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工作制度,完善联谊交友、参政议政、意见表达、作用发挥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外人士作用,9月11日上午,我校举办“同心沙龙”教师节联谊恳谈会。全体在校校领导、党委常委及所联系的党外代表人士30余人参会。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大梅主持。校长李北群向与会党外代表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学校跨越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担当作为和管理创新,更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勇于担当,通过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的发展未来可期、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集聚更多智慧、发挥众志成城合力,开辟差异化发展新赛道,跑出新时代发展加速度。他希望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谊,增进交流、集思广益、汇聚力量,更好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与会党外代表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并作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党外知识分子在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提质增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成长成才、作用发挥,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创造条件支持党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为提升新聘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指导能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适应新时代下研究生教育发展要求,9月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度新聘研究生导师培训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来自全校2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联培单位的200余名新聘导师参加培训。培训会由研究生院院长陆振宇主持。校长李北群为本次培训会致辞,他回顾了45年来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从立德树人、导师职责、培养质量、学科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脉络、基础、路径与成效。他表示,新时期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广大研究生导师赋予了新使命,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结合点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希望各位新聘导师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和指导观念,进一步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鼓励新聘导师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遵循研究生成长规律,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本次培
清风送爽,秋光为序。9月9日至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迎来7500位本科生新生和2821人研究生新生。他们心怀憧憬与理想来到南信大校园,迈向人生的新起点,开启人生的新征程。乘秋风赴秋约,萌新来报到迎风飘扬的道旗、温暖贴心的指示牌与条幅、精心布置的迎新展板......“这是我想象中南信大的模样!”商学院新生曹丹琦在畅通无阻的“新生专车”上,感受迎校园的第一视角。热烈与美好的迎新氛围,充分展现我校准备工作的“精度”与“温度”。扫码签到、领取资料、入住宿舍......教师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候乐岩同学与父母一同自驾前来报到:“每一道迎新流程,我们都与红色‘小马甲’撞个满怀。”秋阳下,南信大志愿者全点位准备萌新们的到来,为新生报到工作提供暖心“加速度”。同时,金牛湖园区也迎来了800余名新生。活泼灵动的吉祥物牛牛,奖品丰厚的转盘互动,让园区计科1班的瞿康松留下了美好的园区初印象。作为退役士兵的他是当地天长人:“来到家门口上学,我感到非常亲切,也很自豪!”带着奶奶来逛校园的吴奥庆同学说:“进入大学,进入人生的新起点,奶奶是最高兴的那个人!”迎你来“信”,出新更有“心”在学校对迎新工作
为热烈庆祝第39个教师节,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行稳致远,9月7日-8日,我校分别召开了教授和青年教师座谈会,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和校长李北群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周显信主持。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气象局向我校发来贺信,向我校气象教育工作者以及全国气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敬意。贺信中提到,气象教育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新时代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希望学校继续大力支持气象教育事业发展,引导气象教育工作者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宏伟志向,为培养高水平气象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7日上午,我校在风云剧场隆重召开庆祝第39个教师节暨新进教职工入职培训会,传承薪火,表彰先进,憧憬未来。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会议,荣休教师代表、受表彰教师、新进教职工,各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单位的教职工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李北群主持。桃李芬芳,教泽绵长。开场的合唱《老师,我总是想起你》声情并茂、真挚感人,我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们用歌声诠释了对教师的祝福和感恩。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在大会上致辞,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校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为南信大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老教师、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2022至2023学年获得各类荣誉的优秀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向入职南信大的180余名新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欢迎。管兆勇指出,近年来,我校的发展步伐始终和国家需求、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频共振,学校党委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在谈到教师们未来发展的时候,管书记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钻研精深学问,勤修仁爱之心。他表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南信大人干事创业的舞台将更加广阔,学校将更有能力、更有底气扛起高等教育
我校王会军院士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会于9月3~4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的130余名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以团队的形式对取得的总体研究进展和代表性成果进行了汇报和交流。由项目骨干杨崧教授、罗京佳教授、戴永久院士、李天明教授和王会军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依次报告了自项目实施以来各自在季风系统动力过程与机理、海气相互作用与ENSO动力学、陆气相互作用与区域气候模拟、季节内振荡动力学与延伸期天气预报,以及年际-年代际气候预测方面的取得创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汇报交流环节后,还对各团队的未来工作计划、团队间协同研究、创新成果凝炼、成果共享与交流机制等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和布置,为中心未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是江苏省,也是大气科学领域获批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该项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牵头,与中山大学联合申报,于2020年获批,执行期五年。项目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教授,项目骨干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永久教授,及国
9月2日下午,作为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十大高峰论坛之一的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此次论坛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办,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协办,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承办,国内外嘉宾及专家200多人围绕“气候变化与新能源”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谈绪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主席刘泽洪、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出席并发表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等专家和学者分别作专题报告。校长李北群出席论坛,我校党委校长办公室、科技产业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也参会。论坛上,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与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助力中国气象谷建设。根据协议,三方将深化协会、高校、产业园区气象科技合作交流,推动气象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新一代气象成果转化合作样板示范,形成国内领先的未来气象科技创新示
9月5日,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省委第十八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吴建华到会指导并讲话。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作总结报告。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北群主持会议。管兆勇对主题教育开展情况作全面总结。他表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各项具体要求,在省委主题教育第十八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学校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落实好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他就总结好主题教育成效、进一步落实转化好主题教育成果提出意见。一是全面总结主题教育成效。严格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根本任务,围绕实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具体目标,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突出“四紧”“四新”,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二是深化认识主题教育经验。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要务必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全校党员干部全面接
8月30日,华为公司副总裁、公路水运口岸智慧化军团CEO马悦一行来校,与我校华为实验班学生举行见面会,并就推进科技成果合作开展交流。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陈海山出席活动。 明德楼N105教室里,华为实验班学生齐聚一堂,以热烈掌声欢迎马悦一行的到来。见面会由陈海山主持。 李北群向华为公司对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和对华为班学生的关心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建设,华为实验班已经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代名词,成为产教、科教融合的标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方整合优质资源,由校内外专家和华为公司研发人员共同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相关课程,给予华为班学生更大的自主成长空间和升学就业的政策支持。李北群说,近年来双方合作日趋深入,成立了华东地区高水平大学中的第一所华为ICT学院,开设ICT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让全校师生获益匪浅。同时也带动了全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们在ICT全球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名列前茅。他表示,华为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一面旗帜,是民族工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代表,希望未来不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双方的产教、科教融合,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