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商务部主办、我校承办的“马来西亚气候变化与碳市场研修班”在WMO区域培训中心举行开班仪式。WMO区域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方出席并致辞,来自马来西亚的21名学员以及培训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开办仪式由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勇主持。程方首先对此次参加培训的21名马来西亚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我校自办学以来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和WMO培训中心在促进发展中国家气象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员能力建设方面的出色成绩。她指出,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最早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如今已变得日益牢固。两国在各领域交往与合作频繁,这种紧密联系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还深入到教育、旅游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两国关系发展的多元化和全面性。通过东盟等区域框架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等论坛,中国和马来西亚得以进一步开展双边对话与合作,这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为双方在区域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期待本次研修班的学员通过接下来的学习,能够为促进中马两国的友好关系、文化、科技交流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马来西亚学员代表Binti
9月4日上午,人事处在行政楼628会议室召开了新学期工作部署会议,总结2024暑假期间工作,认真谋划开展部门新学期各项规划。会上,人事处处长周显信对全处同事假期不间断的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并对暑假期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他提到,假期间人事处认真完成我校教学评估相关工作,持续推进人员引进,对当前人事人才文件制度进行梳理,用创新工作手段推进人才引育,通过国际平台和海外人才驿站功能的发挥扩充了我校后备人才库。随后,部门各分管领导分别汇报了近期的工作情况,并围绕新学期工作要点,分别对人事处的主要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接着,周显信总结会议,他强调,人事处全体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并根据新学期工作部署对大家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一是全体人员在新学期要继续坚持我校各类纪律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大家要提升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加强工作的协同效率,清晰理解制度层面内容,也要有针对性地处理特殊情况,提升业务水平;四是对标“四有好老师”,带头学习教育家精神,本部门人员就要成为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者,走在前列。本次会议的召开,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和新学期工作的展望要求,统一了思想,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未
近日,2024年江苏省自然科学百篇优秀学术成果论文推选结果公布。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袁星教授团队在SCIENCE期刊发表的题为“A global transition to flash droughts under climate change”的论文,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冯兆忠教授团队在NATURE FOOD期刊发表的题为“Ozone pollution threatens the production of major staple crops in East Asia”的论文,大气科学学院尹志聪教授团队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发表的题为“Why super sandstorm 2021 in North China?”的论文成功入选。江苏省自然科学百篇优秀学术论文推选工作由江苏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联合组织开展,旨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繁荣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活力、强化基础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经初评推荐、资格审查、专业评审、综合评审以及公示等程序,共推选了100篇优秀学术成果论文。
9月1日,新学期伊始,期刊中心全体人员在园区行政楼802会议室召开主题为“新学期、新举措、新发展”的新学期工作部署会议。期刊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刘文军主持会议。 《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及办公室分别汇报了暑期各项工作进展,总结了阶段性工作成绩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各部门还就期刊中心整体发展规划及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办刊目标进行研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创新思路和工作举措。 刘文军对2024年上半年期刊出版工作进行总结,对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制约期刊发展的瓶颈作了深入分析。他指出,期刊中心整体工作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以提升办刊质量为根本任务。今后,期刊中心要以《大气科学学报》入选江苏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契机,抓住机遇,争先进位,聚焦学科,凝练特色,注重办刊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重点以强化编委会功能、拓展双语出版、优化数字出版、办好英文期刊等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办刊能力与办刊质量,全力打造同我校优势特色学科地位相匹配的高质量科技期刊,真正发挥科技期刊服务学科、服务师生的功能,为我校“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谋划总务处(后勤)分工会新学期工作思路,2024年8月27日下午,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分工会在科创3号楼108会议室召开工作部署会。。全体分工会委员参加了会议,朱庆峰书记到会讲话。朱庆峰充分肯定了分工会以往的工作成绩,客观分析了总务(后勤)目前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要求全体委员聚焦职责使命,展现担当作为,要加深对高校工会性质和职能的理解和把握,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竭诚服务教职工,不断提高工会组织工作质量和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委员们思想意识,增强专业化开展工作本领,朱庆峰就分工会工作提出“三带三促”工作法。一是带职责,促自身建设。要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综合素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工会委员要精诚团结,协同合作,深入理解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推进工作指导思想、服务理念与学校中心工作和战略发展的深度融合,确保各项工作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二是带队伍,促团结稳定。要充分发挥工会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优势,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24年暑期,11名不同专业的南信大学子通过“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项目,走进中国气象局。响应团中央号召,通过真实的岗位锻炼、职场体验,进一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充分提高社会化能力。“工作氛围会不会很严肃?我掌握的知识能让我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吗?”走上实习岗位前,实习生心中既期待,又充满忐忑。在中国气象局和学校团委领导、老师的关心和照顾下,实习生们很快适应了各自岗位的工作节奏,积极参与日常会商、预报、政策研究等工作,把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机会,充分融入实习单位日常工作,多干、多听、多想,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受益匪浅。大气物理学院的梁芸同学在气候中心的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室实习,主要负责协助关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能源系统碳排放的未来变化预估研究,她表示“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气象工作、理解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为公众服务的使命感。” 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的赖菁程同学在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全球气象室实习。通过参与值班室的轮岗,他看到了气象预报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坚信这是一个值得投入一生去探索和贡献的领域,未来要扎根气象土壤“深耕细作”。“扬帆计
为积极响应并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指导意见》(苏教助〔2023〕3号文件),以及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的通知》(苏教助函〔2024〕7号文件)精神,我校于7月15日至8月26日期间,精心策划并全面部署了暑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活动。此次家访活动旨在进一步健全家校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环境。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校不仅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成长环境及面临的实际困难,还积极传递了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政策与关怀,增强了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效性,有效提升了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统筹启新程,精心部署家访行为深化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学校制定了《加强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实施办法》,优化资源配置,专设专项资金,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为家访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为确保家访活动高效有序开展,校学生工作处在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全面统筹、周密部署。学工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依托2024年寒假线上
9月1日下午,工程训练中心在临江楼C313召开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布置会,会议由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庄建军主持,中心全体教师出席。首先,庄建军对于上半年工作成绩进行了简要回顾。1.人事工作,张雅男老师顺利晋升正高级实验师,中心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2.实验教学方面,(1)《电子线路综合设计实践》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并推荐国家一流课程;(2)完成《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2024版大纲修订,工程训练教学大纲新增了《激光加工》和《3D打印》模块选项;(3)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4)获批江苏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课题立项重点项目1项。3.实验室建设方面,完成了临江楼C区、D区部分教学实验室设备更新项目的规划和论证工作;4.学科竞赛方面,截止到暑假结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1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7项。特别在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新参与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另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赛首次实现全国一等奖的新突破。接着,庄建军从竞赛投
8月30日,商务部主办、我校承办的“发展中国家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修班”在我校WMO区域培训中心举行开班典礼。WMO区域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方出席活动并致辞,开班仪式由副主任王勇主持。程方首先代表学校对研修班所有成员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以及WMO区域培训中心在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她指出,近年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对受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当地人民生活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各国需要根据所在国的具体情况探索有效和高效的防灾减灾方案,加强灾害监测,提供灾害早期预警服务,多部门联动并启动专业有效的救援工作,对于每个国家的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她希望通过本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能够帮助各发展中国家借鉴参考“中国方案和中国技术”提高所在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来自阿富汗外交部的Asmatullah Omari先生代表全体学员发言。他表示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来到我校参加此次研修活动,代表全体学员感谢中国政府对他们的支持。他说,阿富汗自然灾害频繁,迫切需要提升防灾减灾理念和业务水平。非常期待在研修期间学习最新的防灾减灾技术,并与其他学员交流
8月30日下午,为落实学校与中电互联战略合作协议,我校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工委、发展规划处、自动化学院赴中电鹏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开展“党建引领、产教融合、共育英才”党建联建活动。中电鹏程党支部书记、中电鹏程副董事长张志勇,中电智能和中电山河联合党支部书记、中电智能常务副总林琅出席座谈会。我校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工委书记郭杨、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王贤芳、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李磊,发展规划处党支部、自动化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成员参加相关活动。座谈会由中电智能常务副总林琅主持。座谈会上,郭杨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等情况,回顾了学校自去年3月份与中电互联签署合作协议以来的合作进展,指出要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王贤芳指出,自动化学院作为“中电互联班”的建设单位,合作基础扎实、前景广阔,希望发挥校企双方的各自优势,实现产教融合、双向赋能、共同进步。中电鹏程总经理张志勇介绍了公司的整体情况。中电鹏程以“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为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高端智能装备、产线升级改造、数字化工厂建设、智能制造咨询等产品及服务,公司业务经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