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清晨,迎着朝露,文畅、文通、文达三条通道人流如梭。千余位南信大人汇聚风云剧场,参加学校2019年发展战略研讨会。有的教师从紧临地铁站、修缮一新的东苑南门一路走到风云剧场,一些暑期施工工程还在紧锣密鼓地扫尾,但“爆表颜值”已经初见端倪。来得早的与会代表在河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群英河畔散步;新引进的校园小公交“小蓝车”正在实习上岗;会场门口、尚贤楼前的草坪清新文艺,送来一阵夏末的清凉。229名中层干部、188名科级干部、38名高层次人才,561名副高及以上教师,将能容纳千人的风云剧场坐得满满当当。三天的时间,大家聆听报告、思考出路、碰撞观点,经历了一场内涵深刻、意义深远的研讨。“读懂关键词,激发新状态;任务更艰巨,跑出加速度”,这是与会者的切身感受。因势而谋,把“刀”磨得更快在历史的坐标上,今年的发展战略研讨会备受瞩目。这是学校提出“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的办学宗旨、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开放、协同、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来,召开的一场全面总结梳理大会。这也是在“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南信大甲子华诞即将到来之时召开的一场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
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作总结讲话校长李北群作闭幕结语华为公司作报告主席台分组代表汇报分组研讨管兆勇书记视察分组研讨会议现场
大会谋定蓝图,发展重任在肩。一场发展战略研讨会,标出了南信大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了未来十年愿景:冲刺全国50强、拿下大气科学世界第一、建成中国气象谷,南信大新一轮创业的考卷就此铺开。两年多来,南信大交出了一份有颜值、有气质的办学“成绩单”。“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快马加鞭,学校综合实力排名节节攀升,4个学科进入ESI前1%,本科招生录取分数再创新高,办学成效广受社会认可与好评。希望在望,未来已来。“50强”看似不近,实则不远。回眸往昔,把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能,一切证明我们有潜力、有能力、有底气、更有信心冲击这一目标。眺望前路,只要我们继续保持南信大“加速度”,推动内涵式建设不断走向纵深,上下一心攻城拔寨、合力攻坚,就一定能摘下这面“Flag”!“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高远的目标激发斗志、催人奋进。50强的新目标是任务书,也是动员令。当前学校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艰险越向前。十年目标,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电闪与雷鸣,而是一场考验决心和耐力的长跑。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又应以怎样的作为开启新征程?跨越冲刺!南信大给出了答案。跨越冲刺,既要
8月28日上午,我校与华为正式签约共建“华为ICT学院”。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签约仪式,副校长戴跃伟、华为江苏教育行业总经理杨文彬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校长李北群、华为人才生态发展部部长冯宝帅见证签约仪式,并为华为ICT学院揭牌。自我校与华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利用各自在技术、人才、行业等方面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智慧校园建设、气象现代化等领域开展了全面合作。此次华为ICT学院的建立是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进一步深度合作。双方将以华为ICT学院为合作平台,以国家“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七个方向进行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合作试点,着力提升我校工科水平。此外,双方将在教师工程化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其中,在教师工程化实践能力提升方面,华为将联合其生态企业为南信大提供教师工程化实践,全面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华为将定期选派项目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项目师资实训和培训,并在申请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组织教师的交流及研讨等方面和南信大开展合作。
8月28日上午,备受瞩目的“中国气象谷”再引8家企业签约入驻。共建签约仪式在我校风云剧场学举行。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硅谷亚洲创新研究院、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科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友山基金等企业将与南信大开展校企合作,签约共建“中国气象谷”。此次与我校签约的企业来自气象、环境、信息产业等高科技领域,不少企业在所属行业处于龙头地位。其中,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特一级资质企业;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是国有气象服务龙头企业、中国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是专门致力于气象、水文、生态和环境监测设备的开发、制造、系统集成、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占据国内市场气象仪器市场份额50%以上……自“中国气象谷”建设启动以来,已有二批共二十余家优质企业与我校正式签约。双方将创新合作模式,发挥各自在人才、研发、产业化等方面的优势,激活市场资源,共同致力于校企协同育人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国气
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校长李北群作报告副校长张永宏作报告《》我校与华为签约我校华为ICT学院揭牌气象谷入驻企业签约我校与江北新区社会事业局签约高层次人才推介会议现场
8月18日,历时三天的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在我校风云剧场圆满落下帷幕。闭幕式包括两个环节——竞赛TOP10团队竞演及颁奖典礼。经过激烈角逐和评审专家的严格评审,本届研电赛总决赛共评选出:技术竞赛类“研电之星”团队3名(分别是:空军工程大学—科技创芯队,作品《面向大数据传输的超高速PAM-4 串行发射机》;厦门大学—匠芯队,作品《基于微纳生物芯片的智能化即时健康检测系统》;南京大学—电闪雷鸣队,作品《高灵敏度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光电检测技术及其手持式装置》)一等奖67名、二等奖98名、三等奖111名、最佳论文奖14名;商业计划类:一等奖18名、二等奖31名、最佳路演奖3名、最具投资价值奖3名、最佳答辩奖3名、兆易创新、华为、TI、平头哥、ARM、新思科技、Mathsworks、Xilinx、睿赛德等企业专项奖共计62名。此外,组委会还评选出优秀指导老师奖89名,优秀组织奖34名。 我校参赛的6个团队中,5个团队获得一等奖,1个团队获得二等奖,排名江苏第一、全国第二,创历史最好成绩。 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
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造就人才,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1300余名“码农”的硬核对决,闪耀着智慧之光。我们全方位聚焦现场,七大亮点构成了这届赛事的多元化。亮点一:参赛热情空前高涨 本届大赛于2019年3月正式开赛,来自2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000余支队伍成功报名参赛。经过八个分赛区选拔,共有来自全国13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90支队伍,近1600名研究生和指导老师来到我校总决赛现场同台竞技,参赛学校和参赛选手数量都再创新高,可谓盛况空前。 在华东分赛区入围总决赛的16所高校42支队伍中,江苏省就有9所高校26支队伍,占华东分赛区一半以上。南信大作为东道主共有6支参赛队入围全国总决赛,是华东赛区入围决赛团队最多的高校。此外,参与本次大赛的研究生中“90后”占了绝大多数,以“90后”为主的创新创业生力军已全面发力,正在奋力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亮点二:大赛影响走向国际 此次大赛首次有境外高校参与总决赛,参赛队伍在地域分布上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为吸引更大范围的院校及研究生们参加研电赛,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进一步提升赛事影响力
校长李北群汇报我校“双一流”建设进展大气科学学院陈海山汇报学科建设工作
“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已在我校吹响号角!8月15日至18日,1300+名中国研究生将在我校展开一场巅峰对决,我校作为东道主共有6支参赛队入围全国决赛。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主办,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和我校承办。8月16日,总决赛将在我校风云剧场隆重开幕。 本届大赛于2019年3月正式开赛,来自2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000余支队伍成功报名参赛。参赛作品主要围绕“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通信与网络技术类”“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类”“人工智能类”“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七大主题,涵盖工业、交通、能源、医疗、农业、教育、旅游等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关系民生的重点应用领域。 经过八个分赛区选拔,共有360余支队伍将在我校总决赛现场同台竞技,参赛队员包括来自英国雷丁大学、台湾东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及我校等108所高校,涉及微电子、电子科学、计算机、通信、机械等专业的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