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来校调研数值预报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情况、灾害性天气研究成果等。陪同来校的有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办公室等单位有关人员,以及江苏省气象局局长翟武全、副局长严明良及科技与预报处相关负责人,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江志红出席会议。我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处、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及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及大气科学学院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在行政楼428举行,由李北群校长主持。李北群校长在致辞中欢迎宇如聪副局长一行的到来,并深情回顾了我校与中国气象局的紧密联系。他说,过去十年来,我校历经转型、提升,在艰苦环境下紧抓发展机遇,在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学位点申报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以大气科学学科为主打学科,信息、环境等学科为支撑学科的多学科发展态势。“我校的快速发展与中国气象局的关爱和支持密不可分”,李校长说,气象台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生源地实习计划为学生畅通实习渠道,中国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来校站上一线讲台讲授业务知识……双方推行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学生
6月8日-10日,由我校联合国内多家单位举办的第四届云计算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ICCCS2018)在海口举行,我校校长李北群、海南大学副校长陈险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CharlesLing、TIFS前主编MaureBarni、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孙星明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我校副校级研究员刘宣飞教授主持。李北群校长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海南大学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充满家国情怀的大学,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气象行业发展不动摇;是一所蓬勃向上进取的大学,始终把以人为本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是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始终将国际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方向;更是一所包容开放的大学,我们把“信息”嵌入学校的校名,一直以来并将长久坚持将信息建设作为学校增长点,并以此会议为契机增强与海南大学的交流,也诚挚邀请有志之士加盟南信大。海南大学副校长陈险峰对ICCCS2018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来琼交流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与来琼与会的高校专家学者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共同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集
6月11日下午,气象楼814报告厅掌声雷动,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陈镜明加盟我校海外院士工作站,校长李北群为其颁发聘书。这是继波兰科学院院士ZbigniewW.Kundzewicz、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金双根后,第三位加盟我校海外院士工作站的院士。美国农业部林业局森林变化研究中心刘永强高级研究员参加了聘任仪式,仪式由人事处处长周显信主持。陈镜明院士为我校1977级校友,曾在2007年-2011年间担任我校应用气象学院海外院长,长期关心支持母校发展。此次再次回归加盟我校海外院士工作站,是陈镜明院士在新时期对母校建设发展的肯定、期待、关爱和帮助。李北群校长在致辞中对陈镜明院士和刘永强高级研究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首先介绍了自学校领导班子和应用气象学院领导班子换届以来取得的优秀成绩,特别是在国家级基金申报数增加、重大研发计划获批、综合排名进步、学位点申报突破、教学质量提升、双创人才涌现等方面的成效。他表示,应气院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也将继续支持应气院在博士点培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希望学院继续保持创新发展的活力。李校长说,陈镜明院士是南信大最优秀的校友之一,更是
6月8日,我校与海南省气象局局校合作座谈会暨合作签约仪式在海口举行。校长李北群与海南省气象局局长辛吉武出席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协议。海南省局副巡视员高峰,我校副校级调研员刘宣飞,以及海南省局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负责人、我校发展规划处、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负责人出席座谈会。海南省局副局长熊亚丽主持会议。会上,李北群校长向辛吉武局长及与会人员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发展情况,特别是在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拓展办学空间、深化共建合作等方面的做法与成效。他希望进一步深化与海南省气象局的合作,抓住海南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扎实推进合作。辛吉武局长对李北群校长一行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海南省气象部门人才队伍和在琼南信大毕业生的状况,以及与学校开展合作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在新时期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需求。海南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应急与减灾处、观测与网络处、人事处、气象台、气候中心、气象科学研究所等部门负责人围绕气象业务科研发展提出了合作需求,双方深入讨论了合作机制、推进日程等具体事宜并达成共识。根据协议,局校双方将启动全面深入合作。围绕海南省气象事业发展,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技攻
6月10日,我校举办2018年综合评价录取暨校园开放日活动,吸引了2300余名考生及4000余名家长参加,加强了我校与社会的联系,加深了考生及家长对我校的了解。校长李北群,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来到活动现场和考生及家长亲切交流。学工处、教务处、宣传部、保卫处、后勤服务总公司、总务处、网络信息中心、体育部、团委等职能部门以及各学院周密组织考核及保障工作,确保活动平稳顺利进行。活动原定于早上八点半开始,然而不少考生及家长七点多就赶到了学校。八点不到,东苑体育馆内已经排起了长队。按照相关指引,考生只要向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与准考证便可快速完成身份验证。活动开始不久,李北群校长、王尧副书记便来到体育馆与考生及家长交流。李校长一行逐一走访了各学院咨询台,了解各学院准备情况及围绕各自特色展出的“独门绝技”。李校长还就组织好全天的综合评价录取考核、校园开放日活动向相关部门提出指导意见,再三叮嘱要以生为本,为考生及家长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和保障。为了让考生及家长能够获得更多的报考信息,我校各学院精心组织,在体育馆内一一设置咨询台,向考生及家长提供细致的报考咨询。不仅学院的书记、院长亲自上阵做起“推销员”
6月6日,江北新区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北新区研创园隆重召开,江北新区机关、平台、企业、高校、教育卫生系统、街道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选举产生江北新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委及秘书长。我校王会军院士当选江北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科学技术处处长张新厂当选常委。市科协主席郑加强和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共同为新区科协揭牌。郑加强主席对江北新区科协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江北新区科协真正建设成为江北新区的‘科技工作者之家’。陈潺嵋副主任对新区科协成立的目的和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希望新区科协投身创新实践,推进创新研究,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合作交流。会上,王会军院士作为协会主席讲话,就如何开展新区科协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联合”,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首要任务就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新区发展服务,为科技事业服务,从科技视角大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二是“集智”,积极整合新区高端人才资源,形成新区的“智囊团”“思想库”,为高新技术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为科学普及工作储备力量;三是“创造”,要明确创造的重要性,打造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从教育、科技等方面推动创新发展
6月6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周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秋衡、中国教科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男星、教育部规划司民办教育管理处副处长于瑞强组成的教育部专家组莅临无锡现场考察滨江学院迁址办学工作。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我校校长李北群、总会计师胡明保、副校长张永宏,无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钦,无锡市副市长刘霞出席了迁址办学情况汇报会。江苏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负责人,无锡市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锡山区负责人,我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滨江学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汇报会。汇报会上,朱卫国副厅长介绍了江苏教育概况和江苏独立学院发的展情况。他指出,滨江学院迁址办学对于江苏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本次现场考察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独立学院规范化、特色化建设进程。他表示,省教育厅将会继续支持滨江学院的建设,努力为学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坚强保障。专家组组长周承代表专家组感谢江苏省教育厅、南信大、无锡市政府高度重视迁址办学现场考察工作。他表示,迁址办学工作有目标、有方案、有队伍、有经费,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李北群校长代表我校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要回顾了滨江学院
沈雷,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学生,大学四年他的必修课加权平均分及综测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曾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称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江苏省一等奖2次;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总决赛三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发明专利公开实审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3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目前已保送至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攻读类脑智能算法方向。比赛时,4天只睡8个小时“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需要风雨兼程”,这是沈雷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直以来所践行的人生准则。从拿到南信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他就时刻告诫自己,他的大学生活“不要平庸,要峥嵘”。沈雷对电子电路设计有着浓厚兴趣,参加2016年TI杯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期间,他曾在学校的实验室待了一整个暑假,为了节省时间,有时候连吃饭休息都在实验楼里。他曾经连续比赛四天,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即使身心很疲惫,但他依旧满怀激情地坚持焊接电路和调试程序。直到比赛的最后一个小时,他都在不停地思考如何
邬昊鹏,大气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曾先后担任校团委书记助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曾主持科研项目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2017年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2017年宁夏助学优秀志愿者、2017年江苏省青年创益大赛金奖等各项荣誉20余项。作为南信大唯一代表,被江苏团省委推荐参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提名奖。目前,他已保送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并入选团中央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将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支教。邬昊鹏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用甘于奉献的公益之心,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四年来,他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为广西、宁夏等地的山区孩子们点燃了希望。一颗奉献心:立足气象,公益教学或许就是一种缘分,进入南信大之初,“小手拉大手”的义务支教团招新,让邬昊鹏触碰到了他为之坚持的事情——志愿服务。“要想兼顾学习和志愿服务,肯定辛苦啊,但如果是你自己喜欢的,再苦再累,都会认真努力完成的。”因为喜欢,所以认真。课余时间,邬昊鹏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坚持每周到学校附近的扬子一中、南信大附小志愿教学,他也会利用双休日至学校所在的盘
5月7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沈晓农等一行7人来校推进局校合作。江苏省气象局局长翟武全,我校校领导李北群、王敦宝、王尧、周伟灿、闵锦忠、荆晅、胡明保、张永宏、刘宣飞出席局校合作工作会。江苏省气象局办公室,我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在行政楼428举行。我校校长李北群在讲话中感谢沈晓农副局长一行来校指导,并简要汇报学校各项工作。李校长说,回顾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校紧抓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学科评估等重要发展机遇,成长为一所以气象、环境、信息等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2017年,我校回归“国家队”,成为国家“双一流”及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实现了对本科专业的全覆盖。他说,自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我校进一步提振精神,秉承“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以创建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为战略目标,通过组织优化、二级机构调整及制度调整激发内部活力;提出校长面对面、全球邀约、“N+10”等理念集聚人才;推动与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大所的合作、推进校地校企共建等汇聚资源,全校上下风清气正,办学成效显著提升。李校长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