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2021年度高校科协综合能力评价等级结果,我校科协是全省96家参评高校中,获评五星级高校科协的5家单位之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推动全省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全面提升高校科协工作活力,加快高校科协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科协在助推科技创新、服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开创高校科协工作新局面,江苏省科协每年组织开展高校科协综合能力评价工作,对省内96个高校科协在繁荣学术交流、开展科普活动、推动校地联动、组织人才举荐、弘扬学风道德、积极建言献策、坚持依章运行等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自2012年成立以来,我校科协挂靠科学技术处,在学校党政领导支持下,在江苏省科协和高校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瞄准国家战略和区域绿色发展需求,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以“科技活动月”等品牌繁荣学术活动,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近年来,我校科协成功推荐中国科协和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6人,获批和再认定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3个,江苏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1个,江苏省科
7月1日,我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升国旗仪式。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出席。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主持。上午7时许,蓝天白云,天朗气清。英姿飒爽的国旗护卫队成员步伐整齐、铿锵有力,护送国旗入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全场师生庄严肃立,高唱国歌。管兆勇作题为《矢志不渝跟党走,砥砺奋进新征程》讲话。他回顾了近年来让人振奋鼓舞的国家建设成果,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征程所取得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之治”,凝练了我校六十余年来办学实践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说,同学们要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奋发有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彰显闯劲锐气,做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模范。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活动中,王尧带领自动化学院新发展师生党员代表进行入党宣誓,庄严入党承诺饱含着对党的热爱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自动化学院学生朗诵《青春誓言》,用铮铮誓言铭记“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使命与担当。全场师生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伴随嘹亮歌声,“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条幅升起,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6月30日,我校举行“七一”表彰暨“两优一先”代表座谈会。回顾一年来党建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果,通过选树典型、鼓舞士气,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广大党员担当作为。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出席。管兆勇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为学校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党员、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管兆勇总结了过去一年党建工作的成绩,并指出了党史学习教育要做好的三个方面:根本是要认认真真悟思想,重点是要兢兢业业办实事,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开新局。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党旗引领”“党员在先”是学校寻求跨越式发展、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管兆勇提出三点期望:一要办有使命的大学,要突出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提升立德树人的能力本领,坚定世界一流的担当魄力。二要建有作为的组织,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本领提升。三要做讲奉献的党员,要坚定信念、服从大局、履职尽责、廉洁自律。管兆勇说,大家要倍加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奋发有为、再立新功,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意识、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
6月27至28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专家组通过线上方式对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现场认证考查。专家组成员大连理工大学张晓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廖晓钟教授、燕山大学齐跃峰教授、恩德斯豪斯(中国)自动化有限公司王卓军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戈宝军教授、天津大学李卓教授、山东建筑大学邵明辉副教授,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出席。线上考查见面会上,管兆勇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成果等基本情况。他说,学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坚持国内国际认证标准“双轮驱动”,积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工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加强一流工程人才培养和本科专业建设,各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完善改进,并形成一定的特色。学校将以本次联合认证为契机,全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聚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南信大特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本科人才。专家组就自评报告和补充报告中存疑的问题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负责人进行了现场询问。相关人员就专家提出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订、课程体系设置、持续改进机制、教学质量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
近日,由王会军院士牵头编著的《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的变化及成因》在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的变化及成因研究”的项目专著,汇聚总结了该项目实施期间研究团队的创新研究成果。“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的变化及成因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第一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由王会军院士牵头,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六家单位的近40位专家组成研究团队,紧密围绕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高温、干旱、低温、暴雪、极端降水与洪涝)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成因以及极端气候变化的预测预估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该项目于2016年启动实施,2021年结题,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在项目实施中期因项目推进良好、实施成效显著,项目团队还被评为“项目执行优秀团队”。本书内容涵括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的年际年代际变异规律和物理机制,极端气候预测新理论新方法与应用,极端气候未来变化预估等。这些成果揭示了中国北方极端气候年际和年代际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主要物理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构建了中国北方极端气候变化机制的概念模
6月23日,我校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党委巡察工作总结会议。校党委书记、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管兆勇,校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周乃贵出席。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主持会议。管兆勇对本届校党委开展的巡察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他表示,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工作方针,立足实际、积极开展校内巡察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到实处,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2018年下半年开展首轮巡察工作以来,已经完成七轮巡察工作,巡察二级党组织34个、涉及中层单位63个,巡察工作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实现了本届党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管兆勇表示,本届校党委开展巡察工作成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安排部署有力;二是加强基础工作、提升巡察质效;三是加强问题导向、发挥利剑作用;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巡察工作能力;五是加强督查督办、做实下半篇文章。同时,管兆勇还指出了巡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把握政治属性、队伍专业化建设、发现问题能力、巡
6月23日,我校召开专题党建工作例会,传达省综合考核工作中党的建设方面相关部署要求,分析当前考核形势,深入研究推进下一步工作的举措。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监察专员周乃贵出席。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党群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综合考核“指挥棒”作用,紧抓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党建有效地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省综合考核蝉联第一等次。管兆勇表示,要紧抓考核这一抓手,充分认识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研究考核方案清单,紧盯考核目标,吃透指标、深入研判、逐项对照,确保方向不偏、工作到位。要坚持问题导向,落细落实落小党建工作,按照规范,及时留痕,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成果,有效促进党建责任制的落实。要定期小结,坚持以“考”促建、以“考”抓建,重在建设,完善制度设计,让考核“指挥棒”更加科学,切实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活力。要正确对待考核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在考核中整改落实,在考核中推动发展,以高质量考核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力推进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金自康传达了20
强校兴区,人才为先。为加快落实中央和省市人才工作战略部署,推动江北新区成为创新名城先导区和人才建设高地,发挥我校科教融合和“人才蓄水池”优势,引进储备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6月19-21日,我校联合江北新区共同举办“智荟江北”人才工程之龙山论坛。6月20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我校尚贤楼前广场举行。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其坤、江苏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宋海江,我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国家级人才代表出席活动。此外,来自美国杜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的200多名青年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了此次论坛。开幕式由校总会计师胡明保主持。管兆勇在致辞中对前来参会的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底蕴深厚、实力强劲的大学,被誉为“气象人才摇篮”,是一所学科齐全、平台卓越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学科评估中均获评全国第一和A+等级。学校始终把习总书记“八个坚持”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通过拓展人才
6月16日下午,我校与安徽省气象局就金牛湖大气-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基地一期建设规划举行汇报会。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汪克付出席会议,科技产业处处长王军主持。 管兆勇对安徽省气象局和地方政府等多方给予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立足学科优势,建设金牛湖综合观测基地,既是学校建设一流学科、搭建支撑平台、促进人才培养的强烈需求,同时也能够为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安全、推动环境协同治理提供基础性综合观测资料支撑,对国家气象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在校本部大气观测场受到环境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建设一个能够实施野外大气-生态系统综合观测的基地。他说,观测基地应当如何建、能不能建好、能否符合规范要求,不仅仅在于学校,气象部门更有发言权,恳请与会的气象部门领导给予宝贵建议和大力支持。 汪克付表示,在双方上一次视频会议之后,安徽省气象局对金牛湖观测基地建设事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落实和推动相关工作,并就此前双方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一一进行了简要说明。他对双方联合建设研究平台表示肯定,并围绕基地建设提出具体建议,表示省局将会全力配合南信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14号),我校17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双万计划”实施以来,我校共46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占学校专业总数的61.3%,占学校符合申报条件专业(有3届毕业生的招生专业)总数的92%;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占学校专业总数的40%,占学校符合申报条件专业总数的60%。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入选专业为:金融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气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财务管理、数字媒体艺术;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入选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日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来,经过三轮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