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3年江苏省军工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明道教授团队科研成果高端装备小型化高性能特种电源关键技术研发获批三等奖。张明道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供能技术研究与开发,在高比能电池、超低温电池和微型/异形化电池领域中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开发的微型/异形化电池技术已在某装备研制项目中得到应用,并获得应用单位的一致好评。 江苏省军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主要面向军民结合的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以及产业化中取得重要技术创新成果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尤其是完成军民两用科研和技术开发,取得对国防现代化建设有重要实用意义的最新成果。奖励周期为每二年一届。
为加强园区青年学生对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增加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2023年10月25日-11月2日,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举办第三期初级党校培训。园区350余名学生参加此次培训。10月25日晚,开班典礼暨党课第一讲在园区千秋会堂201、101举行,园区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章胜主持并进行动员讲话。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从根本上了解党,从感情上热爱党,行动上追随党;二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这次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努力先做到思想先入党;三要明确目标,努力提高培训学习的效果,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积极投身实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取早日入党。开班仪式后,园区党委书记蒋元春以《党的光辉历史与初心使命》为题,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到如今98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光辉历程,引导青年学子树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坚定信念。10月26日晚,李潇潇老师带来了党课的第二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授课过程中,她具体讲述了其历史背景与内涵,充分说明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意义。要求同学们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保持强大定力、增强内生动力、提高实干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员工安全、质量生产意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提升业务水平,创造校企命运共同体。11月10日下午,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在学科1号楼N210组织开展了冬季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党委书记朱庆峰参会。培训由校园管理科科长周航主持,江苏银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新蓝天环境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服务人员共110名参加培训。朱庆峰书记做培训动员。他希望员工在工作层面要树立安全与质量意识,筑牢安全底线责任根基,抓好服务质量管理,创建美丽信大校园;与此同时他还希望员工们能树牢生命至上健康工作观,践行以人为本生活理念。接着校园管理科的汪洋老师和高德祥老师分别就楼宇物业服务和校园环境绿化管养方面详细做工作指导和日常作业中的安全教育培训。培训的最后一项内容是由江苏银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电梯维保工程师给大家讲解有关如何正确使用电梯及遇到电梯故障时的自救常识,并进行了电梯困人的现场解救演练。此次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与业务能力水平。今后,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将继续把抓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抓质量工作作为工作核心,切实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1月8日,我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明德楼举行。本次竞赛由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校工会和教务处联合主办,教务处处长刘佳出席竞赛开场仪式并讲话。本次竞赛经过教师个人申报、各学院(部)初评,最终有55位教师推荐参加校级竞赛。本次校级竞赛分五个组同时开展,评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及教学反思三方面给参赛教师评分,整个竞赛现场紧凑有序。经过五个小时的激烈角逐,王辰宇等10位教师荣获一等奖,韦松等16位教师荣获二等奖,王红岩等20位教师荣获三等奖。本次竞赛搭建了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青年教师锤炼教学技能和提升专业水平的热情,推动青年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也为青年教师能在省赛、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落实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共享计划, 扎实推进双方通识类课程互开互通,学分互认工作,11月7日,我校教务处牵头组织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等部门,赴南京师范大学开展调研交流活动。教务处处长刘佳、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周越、教务处副处长邹林斌、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郭岩参加调研交流。 交流会上,南师大教务处周云副处长对刘佳一行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南师大通识类课程建设情况。刘佳介绍了我校通识类课程建设与管理、学分设置、修读要求等情况,提出了线上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团队建设、教师跨校授课、5G教室直播、学生线下同堂等合作建议。随后,双方围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通识课程合作意向》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可行性实施方案。此次调研交流活动,双方进一步凝练了共识,明确了通识类课程共建共享、学分互认工作思路,为下学期顺利组织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双方还就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为使气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紧跟气象业务发展,将前沿的预报技术和预报经验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更好地服务气象行业发展,2023年11月7日,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特邀江苏省气象台康志明台长一行来校开展交流活动。江苏省气象台王磊高级工程师在气象楼一楼会商大厅做了“江苏省台强对流预警技术经验交流”的精彩报告。报告由王丽娟台长主持,同时,王丽娟也做了“秋季冷锋临近时影响山东和江苏的一次大范围雾过程气象条件分析”的学术报告。双方就如何将当前业务的成果与教学案例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报告结束后,双方一同前往国家综合气象观测基地的田间,开展拔萝卜的活动,让大家切身感受气象科技应用于农作物种植的成果。通过此次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要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为中国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11月3日-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和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RIGOL杯)全国总决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本届竞赛涉及通信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光电测量、通信(高频)电路、系统集成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相关实验或实践项目,经过教学案例设计展示、参赛教师答辩、专家评审等环节,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刘恒教师团队的《基于虚实结合的二阶系统脉冲响应测试实验》、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钱黎明教师团队的《基于吸收光谱的光电检测设计-酒精浓度测量》从入围总决赛的21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一等奖,同时,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梅永教师团队的《机器人循迹进阶式项目设计》获得全国二等奖。刘恒教师团队和钱黎明教师均是第二次获得此项赛事的全国一等奖,优异成绩展现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实验教学、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效。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RIGOL杯)已被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长期以来得到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关怀
日前,2023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选结果揭晓,我校推荐参赛的10项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列全省高校前列,同时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此外,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微课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海燕老师获大赛一等奖。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校内外教学竞赛,学校组织多轮作品遴选,并组织专家指导参赛教师优化作品,从教学方案设计、课件制作、视频拍摄等方面出谋划策、精心打磨,最终推送出高质量的作品参赛。今后学校将继续以教学比赛为抓手,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参加2023年全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情况一览表序号学院姓名微课名称获奖级别1大气科学学院刘珊珊西风急流的助推器——热成风一等奖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曹青大气散射——太阳辐射的彩虹舞蹈一等奖3管理工程学院金丹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实现品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等奖4文学院孙慧莉一捧黄泥土 捏出中国梦——泥塑的用途怎么讲?一等奖5海洋科学学院沈露予弧线球的秘密—马格努斯效应二等奖6大气科学学院彭珂“危险又迷人”的海上风暴—
11月8日下午,我校举行“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信仰公开课暨青年讲师团基层宣讲活动,我校2009级自动化学院杰出校友、中建安装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团委书记郁凌寒和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腾讯实验班学生穆文鹏受邀主讲。郁凌寒书记以《创新发展,人才先行,成就新时代青年人生蝶变》为题做宣讲。他从中建安装集团发展历程、文化品牌、当前建筑发展趋势等多视角诠释了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重要动力的深刻内涵、揭示了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本质。他指出,青年与祖国的繁荣紧密相连,是未来科技发展、国家强盛的主力军。他鼓励在校学生恪守“明德格物,利己达人”的校训,踊跃投身于科技创新攻关的火热实践中,坚持专业知识学习的持续动力和持久信念,找到梦想和前进的方向。穆文鹏同学以《以科技之刃,辟未来之路》为题,讲述了他三年的科研追梦之旅,深刻阐述了创新于青年学子的广博价值和深刻意义。他深情地说,“在南信大学习、科研的日子里,我总能随时找到一张安静的书桌,求得一份内心的安宁,在无数个平凡的日日夜夜,是这片土地引导我去静思,去探索” 。他鼓励或正迷茫踟蹰或仍不懈探索的
砥砺深耕,苍穹不负少年意;勤勉进取,岁月不枉赶路人。为展示我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的丰硕成果,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励广大研究生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评审原则,11月6日晚,我校于明德楼S401、S405、S505智慧教室举行2023年研究生校长奖学金暨博士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差额评审公开展示会,400余名师生到场观摩学习。作为面向研究生设立的校级最高荣誉奖学金项目,校长奖学金的评选备受关注。根据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和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管理办法的评选规则,经过前期学院初评、研究生工作部审核,共有7名博士研究生、43名硕士研究生参加本次校长奖学金差额评选答辩,20名博士参加本次博士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答辩。本次差额评审公开展示会分博士组、硕士地球科学及人文社科组、硕士数理工学类组。三组评审专家由来自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担任。答辩现场氛围严肃而热烈,候选答辩同学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分别从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学业成绩、科学研究、学术创新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示自己的丰硕成果。“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孜孜求索,勇攀高峰”“扶轼瞻远,顾辙思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