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一行来我校调研。省政府副秘书长巩海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气象局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副校长袁林旺,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副校长陈海山陪同调研。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副校长马嫣、刘博参加调研汇报会。汇报会由管兆勇主持。胡广杰一行实地考察了中国气象谷相风台,我校智能遥感工程研究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详细了解了学校打造“气象数据研发应用特区”与“气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相融合的创新生态情况,以及在激光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气候系统预测研究等方面工作。在调研会上,陈海山汇报了我校建校以来始终植根气象、担当使命、创新发展的历程,重点介绍了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以“气象+”“+信息”学科群为抓手,通过创新多元协同共建模式、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丰富多元的国际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国际胜任力等举措,取得了事业的飞速发展。未来,学校将继续践行一流学科使命,积极申请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使南信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会军在会上对我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筹建的气候与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
8月20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吴伟仁一行来校调研指导,并出席天都-大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筹建汇报会(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深空探测实验室成果转化与推广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于新文,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深空探测实验室执行主任关锋,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副校长陈海山出席汇报会,会议由陈海山主持。 会上,管兆勇对吴伟仁院士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发展情况。他说,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南信大坚持特色办学,以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梯队。他表示,作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的成员之一,学校高度重视深空探测领域的科学研究,持续积极推进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希望与深空探测实验室携手,共同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开展科技攻关,共同探索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服务航天重大工程贡献南信大力量。 我校科学技术处、国防军工科研处处长章炎麟代表学校汇报了联合实验室的筹建方案,介绍了联合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基础、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与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后进行了深
在可视化中心听取相关单位汇报检查理政楼改造情况检查教工食堂改造和开学准备工作检查人才公寓3期工程进度电子设计竞赛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
8月17日,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长李北群带队赴中国气象局进一步推进局校战略合作。管兆勇书记、李北群校长、刘博副校长拜会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陈振林祝贺全国气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成功召开,对我校主动牵头联合相关院校推动设立气象专业学位表示十分赞许,对我校积极承担气象教指委秘书处工作,尤其是为办好此次会议所作出的努力表示充分肯定。刘博副校长带领党校办、科技处负责人拜会了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熊绍员,汇报了我校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气象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进展情况。深入务实开展局校合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重要举措。南信大始终不忘建校初心,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主动服务中国气象局。今年4月4日,我校参加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工作会议,李北群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并当选为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首批副主任委员。会后,我校第一时间对标对表《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局校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气党发〔2023〕38号)18个方面的指导意见,出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落实《中国气象局关
8月17日,全国气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气象教指委”)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洪大用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司长王志华主持气象教指委成立大会,我校校长李北群主持气象教指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副校长刘博出席会议。气象教指委全体委员,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16所高校的代表,中国气象局相关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会。洪大用司长指出,教育部一直重视气象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气象专业学位的设立是一件大事,是作为人才培养供给方的教育部门,主动适应知识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推动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件新事,从原来单一的学术学位转变到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同时更加强调建立新的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更是一件难事,如何进行目标定位、创新培养模式、评价培养成效等,都是教育部最为关切的问题。为此,要尽快明确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气象教指委的成立对推动气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至关重要,要发挥好参谋、咨询、指导、引领
8月10-13日,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东莞理工学院举办。经过为期4天的激烈角逐,评审专家严格评审,我校参赛的11支队伍,斩获一等奖6项(一等奖数位列全国第一)、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优秀论文奖1项,技术类竞赛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三。111小队作品“面向高压输电线路的螺栓紧固带电作业机器人”入选全国总决赛TOP10,庄建军等6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我校也荣获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奖。近年来,我校在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中,技术类竞赛一等奖获奖数已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前四(2020、2023年位列全国第一)。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由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承办,于2023年3月正式开赛,全国八大赛区共有来自33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289支队伍参赛,参赛作品覆盖“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通信与网络技术类”“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类”“人工智能类”“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华为6
2023年8月8-10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我校商学院承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暨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召开。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教育部物流教指委主任、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导黄有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任豪祥,我校校长李北群,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二级调研员郭新宇,物流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北京物资学院原副校长何明珂,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教育部物流教指委副主任赵林度,教育部物流教指委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志学,教育部物流教指委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院长张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教育部物流教指委秘书长郭肇明,教育部物流教指委委员、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乔均,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常务副会长侯普,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余玉刚,国网物资公司副总信息师刘明巍,一汽物流有限公司智能物流技术研发院高级主任师高跃峰等领导出席了大会。本届研讨会以“服务战略融合发展共创一流”为主题,围绕物流与供应链专业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8月7日,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一行5人来访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金自康、副校长马嫣会见了代表团成员,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文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谈。李北群对香港浸会大学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重点阐释了学校的学科特质、开放办学理念和创新发展举措。他表示,希望通过交流洽谈,进一步拓展两校在学术科研、学生培养、教师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周伟立简要介绍了香港浸会大学的发展历史及与内地高校合作情况,对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卓越成就表示肯定和赞赏。2022年两校已签署校际合作交流协议书,他期待在此合作框架下,两校深化务实合作,精准推进各项交流合作项目。马嫣副校长和周伟立副校长代表两校签署了《香港浸会大学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交换计划协议》。随后,周伟立副校长一行参观了我校气象台和见山园。李北群讲话周伟立讲话签署协议
8月7日下午,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江苏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严明良,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陈海山出席座谈会。会议由陈海山主持。李北群首先对庄旭东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自划转地方以来创新发展取得的办学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绩。五年来,学校气象人才培养规模翻番,培养模式更加多元;持续拓展气象学科外延,加强与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应急管理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不断推动气象产业化,通过中国气象谷等平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无缝衔接;积极推动中国气象走向国际,在教育培训、人才交流等方面成效显著。他希望能与广东省气象局携手,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人才互访等方面开展更进一步的合作,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贡献南信大力量。庄旭东表示,看到母校发展日新月异,自己感到非常激动和振奋。他感谢南信大多年来为广东气象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层次气象人才。他说,广东省是首批气象现代化试点省,近年来通过“智慧气象”建设将气象融入各行各业。大力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推进粤港澳大湾
为深入推进我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合作办学,突出拔尖人才培养特色,优化培养方案,我校于8月5日上午在行政楼527会议室召开“社科大-南信大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这是我校就该培养方案进行的第三次论证会(此前两次分别在7月31日和8月3日召开)。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乔均教授、《江海学刊》原总编韩璞庚研究员,我校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马嫣,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李北群主持。李北群首先致辞,他对两位校外专家参会指导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对所有参会人员在暑假期间辛勤工作表示慰问。他简要介绍了我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合作办学的过程,表示与社科大合作办学对于全面推进我校拔尖人才培养乃至学校文科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相关负责人要将合作办学工作落实落细,从凝练培养方案理念、优化学分设置、细化运行方案和控制运行质量等方面进行汇报。文学院、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和法政学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对标国内相关专业的顶尖院校,汇报了各合作专业的培养方案特色、学分设置优化思路、运行预案和质量控制措施。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突出大数据财务特色,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突出科技金融特色。参会人员就师资的遴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