺度上CH₄的增温潜力,CO₂当量将增加3.1。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升高刺激了全球多数湖
12月1日,2024年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我校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并位列省内第三,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术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本届大赛本届大赛分为企业决策赛道和商业分析与智能应用赛道两个赛道,共吸引来自298所高校的14433人次的研究生参赛,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共有来自139所院校的210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我校由商学院研究生组成的代表队“商海瞭望”队和“三个人公司”队通过一天的鏖战分别斩获大赛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参赛团队获奖率为35%。赛制规定每赛道每校国家级一等奖限一支队伍,全国仅50所(省内仅4所)获一等奖,这也是我校连续两年斩获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我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以“学校主导、相关学院承办、各学院协同”为竞赛组织模式,以《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