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2022级新生报到的第二天,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韦忠平、金自康带队走访迎新工作,看望慰问部分已报到新生。 校领导来到海洋科学学院学生宿舍,慰问湖南励志学生刘嵘浚。刘嵘浚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希望成为一名造福人类的海洋科学家。校领导关切询问其生活情况、入学感受,并送上暖心慰问品,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家庭和祖国。在硕士、博士研究生宿舍,校领导详细了解研究生们的研究领域和学习生活状态,希望同学们努力深造,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为科学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腾讯班宿舍、沁园40栋308有3名学生录取分数在600分以上,校领导对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介绍了腾讯班的师资、课程和实习实训情况,鼓励同学们发挥模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今年,我校京东班和沃特福德学院首次招生,校领导来到京东班宿舍,希望新生打好基础、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努力成为管理人才中的佼佼者。在沃特福德学院新生宿舍,李北群回溯了学校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的合作历史,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目标,向全球顶尖高校发起冲击。 在西苑新食堂“绿色通道”办理点,校领导详细了解学生资助办理情况,对周到
又是一年迎新季,9月11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迎来了8007名本科生新生和2690名研究生新生。他们带着满载的行囊,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与憧憬走入南信大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校长来接站,开启最美大学时光今年,二十多万大学新生来到南京逐梦启航。为了迎接萌新们的到来,由南京市委网信办指导,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携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8所高校共同推出了“遇见宁·最美大学时光——我们来接站”活动。“南京欢迎你们!你们的人生也将在南京、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迎来转折点、走向高光时刻。”11日上午,校长李北群来到南京南站,热情迎接2022级新学子,用“满满的仪式感”和“满满的诚意”对新生们的到来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南信大新生们一一与校长欢快地击掌,他们走上红毯、穿过城门,遇见了南京的底蕴与创新,遇见了南信大的热情与活力,也遇见了学校领导的亲切与关怀。“好暖心,是校长来接我们!”新生们和家长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的大学第一刻。欢迎新朋友,专属的南信大式“惊喜”轮番上阵在学校统筹组织和精心准备下,迎新工作早早拉开帷幕,师生员工们的细致准备,只为帮助新生们更快适应求学新阶段。“少一个都不
9月8日下午,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文斌一行5人来校走访调研,就中国气象谷建设情况,我校校企合作项目入住、相关科技产品研发等内容进行了考察交流。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党工委书记徐韬,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陈海山、刘博参加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中国气象谷相风台项目、中国气象谷主体项目、智能遥感工程研究院、校企研究院、光电研究院,详细了解中国气象谷建设情况及未来规划蓝图,听取了相关研究院的工作汇报及部分产业孵化进展情况。在听取介绍后,陈文斌指出,南信大近年来发展日新月异,培养一大批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学科特色突出,学校发展前景令人期待。江北新区相关部门要与南信大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好“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他强调,相关单位要提前谋划,推动相关工作落实落细落具体,确保中国气象谷顺利完工。李北群表示,一直以来,学校植根气象沃土,始终坚持特色发展不动摇,近年来,学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江北新区的关心和支持。未来,学校将依托中国气象谷平台,更好地汇聚气象类校企合作科研机构,开展气象产品、气象服务、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链研发,更好地服务地方和区域经
值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9日上午,我校在风云剧场隆重召开庆祝教师节暨新进教职工入职培训会,传承薪火,表彰先进,憧憬未来。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会议,荣休教师代表、受表彰教师、新进教职工,各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单位的教职工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马嫣主持。 “笃学以传世范,厚德而铸师魂。”在开场诗朗诵《师字颂》中,教师教育学院师生将“师”字的每一个笔画进行了声情并茂的解读,表达对教师的祝福和感恩。荣休教师视频《我们的故事》拉开岁月的序幕,描绘了荣休教师数十年坚守教育事业、与学校共奋进的美好回忆。 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作大会致辞,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校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为南信大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老教师、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2021至2022学年在立德树人方面获得各类荣誉的优秀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加盟南信大的180位新老师致以诚挚的欢迎。管兆勇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是南信大的立校之本、兴校之源,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要素。五年来,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凝结着全校教职
近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我校共获得全国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两项,全国一等奖数量位列全国参赛高校第八名,江苏省参赛高校第二名,参赛成绩创历史新高,我校并获得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本届大赛主题为“芯成大海,青春启航”,大赛以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并致力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工程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大赛共分为七个分赛区,七大赛道,20个杯赛,全国共300余家院校参赛,参赛队伍4000余队。本次大赛于3月份启动,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负责组织工作,我校共有21名指导教师组织了37支队伍报名参赛,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1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的11个杯赛的角逐,参赛队伍和所参与杯赛数量创历史新高。经过初赛共有21支队伍进入华东分赛区决赛,共获得分赛区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和三等奖7项,其中的8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8月22日,经过线上测试和答辩,我校共7支队伍获得全国奖项,获奖数量和获奖级别均远超大赛奖项平均获奖比例。我校参赛队伍获奖情况此次赛事优秀成绩的取得,得益
8月21日上午,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开幕仪式在我校东苑体育馆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国芯人工智能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上海灵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航天增材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恩智浦(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大赛承办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晓蓓,我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秘书处主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卓晴,清华大学教师王鹏,我校教务处、自动化学院负责人出席了此次开幕式。我校教务处处长马廷淮教授主持开幕式。本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515支队伍,赛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开幕式上,闵锦忠副书记代表大赛承办方致辞,他首先代表比赛承办单位和工作组向所有参赛人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介绍,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7月13日上午,2022年南京市领导干部高校专题(在线)培训——“典范城市建设与创新开放发展”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我校行政楼529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副处长王悦,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出席。仪式由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祁正新主持。管兆勇在致辞中对南京市委组织部给予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致以诚挚感谢,对来自南京市委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区的近百名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培训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六十余载办学历程和办学传统,介绍了学校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情况。他说,南信大是一所具有家国情怀的大学,长期以来,学校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为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美丽校园,重价值引领、重精神塑造的温暖校园。他勉励学员们通过培训学习,充分认识当前前沿性发展动态趋势,主动弥补知识结构短板和不足,为创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王悦对本期培训班顺利开班表示祝贺,对学校给予市委干部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组织表示衷心感谢和高度赞许。她表示本次线上培训方式打破时空限制,
由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体育局主办的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高校部棒垒球比赛于7月8日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拉开帷幕。我校棒垒球队参加本科院校甲B组比赛,历时三天,取得了三次零封对手,两次大胜的好成绩,最终从七支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勇夺冠军。本次比赛采取积分制。在首场比赛以一分之差惜败后,根据对各支队伍的胜负情况测算结果,我校队伍需要全部取得后续五场比赛的胜利才能取得冠军,如果再输掉一场比赛,我校队伍将直接无缘前三,形势极为严峻。连日的高温,逐日递增的比赛场数,从教练到队员,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身体与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比赛最后一天,日间最高气温达到了35°C。根据抽签顺序,我校队伍在上午八点、十二点、下午三点各有一场比赛,时间紧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酷热带来的体能消耗更是令人难以忍受,而且这三场比赛对于名次至关重要。队员们顶着烈日,拼尽全力,直面一支支传统老牌强队。最后一场比赛是我校棒垒球队迎战金陵科技学院队。金陵科技学院棒垒球队是江苏地区的老牌强队,屡次在赛事上夺冠,我校棒垒球队凭借滴水不漏的防守与强有力的进攻遏制住对方的进攻势头。比赛进行到第五局下半,对方进攻队员敲出一支三垒方向的快速地
7月9日至11日,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高校部游泳比赛在我校“水雲方”游泳馆举行。比赛在今天上午落下帷幕,我校斩获8枚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团体总分名列第二。比赛团体总分前八名分别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警官学院、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并列)。本次大赛由我校承办。共有来自全省29所高校的近400名运动员,用最饱满的热情和最激昂的状态迎接挑战,力争发挥出最好水平,赛出最佳成绩。本次比赛共设甲A、B组男、女子各18项,分别为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1500/800米自由泳、50米蛙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50米蝶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50米仰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4×100米混合接力、4×100米自由泳接力。 在9日上午额比赛中,我校戴畅宇同学夺得甲B组男子组1500米自由泳冠军,这也是本次比赛诞生的首枚金牌。1500米自由泳是典型的“铁人”项目,二十多分钟的耗时对体力、耐力和心态的考验是极大的。戴畅宇在开场就稳定
7月7日-8日,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度联合学术年会以腾讯会议的方式顺利召开,寇享学术同步直播。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我校王会军院士、副校长戴跃伟,以及国内外大气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共计6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由我校科技处处长张新厂主持。王会军在致辞中对本次学术盛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期待大气科学领域进一步交叉融合,携手向前,共同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和高水平科研平台发展。戴跃伟对长期关心和支持我校发展的与会嘉宾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对我校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提出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把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建设推向新高度。本次会议邀请到40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甘肃省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19家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