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学生,大学四年他的必修课加权平均分及综测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曾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称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江苏省一等奖2次;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总决赛三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发明专利公开实审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3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目前已保送至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攻读类脑智能算法方向。比赛时,4天只睡8个小时“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需要风雨兼程”,这是沈雷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直以来所践行的人生准则。从拿到南信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他就时刻告诫自己,他的大学生活“不要平庸,要峥嵘”。沈雷对电子电路设计有着浓厚兴趣,参加2016年TI杯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期间,他曾在学校的实验室待了一整个暑假,为了节省时间,有时候连吃饭休息都在实验楼里。他曾经连续比赛四天,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即使身心很疲惫,但他依旧满怀激情地坚持焊接电路和调试程序。直到比赛的最后一个小时,他都在不停地思考如何
邬昊鹏,大气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曾先后担任校团委书记助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曾主持科研项目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2017年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2017年宁夏助学优秀志愿者、2017年江苏省青年创益大赛金奖等各项荣誉20余项。作为南信大唯一代表,被江苏团省委推荐参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提名奖。目前,他已保送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并入选团中央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将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支教。邬昊鹏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用甘于奉献的公益之心,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四年来,他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为广西、宁夏等地的山区孩子们点燃了希望。一颗奉献心:立足气象,公益教学或许就是一种缘分,进入南信大之初,“小手拉大手”的义务支教团招新,让邬昊鹏触碰到了他为之坚持的事情——志愿服务。“要想兼顾学习和志愿服务,肯定辛苦啊,但如果是你自己喜欢的,再苦再累,都会认真努力完成的。”因为喜欢,所以认真。课余时间,邬昊鹏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坚持每周到学校附近的扬子一中、南信大附小志愿教学,他也会利用双休日至学校所在的盘
5月7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沈晓农等一行7人来校推进局校合作。江苏省气象局局长翟武全,我校校领导李北群、王敦宝、王尧、周伟灿、闵锦忠、荆晅、胡明保、张永宏、刘宣飞出席局校合作工作会。江苏省气象局办公室,我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在行政楼428举行。我校校长李北群在讲话中感谢沈晓农副局长一行来校指导,并简要汇报学校各项工作。李校长说,回顾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校紧抓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学科评估等重要发展机遇,成长为一所以气象、环境、信息等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2017年,我校回归“国家队”,成为国家“双一流”及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实现了对本科专业的全覆盖。他说,自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我校进一步提振精神,秉承“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以创建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为战略目标,通过组织优化、二级机构调整及制度调整激发内部活力;提出校长面对面、全球邀约、“N+10”等理念集聚人才;推动与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大所的合作、推进校地校企共建等汇聚资源,全校上下风清气正,办学成效显著提升。李校长表
6月2日至6月3日,由中国制造学会主办、东南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成功举办。经专家网评、网络投票,我校《日新月异》和《韶华》两个项目入围决赛答辩。环科院罗紫薇同学负责的《日新月异》项目(指导老师:阮小燕)获主题一全国一等奖,赵艺蓉(环科院)、高和娟(文学院)、宿小蕴(气科院)负责的《韶华》作品(指导老师:任团伟)获主题二全国一等奖,另有两个项目获主题一全国三等奖。本次竞赛,我校高度重视,经过前期的组织动员、项目打磨,积极向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组委会推荐作品。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孕育创新成果维形,推进学生课外研学活动的开展。答辩现场颁奖仪式获奖团队
6月1日下午,建邺区举行新型研发机构集中签约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西管委会主任、建邺区委书记张俊到会并讲话。建邺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高新园区、高校、研究院负责人,社会创投机构代表等参加签约仪式。我校副校长张永宏参加此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西管委会主任、建邺区委书记张俊在讲话中提出,该区新近出台了《建邺区促进科技及信息服务业发展暂行办法》,将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和保障,制定解决“两落地一融合”重点难点问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不断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提高区域创新水平。他表示,建邺区今后将致力做强优势产业,依托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等龙头项目,延伸发展淘宝大学、蚂蚁金服和小米有品等生态链,进一步夯实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的创新基础。仪式上,由我校申报的“南信大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宣布扎根建邺区。张永宏副校长表示,借助南信大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方面的独特学科优势,我校研究领域涵盖遥感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智慧城市、水环境、大气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是全国该类学科最齐全的高校之一。此次与建邺区签约共建“南信大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在助推南信大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
挎着小布包、穿着棉麻长裙、见人未语总先笑,这让徐邦琪看着像是隔壁宿舍的“森女系”学姐。学生们确实私下叫她“邦琪姐姐”。这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邦琪姐姐,平时说话软糯、眉眼弯弯,工作起来却有种当仁不让的“虎气”。从美国回国工作4年来,她专注攻克全球气象界公认的难题——延伸期预报,不知不觉间已成了全国十佳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江苏省特聘教授以及别人眼中的“大牛”。她是科研“小迷妹”:科学会让人发光在去美国之前,徐邦琪一直是在“不确定”和“试试看”的状态中度过的,这似乎和大家想象中早早就定下宏伟目标、并为之奋斗终生的科学家形象不太相符。从小喜欢文学,常获作文竞赛奖项;高中开始对地球科学产生兴趣,又拿下了台湾高中生科学展地球科学组第一名,徐邦琪也难以逃过这个困扰许多人的问题:学文还是学理?同时获得保送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的机会,是去台湾大学一心攻读大气科学,还是去台湾师范大学学习领域更广的地球科学?大学毕业,是在中学从事收入不错又稳定的教师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成为就业难的台湾“土博士”?博士毕业,是到台湾气象业务部门工作,还是出国做博士后研究,试试走科研之路?每一次,徐邦琪都在百转千回的思虑后,选
他没有妙语连珠的口才,但他“天书”般的课堂从来都是满座;他布置的作业让学生“恨得牙痒痒”,但学生毕业聚餐时想到的第一位老师还是他;他的科研成果不算骄人,但却是校内唯一一名卫冕四届“教学十佳教师”荣誉称号的“名人”。他,是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裴世鑫,三尺讲台上一位不忘初心的“教书匠“,实验课堂上一位严谨又风趣的“引导者”,实习实践中一位绞尽脑汁为学生寻找机会的“大兄长”,学生都叫他“裴哥”。用心:无法量化的课堂日常裴世鑫老师一直担任《大学物理》和与光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平均每学期执教1门基础课、1-2门专业课、1门实验课,大家都知道,基础类课程内容枯燥、抽象,如何把枯燥的知识讲得趣味横生、把抽象的概念讲得通俗易懂,这是备课时需要思考无数遍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坐得住、听得进、懂得了,裴老师总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合适的动画、视频融入课件,偶尔也会将一些网络用语穿插在教学中,如在强调重点内容时,他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我本科就读于一所历史悠久的师范大学,学校笃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大学四年的耳濡目染,让这句话成为我
6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校长李北群率队访问世界气象组织(WMO)总部。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副秘书伊莲娜、助理秘书长张文建,世界气象组织教育培训司、天气与减灾司、观测与信息系统司及相关中心主要负责人出席有关活动。我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应用气象学院、海洋科学学院、雷丁学院等负责人陪同出访。李北群校长以“传承担当期待”为主题,做主旨报告。他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程和发展成绩,他指出,我校因国家战略急需而生,在一批名师大家的带领下,自创办之初就借鉴世界先进办学模式,形成了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学校自1990年开展国际教育培训以来,始终国际担当,累计为世界气象组织156个成员国培训了近3500名学者及官员,收获历任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赞誉。他还就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师生赴世界气象组织挂职学习、组建世界气象教育联盟、举办世界气象教育大会等提出了具体的愿景期待。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张文建,教育培训司司长英卡以及相关研究中心负责人与我校代表团深入交流座谈。座谈会上,助理秘书长张文建代表世界气象组织,欢迎我校代表团回“家”,他指出,世界气象组织一直珍视与南信大的合作,南信大是世界气象组织特别是世界
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与江苏省体育局主办、江苏省学生体协高校委员会协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高校部甲A组排球比赛在南京农业大学体育中心举行,共有来自全省各赛区的9所高校队伍参加了角逐,其中男排8支队伍,女排9支队伍。我校男排、女排分别派出12名、8名队员参赛,最终男排获得本届省运会冠军,女排也克服队员不足的困难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为备战本次省运会,教练员张锦文、茅菊兰、潘莉带领队员,克服了重重困难,艰苦训练。在比赛中队员们奋勇拼搏,发挥出色,展现出了良好的技战术水平和敢打敢拼、奋勇拼博的过硬作风,最终不负众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据悉,省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是江苏省内最高规格的体育赛事。我校男子排球队已连续获得2010年第十七届、2014年第十八届、2018年第十九届三届省运会冠军。
近日,教育部颁文公布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刘博教授成功入选“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于1998年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实行岗位聘任制,有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三类,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由高等学校聘任,实行合同管理。刘博教授此次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是我校实施2018年“国字号”人才提升工程和“引培并举”战略的又一重要成果。近年来,围绕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开拓性地推出长望英才“校长面对面”、全球邀约高被引学者等高端活动,对实施人才“五化”工程、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等产生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刘博,男,1987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我校物理与光电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纤通信系统。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专项等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项;发表了SCI论文40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OpticsLetters、OpticsExpress、IEEEPhot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