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我校与吴为山教授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校长李北群、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签约仪式,党委校长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雷丁学院等单位负责人见证签约。根据双方合作内容,吴为山教授将创作完成竺可桢先生雕像,于60周年校庆前夕正式揭幕;设立“见山奖学金”,金额超百万;赠送郑和、徐霞客、祖冲之雕塑各一件。我校修缮出新“见山园”,并在校内规划建设“见山园雕塑馆”。据悉,此次合作签约是我校与吴为山教授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的延续和传承。吴为山教授同意自己百余件作品模型放在我校陈列展览,同时每年来校开展人文艺术报告,以整体促进我校艺术类学科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对高校统战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学校统战工作,4月3日,我校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行政楼428会议室召开。校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管兆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出席会议。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王尧副书记传达学习汪洋、尤权在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介绍全省宗教督查整改反馈会议情况,强调各二级党组织要坚持三个“不能变”原则,压实统战主体责任,扎实做好统战、民族宗教工作。管兆勇书记指出,统战工作是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共同用心用力。针对学校统战工作,管书记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必须坚持底线原则、讲究方式方法,做好“五个结合”。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增强统战工作的亲和力、凝聚力。四是要讲求实效,切实抓好二级单位领导、统战成员的培训学习,扎实工作,最大限度把各种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共建共享和谐校园。会上,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
我校承办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自评辅导答疑会4月2日,2019年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自评辅导答疑会在我校气象楼报告厅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来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领域的相关资深专家和全国55所高校的170余位认证专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校副校长戴跃伟教授主持,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学校致辞。管兆勇教授首先代表学校对专家和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高度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一流本科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及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工程教育认证,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目前,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初步成效。材料物理和环境工程2个专业已经通过专家“现场考查”;安全工程、测绘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的认证申请获得受理。学校将以承办本次辅导答疑会为契机,加快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
昨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青蓝工程”评选结果,我校龚培河老师带领的《以“信仰”为抓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五融入”法研究团队》入选优秀教学团队。这是2017年省教育厅调整科技创新团队为优秀教学团队以来,我校在优秀教学团队上首次实现的新突破。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科和学院建设,先后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教学科研平台,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龚培河老师的教学团队,集中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的精兵强将,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导向,创立了“五步融入”教学方法,理念新颖,教学成效显著。近年来该教学团队获得教学成果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奖9项,承担省级教改课题4项;教师科研获奖10项。“青蓝工程”是省教育厅为激发高校创新创业活力和综合竞争力而实施的重要人才培养工程,是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19年我校共有10名教师入选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其中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申报6人,入选5人,获批率83.3%;中
近日,中国气象学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考核结果,我校被评为“2018年度优秀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气象学会于2019年1月31日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考核”工作。279个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参加了本次考核,经评审,26个科普基地被评为“2018年度优秀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我校是江苏省今年唯一一家被评为“2018年度优秀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此外,这也是基地自2017年获批成立以来首次获得该荣誉。过去一年里,我校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协同我校高校科协和5个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组织模式,进一步拓宽活动内容,提升内涵建设,在科普设施建设、科普内容开放、科学知识普及和科普活动开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入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我校公众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极大地激发了内生动力,科普工作成效显著提高。今后,我校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营造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良好氛围,使我校的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
3月23日,我校举行教师教育学院成立大会暨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研讨会。开幕式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王湛,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漫,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江苏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省办公厅主任李一宁,江苏省人大原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胡晓抒,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长李北群、副校长戴跃伟共同为南信大教师教育学院揭牌。江苏省教育厅相关处室领导,国内教育理论界特邀专家,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教师代表,江苏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领导,南信大教师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江苏相关地市教育局领导,优质生源基地中学领导以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约200余人出席并见证揭牌仪式。我校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旨在积极响应国家教师教育振兴计划,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江苏省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主动担当振兴我国教师教育的历史使命。据了解,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将于2019年秋季在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
3月22日,我校在行政楼628会议室召开建校60周年校友工作推进会。校长李北群、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总会计师胡明保主持。李北群校长在推进会上对前一阶段开展的校友工作给与肯定。他指出,校友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之所以能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主要原因就在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每一位校友都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都必须一视同仁、加倍珍惜,要让所有校友都能感受到母校的关心和关爱,不断增强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李北群校长对全校各二级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校友联络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抖擞精神、勇于担当。学院党委书记要亲自挂率负责校友工作,学院班子成员要全员参与推进校友工作,学院也要成立院级校友联络办公室,并指定专人负责本院校友联络工作;二是要千方百计、百密不疏。要全面梳理建校60年来的校友信息,不仅包括中国校友,也包括外国校友,不仅包括学历校友,也包括非学历校友,要克服一切困难、尽最大努力联系到每一位校友;三是要合法合规、循序渐进。校友联络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在政策允许的
3月20日上午,我校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来自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苏卫视等15家媒体的20多位记者出席发布会。我校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教授,空间天气研究所吕建永教授团队成员李婧媛博士应邀出席发布会。两位专家结合气象日主题解读热点气象话题,通过融媒体渠道传播气象知识。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段时间火爆荧屏的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之所以踏上“流浪之旅”,就是因为太阳由主序星向红巨星的转变。可以说太阳的一举一动都与地球密切相关。而春节期间南京的连续阴雨天气也让不少人直呼“流浪太阳”,期盼太阳早日回归。连续阴雨天气的成因是什么?地球会不会真有可能“流浪”?罗京佳教授和李婧媛博士从厄尔尼诺现象与空间天气的研究两个方面详细解答媒体关心的话题。“冬季多雨现象的出现,与厄尔尼诺脱不开干系。根据气候监测显示,自2018年9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形成厄尔尼诺事件。罗京佳表示,这是一个较弱的厄尔尼诺,在菲律宾附近形成一个顺时针方向(即反气旋)的大气环流异常,其西部的南风异常持续向我国东南地区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3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在我校部分教室、会议室、报告厅,师生们通过观看视频仔细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在学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和广泛热议,我校师生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是“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受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这一永恒的教育目的。”我校思政课教师方旭红表示,教育是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高校教师自身首先要有信仰有灵魂,其次才是如何更好地培养有信仰有灵魂的当代大学生。思政课教师岳爱武感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他说,要站稳站好思政课堂,一是在终身学习、提升自我中“以学立德”;二是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中“以行立德”;三是在加强修养、严于律己中“以律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
3月19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家团队为我校本科生开设的《地球生命简史》课程首次开课,来自我校17个学院150余名学生选修这门课程。开课第一讲由长期从事地球早期生命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袁训来研究员主讲。开讲前,校领导李北群、胡明保,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副所长王军、党群工作处处长盖永华出席开班仪式,李北群校长为袁训来研究员颁发兼职教授聘书。我校党委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地科院等单位领导参加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胡明保总会计师主持。李校长在开班仪式上指出,近年来我校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金课”体系建设,现已取得明显成效。他表示,学校将笃行“以生为本”理念,继续推进教学改革,集聚校内外优质资源,汇聚更多名师大家,让每位学生在校内享受到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副所长王军表示将全力支持并深化双方合作,助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随后,袁训来老师从生物演化理论的发展历史、有关化石、岩石和地质年代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概念,对各个地质时期生物演化的总体画面进行简介。他以大量精美的古生物化石为实证,讲述地球生命自起源以来各个地质时期的主要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