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江苏省生产力学会主办,我校承办的第三届江苏省“精创教育杯”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挑战赛拉开帷幕。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我校副校长邓志良出席线上开幕式。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程建军、浙江精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定福、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兼执行秘书郭杨,以及各参赛队伍参加。开幕式由我校商学院党委书记孙再春主持。邓志良代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参赛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欢迎。他说,作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认定的省级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学科竞赛之一,“精创教育杯”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挑战赛有效地承担起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我校多次承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此次比赛学校会一如既往做好竞赛组织工作,为各高校师生提供相互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程建军代表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向参赛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欢迎。他表示,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学会举办此次大赛,就是希望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搭建学生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高
7月6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入选团队名单》,教师教育学院“甘肃云程支教”社会实践团队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本次活动主题为“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情民意和社会发展状况,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课堂中提高技能,增长才干。教师教育学院“甘肃云程支教”社会实践团队聚焦青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普通话普及率较低的地区,开展语言文字推广活动以及线上普通话培训,以此辐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普通话普及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应用较弱的中小学生作为重点推广对象,并对基层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广大乡村人员进行普通话宣传,结合我院青年学子师范专业特长,深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调查与提升工作。团队将通过文献研究和乡村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调研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针对具体调研情况,生成行之有
近日,江苏省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先后召开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我校民革支部主委盖鑫磊,民建支部主委周宏仓,民进支部主委陆振宇、前主委银燕分别参加了民革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民建江苏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民进江苏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盖鑫磊、周宏仓、陆振宇分别当选民革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民建江苏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民进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民主党派作用发挥,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作风建设等方面支持民主党派发展。2021年,我校民建支部成立,民革、民进、九三3个支部平稳换届,做好了政治交接,各党派焕发出新气象、新活力,展现出新面貌、新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精彩纷呈,参政议政成果亮点凸显,科技赋能服务社会成效显著。2021年,我校民主党派成员1人受国家表彰,4人受省级表彰,4个民主党派组织受省级表彰,多项高质量提案被各民主党派中央、省委采纳或批示。未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校将持续强化民主党派建设,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助力学校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7月5日,首届江苏省科技期刊优秀论文颁奖典礼暨第五届院士主编汇智论坛在南京召开。《大气科学学报》刊发的《“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可能风险》(作者王会军等,发表于2020年第1期)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人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的变化》(作者乐旭等,发表于2020年第2期)两篇论文喜获江苏省科技期刊优秀论文奖,其中,《“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可能风险》被选为20篇代表论文之一。本次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根据《江苏省科协精品期刊建设(优秀论文遴选)》方案,由江苏省科协主办、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承办,经省内各期刊出版单位和省科协所属学会的推荐、学科专家遴选和终审认定等程序,依据创新性、学术水平、论文影响等指标,最终从2018年—2020年内发表的几万篇论文中评选出了100篇优秀论文。学报入选的两篇优秀论文在发表后获得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单篇下载上千次,被引数十次。其中,王会军等撰写的《“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可能风险》对2016—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部实施的“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咨询评议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扼要概括和介绍。本文作为咨
7月6日,江苏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宁举行,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惠建林出席仪式并讲话。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理论分众研究基地主任王尧参加仪式并上台接受授牌。大会宣读了《关于公布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名单的通知》,并为包括我校在内的14个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授牌。大会对基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牢牢把握统战理论研究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二是要紧紧围绕统战事业发展推进研究基地建设,深入研究统战领域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着力推进统战理论研究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切实增强理论研究基地的生机与活力;三是要把握基地建设规律,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基地打造为学术交流平台、成果传播平台、决策咨询平台、人才培育平台。会上,四家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我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根据省委部署扛起基地建设主体责任,发挥人才优势,突出特色亮点,以基地为依托加强统战理论研究,通过基地建设赋能统战事业发展。校党委统战部、社科处负责人及基地专家代表参加。基地授
近日,经资格审核、专家评审等程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22年度学风传承行动项目立项名单,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北斗繁星”学风涵养工作室获批2022年度学风涵养工作室。一直以来,电信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敢于抓学风,善于抓学风。学院依托三微工作坊、三涯工作坊、三创工作坊、三美工作坊,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基地建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学业为抓手,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学院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出台学风建设文件,为新生发放《“北斗繁星”启航》手册;加强学生专业引导和诚信教育,涵养优良学风开展形式多样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竞赛,以竞赛促学风;每年召开学生生涯发展先锋表彰大会暨学风建设推进会,发挥优秀学子“传、帮、带”作用;拓展学风育人格局,形成1+N协同育人。近几年,学院学生就业升学质量显著提高,充分反映学院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2022届毕业生共有210人考取研究生,考研录取率为47.16%,更涌现出18级通信2班“学霸班集体”。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层层抓实学风建设,提高学风建设育人成效,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着力点,进
7月4-5日,元宇宙与智慧教育国际论坛在我校举行。我校副校长戴跃伟出席。会议由我校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潘志庚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谭建荣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宋爱国教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沈阳教授,江苏省人工智能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吴小俊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延文教授,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为教授,元宇宙产业链专家端木海婴女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媒体创新研究所(IMI)主任Nadia教授等国内外十余位元宇宙领域专家及我校相关学院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戴跃伟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说,本次论坛旨在开展新应用、新理论、新服务和新技术交流,就虚拟现实与虚拟数据图像分析和处理、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虚拟与增强现实、元宇宙技术与应用电子以及交互系统等方面作深入研讨,促进深入开展虚拟现实及元宇宙技术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性问题的研究。相信本次会议的举办将拓展我校科研团队研究思路,并加强校内外科研团队在元宇宙与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与会专家分别就“元宇宙从概念到产业关键技术与发展趋
近日,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盖鑫磊教授团队在大气环境研究中取得多项进展,分别涉及模式应用、外场观测和实验室研究。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和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期刊上。明确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减排控制措施之间的响应关系,是大气污染精准防治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复杂,其量化有较大不确定性。研究团队基于2015-2020年观测数据,综合运用机器学习、CAMS再分析等手段,量化了新冠疫情期间人为活动和气象因子对大气污染物及健康风险变化的贡献。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封锁期间,中国农历新年(CNY)影响下的NO2减排量为26.7%,COVID封锁措施导致的NO2额外减排量为11.6%,而2018-2020年的清洁空气计划(CAP)措施导致NO2的减排量为15.7%。另一方面,气象条件变化实际导致NO2增加了7.8%。因此,忽略 CAP 和气象作用,会分别导致高估和低估COVID 封锁对NO2减排的贡献。对于O3,CNY、COVID、CAP 和气象因子的贡献则分别为+23.3
6月28日至30日,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高校部甲组网球比赛举行。比赛中,我校网球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取得了我校网球项目在历届省运会上最好成绩。本次比赛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共同主办,来自全省高校的28支代表队共26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我校网球队严晖、刘秉坤、王方舟、李子春、徐玮倩、胡霞、朱剑蓝、洪鄂誉升共8名运动员参加了甲B组所有项目的比赛,王方舟、洪鄂誉升两位同学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称号,马进老师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练员和队员们艰苦付出和努力。经过两年多的备战,队员们在教练员马进老师的带领下,在赛场上顶住压力、突破自我,最终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取得了骄人成绩。此次校网球队实现历史性突破,将激励各运动队在第二十届省运动会上继续发扬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为校再添荣誉。我校运动员取得佳绩
近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关于公布西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等422个专业认证结论的通知》,全国207所高校的42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4个专业通过认证,有效期六年(2022年1月至2027年12月)。至此,我校16个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条件的专业全部进入认证程序,近4年通过认证专业总数达到12个。工程教育认证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同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是我国高校全面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强化顶层设计,推进部门联动,成立了校级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和院级认证工作组,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推进方案,确保认证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务处联合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先后发布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修订)》等系列文件,不断优化校院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