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由江苏省工学3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主办,我校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应用气象学院承办的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效应”暑期学校在长望楼报告厅开幕。中国科学院刘丛强院士、中国科学院陶澍院士、中国科学院王会军院士、江苏省工学3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益群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干研究员、天津大学傅平青教授,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张永宏,研究生工作部、国际合作处、应用气象学院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开幕式。副校长张永宏主持开幕式,王会军院士和应用气象学院周国逸院长主持特邀报告。中科院大气所、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等30多所高校、院所的120余名学员参加本次暑期学校。李校长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感谢苏省工学3类研究生教指委对本次暑期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他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情况。他嘱托青年学者、学生们要抓住向名师大家学习的机会。他期望这次暑期学校能够为在座师生提供增进交流、加强合作的良好契机,在学术探讨的氛围
7月13日上午,西安赛诺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德峰、副总经理杨品辉、商务总监杨洋、南京分公司总经理杨雪兵一行4人来校签署“地球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合作协议。校长李北群,党委校长办公室、人事处、发展规划处、科技处、学科建设处、数学与统计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李北群校长对西安赛诺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一行来校签约合作表示欢迎。他详细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办学规模、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情况。他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近60年以来始终坚持服务气象事业不动摇,近几年,积极探索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打造大气科学、海洋、环境、地理等的“大地学”特色学科圈,同时拓展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强调以多学科协同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结合西安赛诺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李校长还介绍了我校在相关领域的科研现状及科研条件等基本情况。最后,李校长指出我校将积极创造条件,依托南信大的人才、技术、科研成果,以及其他配套政策等优势共建“地球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他希望双方在这一平台上做出更大努力,谋求长足发展。赵德峰董事长高度评价了我校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成果和为社会、为国防服务的热情。他介绍西安赛诺
7月12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进研究员一行来校签署合作协议。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戴跃伟出席签约仪式。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称“紫台”)人事教育处、研究生部负责人,我校党委校长办公室、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研究生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戴跃伟副校长主持。李北群校长对常进台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当前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规模等发展现状。他指出,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和国家行业不动摇,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不动摇。他表示,双方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后在联合推进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共享、联合组建教学团队、招收南信大优秀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及联合培养等诸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进科教融合,实现合作共赢。常进台长对学校近年来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对多年来南信大输送到紫台的学生质量表示肯定。他说,双方相关学科吻合度高,在空间天气、空间科学与技术、遥感探测及数值模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欢迎学校专家与紫台专家携手开展科技创新。随后,常进台长和李北群校长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校所双方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7月12日,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公布,我校获批12项,立项数创历史新高,在全省排名第11,立项率达22.6%,高出全国平均立项率7个百分点。12个项目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7项、青年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为我校2014年首次获批1项以来,时隔4年再度获批。项目所属学科领域进一步拓宽,涵盖“马列·科社”“中国历史”“管理学”“应用经济”“人口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社会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9个学科。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预申报工作于去年9月份正式启动,从预申报到正式申报,严格落实“五轮评审”工作要求,对选题、论证和形式等重要环节不断优化完善,努力打造经得起专家和上级管理部门检验的精品。下一步,学校将认真落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规定,抓好过程管理,督促课题组按照既定进度扎实开展研究工作,着力推出一批高质量成果,为申报更高层次项目打好基础。我校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序号课题名称姓名所在学院项目类别所在学科1从“五四”到新时代的百年文化逻辑历史与理论研究张天勇马院重点项目马列·科社2唯物史观微观叙事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龚培河马院重点项目马列·科
7月10日-12日,2019年全球华人大气海洋科学大会暨第八届美国华裔海洋大气学会(COAA)国际大气海洋气候变化会议在我校举行。该会议系首次在南京举办。中国工程院丁一汇院士,中国科学院王会军院士、戴民汉院士,中国气象局科技司副司长王建林、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王斌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曾旭斌教授,以及我校校领导管兆勇、李北群、江志红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本次会议主题聚焦气候变化科学和精准天气预测,围绕气候变化、海洋科学、地球模式、空气污染等全球科学界关心的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吸引了200多名世界华人大气海洋学者参加,包括多名院士,以及中美大气海洋各专业领域的顶级华裔专家学者。我校校长李北群在致辞中表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汇聚一堂参加学术盛会,这是学界对南信大的认可与信任。他说,办学近60年来,南信大始终坚守服务气象事业的初心,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以大气科学、海洋、环境、地理等“大地学”作为特色学科圈,同时拓展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多学科协同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他强调,学校坚持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汇聚多方资源,不断推进国际化办
7月2日,作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27所发起高校之一,我校空间天气研究所所长吕建永教授参加了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战略研讨会暨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侯增谦等10位院士以及来自高校、中科院、航天部等单位的近140位领导、代表和学者。 侯增谦主任在致辞中表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我国行星科学发展的支持和期望。侯主任指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的建立,将有助于推进解决中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问题、科学前沿问题和发展战略问题。联盟应当成为共享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成果的平台,通过平台协同创新共攀行星科学高峰。此外,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徐忠波副司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常务副校长、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福元院士、联盟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朱日祥院士以及潘永信院士分别致辞。 与会代表除了讨论联盟成立后的各项活动外,还就我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充分交流。十二位高校代表就各自所在学校开展的行星科学建设情况、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我校在太阳风能量向行星的输运、地球磁层和电离层、月球磁层以及相关等离子
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批名单,我校首次申报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的创新及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两个项目全部获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宗旨是配合国家战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服务国家“双一流”建设,聚焦国家战略急需专业领域,定位“高精尖缺” 人才培养,目标是填补特定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空白,培养创新型、紧缺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该项目由各单位自行设计项目并进行申报,留学基金委采取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审后确定资助项目,再由项目单位进行人员选拔,人员依托项目派出,各单位参与项目的“选、派、管、回、用”全链条管理。为做好此次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统筹指导,大气物理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力配合,组织精干力量认真研读项目文件,撰写打磨申报材料,进行多轮校内汇报答辩,最终通过层层评审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国际化工作,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广大师生争取国外学习深造的机会。希望广大师生抓住大好机遇,树留学报国之志,为学
7月3日下午,我校首期教师工程实践出征仪式在培训楼C101会议室举行。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汪克付、人事处处长王兴,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戴跃伟出席仪式,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应用气象学院、自动化学院等相关领导及参加首期工程实践的教师参加仪式。 戴跃伟副校长强调了我校教师工程实践工作的培训目标和重要意义,希望教师通过工程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和科技服务的能力。 我校推进教师“工程化”领导小组常务副主任邱新法教授首先汇报了教师工程实践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详细解读了教师工程实践的实践任务、过程管理和考核管理等要求。 自动化学院王伟教授作为特邀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创新创业经历及感受谈到:“要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去,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要了解企业工程实际需求。能解决的问题,和企业技术人员一道提出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考虑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 大气科学学院孙博博士、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吴礼福副教授代表全体首期工程实践教师进行了表态发言,倡议所有参加工程实践的教师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努力提升自己,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教授知识、更好地找准研究方向,更加深入
7月2日下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郭剑波、副总经理(副院长)陈梅一行11人来校签署合作协议。校长李北群、副校长戴跃伟出席签约仪式并与中国电科院座谈,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科技处、科技产业处、研究生院、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戴跃伟副校长主持签约仪式。李北群校长对中国电科院一行来校签约合作表示欢迎。他全面介绍了我校历史缘起和当前办学规模、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情况。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气象事业不动摇的初心,传承发展、勇于突破、敢于创新。近年来,学校努力推进发展建设由单点突破到系统推进、协调发展的转变,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美誉度显著提升。李校长表示,南信大将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中国电科院依托南信大的人才、技术、科研成果,以及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配套政策等优势,推动电力气象科技产业的发展。郭剑波院长介绍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概况。他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境内雨雪冰冻、高温热浪、冰雹雷电和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呈现频率升高、强度增大的趋势,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6月27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英国雷丁大学举行推进合作签约仪式。签约仪式在雷丁楼N314室召开。英国雷丁大学代表团由雷丁大学副校长Vincenzo Raimo先生,国际教育与语言学院中国项目主任、雷丁学院英方院长李大国教授,国际教育与语言学院国际合作事务(中国和东亚区)负责人Martin McCarthy先生与雷丁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系Hong Yang博士组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雷丁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参加。副校级领导刘宣飞主持会议。李北群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Raimo先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表示南信大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担当,在“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加快推进国际化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国际化,在与雷丁大学的合作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希望进一步大力推进两校之间的强强联合。Raimo先生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像他在中国的家,南信大雷丁学院运行良好,在校生以及毕业生成绩非常出色,合作办学项目提升了两校的整体水平。Raimo先生进一步表示,南信大与英国雷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