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大变局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论坛暨南信大新加坡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新加坡研究中心、国别与区域文化研究院承办。这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区域国别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管兆勇,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韩骏公参,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罗林主任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领导班子以及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参会。开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主持。管兆勇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面临新机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特色开放、协同规划战略理念,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地推进学科体系建设,与全球高校积极开展交流合作。管书记指出,南信大新加坡研究中心建设成果获广泛认可,为推动中新各领域合作发展做出了贡献。韩骏公参在致辞中强调,区域国别研究应清晰定位研究对象,密切关注新加坡的教育模式,为我国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提供有效借鉴。罗林主任指出,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建设成效显著,应设立新
12月17日,大变局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论坛暨南信大新加坡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新加坡研究中心、国别与区域文化研究院承办。这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区域国别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管兆勇,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韩骏公参,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罗林主任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领导班子以及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参会。开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主持。管兆勇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面临新机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特色开放、协同规划战略理念,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地推进学科体系建设,与全球高校积极开展交流合作。管书记指出,南信大新加坡研究中心建设成果获广泛认可,为推动中新各领域合作发展做出了贡献。韩骏公参在致辞中强调,区域国别研究应清晰定位研究对象,密切关注新加坡的教育模式,为我国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提供有效借鉴。罗林主任指出,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建设成效显著,应设立新
12月1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大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潘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星,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文斌,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道俊,省气象局政策与法规处处长韩正国,南信大党委书记、校长李北群,总会计师胡明保,副校长韦忠平、金自康、朱大梅、吴攀等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刘明教授发来贺信。李北群致欢迎辞。他说,瞄准和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顺应科技发展前沿,今天南信大正式成立集成电路学院。这是南信大自觉肩负和牢记一流学科建设的使命担当,也是学校主动助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集成电路学院基础坚实、底蕴深厚,未来将聚焦学科交叉,积极构建本硕博一体化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彰显产教融合和共建共享,致力不断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平台资源的要素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更高质量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自主创新发展。李北群致欢迎辞。他说,瞄准和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顺应科技发展前沿,今天南信大正式成立集成电路学院。这是南信大自觉肩负和牢记一流学科建设的使命担当,也是学校主动助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
2023年12月14-15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光学信号传输与处理“战略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研讨会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副主任何杰出席会议并致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刘博致欢迎辞。 何杰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先进的光学信号处理与传输技术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信息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手段。 当前,光学信号处理与传输技术正朝着多维度调控功能化拓展、精度提高和效能优化等趋势发展。希望与会专家针对通信、传感、计算、测量等各领域对光学信号传输与处理提出的新需求,梳理多维、多域、多模态、多材料体系下的关键问题和核心软硬件技术,凝练核心科学问题,在交流研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该领域的发展提出战略性意见和建议。刘博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色、协同、开放”的发展理念,对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及与会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本次研讨会围绕光学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基础科学问题、成果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安排了12个专题报告和圆桌论坛集中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光学信号传输与处理
2023年12月14-15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光学信号传输与处理“战略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研讨会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副主任何杰出席会议并致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刘博致欢迎辞。 何杰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先进的光学信号处理与传输技术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信息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手段。 当前,光学信号处理与传输技术正朝着多维度调控功能化拓展、精度提高和效能优化等趋势发展。希望与会专家针对通信、传感、计算、测量等各领域对光学信号传输与处理提出的新需求,梳理多维、多域、多模态、多材料体系下的关键问题和核心软硬件技术,凝练核心科学问题,在交流研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该领域的发展提出战略性意见和建议。刘博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色、协同、开放”的发展理念,对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及与会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本次研讨会围绕光学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基础科学问题、成果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安排了12个专题报告和圆桌论坛集中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光学信号传输与处理
12月12日,安徽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陆林一行来我校交流。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出席座谈会,总会计师胡明保主持。双方围绕党建工作的思路举措、事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机制等开展深入交流。 管兆勇对陆林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全面推进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有关情况。他表示,学校发展的根本在党建,学校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近年来招生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引培卓有成效,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整体办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学校形成良好政治生态,干部队伍活力迸发,全校上下展现出“积极向上,勇于担当,求进争先”的精气神,干事创业氛围十分浓厚。他指出,两校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双方进一步增进了解,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陆林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很多工作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向我校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安徽工业大学的建校历史、办学特色、学科建设等情况,同为行业特色高校,安工大近年来坚持学科特色
12月9日下午,以“追梦来‘扬’、‘州’到爱才,期待有‘宁’、向‘扬’而来”为主题的南京—扬州青年人才协同发展推介会在宁举行。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应邀出席并致辞。管兆勇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学科布局和建设成果、就业“六大质量工程”和人才培养成效,阐述了扬州作为“创新引领、产业兴旺”好地方的国省战略叠加优势和历史文化积淀。管兆勇表示,扬州与南信大产业专业方向高度契合,是南信大产学研合作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地。近几年,累计超1000名南信大学子在扬州就业,学校先后选派7名优秀人才挂任扬州科技镇长团团长、团员,双方合作基础坚实、成果丰硕。近期,南信大扬州经开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即将签约落地,南信大江苏校友会年会筹划在扬州经开区举办,南信大扬州研究院也正在推进过程中,双方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实在、越来越融洽。我们将秉承开放双赢的理念,全面深化与扬州的交流合作,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努力打造校地合作的典范。他说,我们相信,扬州的一腔热忱,一定会赢得广大青年人才的“奔赴”,而“双向奔赴”一定会共同谱写扬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推介会上,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作城市推介。我校与扬
12月9日下午,以“追梦来‘扬’、‘州’到爱才,期待有‘宁’、向‘扬’而来”为主题的南京—扬州青年人才协同发展推介会在宁举行。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应邀出席并致辞。管兆勇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学科布局和建设成果、就业“六大质量工程”和人才培养成效,阐述了扬州作为“创新引领、产业兴旺”好地方的国省战略叠加优势和历史文化积淀。管兆勇表示,扬州与南信大产业专业方向高度契合,是南信大产学研合作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地。近几年,累计超1000名南信大学子在扬州就业,学校先后选派7名优秀人才挂任扬州科技镇长团团长、团员,双方合作基础坚实、成果丰硕。近期,南信大扬州经开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即将签约落地,南信大江苏校友会年会筹划在扬州经开区举办,南信大扬州研究院也正在推进过程中,双方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实在、越来越融洽。我们将秉承开放双赢的理念,全面深化与扬州的交流合作,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努力打造校地合作的典范。他说,我们相信,扬州的一腔热忱,一定会赢得广大青年人才的“奔赴”,而“双向奔赴”一定会共同谱写扬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推介会上,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作城市推介。我校与扬
12月9日上午,我校举行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建的云雾物理实验室开工奠基仪式。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院长朱小谦,副院长王举,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副校长陈海山,国防科技大学和我校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出席奠基仪式。仪式由副校长陈海山主持。朱小谦表示,非常感谢南信大大力支持云雾物理实验室的建设,该实验室是双方不断深化合作、互相支持的有力见证。南信大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在气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双方单位在云雾物理机理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深耕不辍,通过共建实验室,对于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气象科技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希望两校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各单位同心协力,争取早日竣工。管兆勇表示,自2020年两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云雾物理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合作层次。双方单位要强强联合,共同发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应用示范基地。他强调,要加强校内外高效协同,严格管理工程建设,全力做好保障,保质保量,如期交付。双方学校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依托该实验室平台开展系列科学实验,实现
12月10日,2023年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陈文斌,江苏省气象局副局长唐红昇,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主任骆斌,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金莹出席并讲话,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致欢迎辞;江苏海洋大学副校长马廷淮,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卢苇,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院长吴中海,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朱惠彪,东软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印杲,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赵雷,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刘嘉出席本次会议;我校科技产业处、教务处、发规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省内兄弟高校、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校科技产业处处长王军主持。管兆勇向莅临我校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学校党委重视并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打造“气象+”“+信息”两大学科品牌,建成了以大气科学为引领,精品工科和社科文管全面发展的“一体两翼三维”学科体系,同时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江苏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培养特色化“高精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