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继续教育函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召开。副校长闵锦忠出席。闵锦忠对各专业学院给予学校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和协作表示感谢,随后简要介绍了首次成立继续教育函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背景和工作要求。他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和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继续教育内容、方法和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探索,不断提升学历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耿焕同通报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课程综合考试组织方案、大纲制定、函授在线课程、教学计划等进行了说明和解读。各委员会成员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意见。各委员会成员、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等参加。
11月17日,我校召开第二期年轻干部培训班专题研讨交流汇报会,四位学员代表在前期各小班充分研讨的基础上作交流发言。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出席。会上,地理科学学院教师陈铁喜、文学院教师方艳、化学与材料学院教师邵高峰、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张海分别围绕“加强交叉科学研究,助力我校战略发展”“立足岗位守初心 笃志力行建新功”“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厚植根基,全面发展,培养一流人才——南信大通识课程改革与创新”等主题作了交流发言。王尧在点评中肯定了我校年轻干部培训班的成效以及学员代表交流汇报的内容,并针对各班的汇报题目、阐述内容等进行了细致、精准地点评,逐一指出优点与不足。点评中既有关于汇报题目的推敲、指导,也有如何聚焦具体问题开展研究的方法、建议;既分享了关于课程思政实践探索方面的思考与体会,也提出了对通识教育改革创新的见解与感悟。王尧说,用心上课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基础,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传授丰富的知识,更需要以生动的语言开展深入人心的教育,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学员们要经常、主动聚焦学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思想逐渐深刻、素养不断提升,早日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党委常委、组
11月6日,第一届计算病理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我校副校长戴跃伟出席。开幕式上,戴跃伟致辞。他对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与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情况,以及我校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队伍和方向。国际计算病理学领域著名学者美国凯斯西储大学Anant Madabhushi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北京医院刘东戈教授、我校自动化学院与医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龙山学者王向学博士作报告。中国药科大学来茂德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步宏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北京医院刘东戈教授等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历任主委,以及其他专家学者就计算病理领域的未来发展和展望进行圆桌会议讨论。医学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与医学的交叉领域,我校在此领域的发展和布局顺应了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时代主题。我校医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计算病理研究的团队之一,目前已经在国际医学图像顶尖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本次研讨会由我校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承办,是国内首次举办计算病理学术研讨会。会议采用线上直播方式,来自各地临床医院
我校 14 项课题获 2021 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 近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公布了 2021 年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评选结果, 我校有 14 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重中之重课题 1 项、重点课题 3 项、一般课题 11 项。 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建设,是为了引导高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 着力研究和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 难点问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培育优秀教学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我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步伐,结合学校 教育教学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机制、途径、方法及评价,一 流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改革、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等方面问题研究,研究形成具有我校 特色的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新亮点,不断凝炼改革成果,积极培育教学成果。我校将教改 研究纳入本校教学工作整体规划,加强对立项课题的管理指导,为课题顺利开展创造良 好条件。学校将以此次获批立项为契机,加
近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名单和第九批出版名单的通知》(苏高教会[2021]39号),共确定2021年立项建设重点教材504部。我校共有12部教材获得立项建设,其中新编教材11部,修订教材1部。立项总数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并列第二位。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严把教材建设质量关,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积极推进“三百工程”和多载体多形态教材建设工作,注重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结合,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同时,修订教材建设和选用管理办法与教材建设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和激励教师参与高水平教材的建设,形成了国家规划、省级重点、局校(校企)共建、校级立项等多位一体的教材建设体系,成效显著。近五年来,我校共有55部教材获省重点教材立项,位于省属高校前列。这些成果将助力推动我校教材建设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1月9日下午,我校在滨江楼报告厅举行2021年“瑞华春雨助学金”发放仪式。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史兆荣、高校资助部主任黄洁、项目经理赵晓娟莅临活动现场,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出席仪式并讲话。我校2021年瑞华春雨助学金受助学生代表及各学院学生资助工作负责老师参加了发放仪式。发放仪式由校学生工作处处长李健主持。李健介绍了我校2021年瑞华春雨助学金评审情况。在8月至10月期间,学校通过学生申请、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校评审委员会审议、全校范围内公示,共评选产生80名2021级家庭经济困难本科新生获得此次瑞华春雨助学金。史兆荣对学校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对前期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详细介绍了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的基本情况,以及瑞华春雨助学金设立的初衷和过程。他希望受资助学生端正生活态度,规划好大学生活;努力学习,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播种爱心,在未来开花结果。发放仪式上,领导嘉宾为获得资助的学生代表颁发了助学金,获资助学生叶彤代表受助学生发言,号召大家懂感恩、不辜负、砥砺奋斗、成长成才、延续爱心,回馈祖国、社会和学校。王尧代表学校对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表示衷心感谢,并
11月10日,校第八届教职工趣味运动会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出席,校工会主席徐萍主持开幕式。王尧在致辞中说,健身是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为了增强全校教职工健康意识、提高身体素质、打造高品质生活,学校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营造了校园健康生活的浓厚氛围。趣味运动会是全校教职工文体活动的一场盛会,旨在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培育大家的运动兴趣、激发进取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是新时代倡导全民健身的生动实践。希望广大教职工在趣味运动中,体验合作与竞争的乐趣,展现乐观与奋发的风貌,奋战学校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为我校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辉煌。趣味运动会在一杆旋风跑中拉开了序幕,接着依次进行趣味接力赛、巧渡金沙江、四向拔河。运动会现场气氛热烈、轻松欢快,整个活动过程惊喜不断、精彩连连。最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获团体第一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并列第二名,体育部获第四名,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获第五名,自动化学院获第六名,大气科学学院、法政马院联队并列第七名。本次活动由校工会主办,共有26支代表队1100余名
11月9日下午,法政学院2018级行政管理1班召开“成长中的那些事——考研与人生规划”主题班会,班会由班主任、副校长韦忠平主持。韦忠平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毕业出路,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坚持奋斗,实现自身价值。他说,奋斗是永恒的主题,大家不管是选择考研、考公考编、就业、创业或者出国,都无所谓对错,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离不开奋斗。人生应当如同过天桥一般先上后下,只有努力攀爬才能看见更多更美的风景;其次,同学们应当对未来充满信心,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人生应当和时代一起,做时代的弄潮儿,在人生路上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阳光总在风雨后;最后,要遵纪守法,坚守底线是为人之本,只有坚守底线才能实现真正人生自由。会上,大家逐一汇报了自己目前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考研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未来人生规划的各种困惑。法政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朱文镇结合自身经历,为同学们的未来规划提供了新的参考,并表示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之余要注重身体锻炼。此次班会让同学们不仅有了更加清晰的人生规划,而且对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忘初心,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前进。班会现场
11月10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应邀为我校第二期年轻干部培训班作专题报告。全体学员参加培训。王尧的报告主题为“中青年干部素质与能力提升”,报告以学校发展的“八新”特点为切入点展开,首先分析了学校中层干部如何做好角色转换、现实的管理问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中层干部的主要特征等问题。接着,他着重以管理学理论为指导,引经据典,对中层管理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读与剖析,并以自身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和生动的案例,向学员们讲授了中层管理干部需要提升的基本能力。最后,引导学员对照 “判断年轻干部是否成熟的几条标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培训报告既有高度、深度,又有广度、温度,启发大家理性思考,引领学员创新担当,使学员感到受益匪浅。报告会后,王尧还应学员的请求,向大家推荐了管理学相关阅读书目,以帮助学员更好地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11月8日上午,副校长江志红带队赴我校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座谈,调研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产教融合相关工作。无锡学院校长张永宏、副校长曹广喜参会,会议由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袁敏主持。张永宏表示,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对推动两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对接、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发展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无锡学院将在人员、场地、经费、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建议:一是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好过程管理;二是支持研究生开展各类创新实践项目;三是探索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做好产教融合、实习课程开发、资源建设等工作。江志红感谢无锡学院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南信大一直秉持大力支持、共同发展的理念支持无锡学院办学。她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在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双赢局面,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她要求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要走出校门宣传良好声誉,扎实做好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继续拓展优秀联合培养企业、遴选优秀校外导师、推进产教融合,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