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接收站完成前期安装调试工作,正式投入使用。该卫星接收站由中国气象局捐赠,北京星地通卫星应用系统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站点设置在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气象观测基地。经过前期选址论证、电磁环境检测、天线接收系统、防雷工程、配套机房建设等近一年的系列方案设计论证、工程建设和运行调试工作,该站近日将为我校师生提供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产品数据。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定量遥感气象卫星,与风云二号系列卫星相比,风云四号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由5个增加到14个,覆盖可见光,短波红外、中波红外、长波红外等波段,可见光通道空间分辨率由1.25Km提高到0.5Km,全圆盘观测时间由30min提高到15min,将应用于气象、水文、海洋、环境等领域的监测,风云四号卫星数据和产品能全面提高对台风、强对流天气、大雾的业务监测预警能力。我校风云四号卫星接收站的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局校合作,全面对接气象现代化业务,将为我校大气、环境、遥感、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中国气象谷建设,为我校一流学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图1 风云四号卫星接收站
近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对“全变化及应对”等15个重点专项中期检查优秀团队进行了表彰。我校王会军院士领衔的“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的变化及成因研究”项目团队因推进良好,实施成效显著,被评为“项目执行优秀团队”。据悉,在本次接受中期检查的项目中,只有不到15%的研究团队被评为优秀团队。该项目是科技部科技计划改革后我校承担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自2016年立项启动以来,校领导、科技管理部门及项目团队高度重视,及时启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明确项目总体目标、研究内容、关键科学问题及实施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密切团队协作,高质高效完成阶段目标。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取得了若干创新性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了海冰、海温等多个因子对中国北方干旱、暴雪低温和极端降水的影响机理;剖析了人类活动和自然强迫对我国北方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影响;发现了我国北方气候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指出人为外强迫可能增加我国西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风险,并有可能改变旱涝和极端气候的空间分布。此外,项目团队还完成了区域模式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我国区域气候的模拟效能评估,并初步完成了区域模式与全球气候预测系统的嵌套,并开展了
6月12日,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以下简称RSC)到我校对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进行国际认证现场考察。认证汇报会在雷丁楼314会议室召开,认证专家由RSC项目官员Alice Barker博士、Wayne Tian博士和谢菲尔德大学Simon Jones教授、伦敦国王学院Graeme Hogarth博士、香港大学Angela Tong博士组成。李北群校长出席汇报会并致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教务处、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学生工作处、雷丁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部门和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参加,副校级领导刘宣飞主持会议。李北群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RSC认证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李校长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史、特色学科等基本情况,学校影响力在国际、国内逐年提升,并回顾了我校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办学的历程。李校长指出,我校与英国雷丁大学的合作办学卓有成效,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人才,此次应用化学专业认证是我校第一个国际专业认证,希望借此契机将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Simon Jones教授和Graeme Hogarth博士介绍了英国皇家
6月13日,浦口区委书记浦口区委书记祁豫玮,区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丁爱民,区政府副区长陈晓路,区政府副区级、南京国家农创园管办主任王礼文等一行8人来校调研指导,就进一步深化校地融合进行交流座谈,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韦忠平出席座谈会。会议在行政楼316举行,由韦忠平副校长主持。 李北群校长在致辞中感谢浦口区领导一行来校推动并指导工作。他表示,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与浦口区同频共振、共同成长。近年来,在浦口区的关爱和支持下,学校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气象学科成为国家一流学科,紧抓气象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等新趋势,以学科引领推动行业发展。此外,学校多学科繁荣发展,信息、环境、管理、遥感等多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师资力量愈发雄厚,人才培养贯穿本硕博,科研及产业化成果不断涌现。李校长对双方共建研究院发展及产业化等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期待,他希望校地双方携手将合作推向纵深。 祁豫玮书记在讲话中表示,南信大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其快速发展位列同类高校前列,具体体现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建设、产业化等方方面面。他说,属地与学校联系紧密、感情深厚,为学校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绩感到自豪。随后,他
WMO区域培训中心王勇2019年6月3日-7日,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参加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第18次世界气象大会,并出席大会开幕式。WMO区域培训中心相关人员陪同出访。该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在世界气象组织总部瑞士日内瓦举行,从6月3日持续到6月14日。各国代表团将审议世界气象组织改革及战略运行计划,特别是专业技术委员会改革及其过渡实施方案,以及运行预算改革方案等。本次大会虽然时间较以往缩减,但业务议题广泛,管兆勇书记参加了包括运行预算改革、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天气和气候信息服务、全球综合观测系统、全球资料处理和预报系统、地球系统研究、水文和水资源管理、能力发展等议题的分组讨论,建议将经费改革根据形势的变化落实到相关优先重点发展领域,提高经费运行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各成员。参会期间,管兆勇书记与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张文建、教育培训司司长YinkaAdebayo先生就我校5月初举办的“当代气象教育挑战”国际研讨会所达成的相关共识进行深入的实施路径讨论,表示我校倡导的国际气象教育联盟将积极配合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校园建设,在实施路径中找到教育培训模式契合点的“最大公约数”,为全球
6月5日下午,我校2018年招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暨2019年招生宣传动员大会在气象楼报告厅召开。校领导李北群、王尧、戴跃伟、张永宏出席会议,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处以及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全体学工人员和参加招生宣传的教师代表等200余人参会,会议由副校长张永宏主持。会上,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作了2018年招生就业工作总结及2019年招生宣传工作部署。他总结回顾了我校2018年招生就业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对学校2018年招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对2019年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做了总体部署。他指出,第一要统筹推进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行动;第二要明确责任,各学院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按包干制原则“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第三要扎实做好关键点的招生宣传工作;第四应熟练掌握学校的招生相关政策,参与招生宣传的老师们,主动服务考生和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热情,专业的服务赢得考生家长的信任。副校长戴跃伟宣读了获奖名单,大会表彰了2018年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突围奖、2018年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创新
5月29日,2019年度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实地调研专家组来校调研,全面考察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胡建平陪同调研,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长李北群、副书记王尧、副校长戴跃伟出席调研活动,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工作汇报会和专家反馈会先后在基嘉楼二楼会议室举行。 专家组由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少雄、中南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杨芳、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匡校震,工作组秘书为河南省教育厅就业中心就业创业部主任文正建。 工作汇报会上,专家组组长、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详细介绍了此行调研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工作内容。他表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工作的开展是切实贯彻中央部署、落实教育部党组有关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是有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载体。他说,以此次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为抓手,在全国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的高校,并通过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自主创
“不用害怕,当风雨来临时,有我们几代气象人坚实的守护。”舞台上的演员话语铿锵,舞台下的观众掌声连连。在5月18日举行的2019年气象科技活动周活动中,我校排演的话剧《当风雨来临时》幽默且深情,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得到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等在座领导的高度认可。 气象科技活动周活动南信大分会场系列活动是我校校庆科技活动月七大板块之一。校庆科技活动月由我校科学技术处、国防军工科研处牵头组织举办,筹备历时半载。在4月10日至5月20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类科技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其中5场活动入选了2019南京创新周系列活动,我校师生共享这一科技盛宴。 朋友圈子结识新伙伴 “支持南信大发展就是支持我们自身的发展”,在科技活动月期间,各省市气象局以及气象龙头企业纷纷加入我校“朋友圈”,各方携手共谋,探索气象科创发展新路径。 4月10日,在科技活动月的启动仪式上,我校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签订了气象环境卫星工程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并为气象环境卫星工程与应用联合实验室揭牌。此次共建拟面向气象环境卫星工程和应用领域发展的重要需求,通过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技术攻关,探索
5月29日下午,校党委中心组在行政楼628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王敦宝、王尧、江志红,党委常委陈涛、王苏春,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及党委校长办公室、校团委、研究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 会上,李北群校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浅谈高校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作报告。报告紧扣“创新”和“人才”这两个关键词。“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李校长指出,任何文明的成果、科学的技术,成绩的取得,无一例外都是基于创新的要素。“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学校近年来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创新。全体干部要正确认识“管理创新”和“科学创新”的关系,对“管理创新”要给予包容,对“科学创新”要求真务实。要善于登高望远,敢于担当,敢于推陈出新,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闯关夺隘,打破发展的瓶颈。李校长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要充分认识党管人才的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