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正式公布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我校作为依托单位,联合江苏省测绘工程院、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苏海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我校遥感技术交叉学科,聚焦自然资源领域国家、行业重大需求,联合优势创新团队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在多源遥感定量化应用及基础理论方法研究、导航增强和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系统工程化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示范,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新产业发展机制体制,深化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应用,更好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据悉,此次全国获批建设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共50个,其中江苏省3个。建设“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是我校作为自然资源部共建高校,深度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自然资源自主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在学校及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将聚焦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加强合作交流,突破关键技术,促进成果转化,力争将创新中心建设成自然资源
7月3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大气科学学院教师马静代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课程团队,以江苏赛区特等奖的成绩晋级国赛,并最终获得副高组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我校首次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奖项。《天气学原理和方法》课程团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以“思政铸魂、实践强基、科研赋能”教育理念为引领,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备赛期间,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协同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学院,为马静老师提供深入的培训指导和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据了解,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唯一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的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参赛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力广。本届大赛于2021年10月正式启动,全国31个赛区1195所普通本科高校的18407名教师参加省赛,其中,406名教师(团队)入围国赛网络评审,205名教师(团队)进一步入围国赛现场汇报,最终共评出全国一等奖63项、二等奖
7月28-29日,江北新区2022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在我校社会主义学院举办。江北新区各机关部局、各直属单位、各街道的党外中青年干部,新区各民主党派和各统战团体的党外代表人士47人参加培训。江北新区党工委宣传和统战部副部长梁洪基,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赵飞主持。 王尧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祝贺,对培训班学员来校学习交流表示欢迎。他说,培养和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重视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素质,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他希望在座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不断开拓进取,为江北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梁洪基在开班动员中对学员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增进共识,充分认识学习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二是明确职责,不断提高自身参政议政能力素质;三是严格自律,在责任担当上更加有力有为;四是发挥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发热发光。 培训班采取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魏晓蕾副院长、鲍跃华教授及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应邀为培训班授课。
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高校部田径比赛于7月24日至7月27日在南京大学举办。在领队刘波和教练员刘斌、蒋牧的带领下,我校运动员奋力拼搏,最终在29个参赛高校中脱颖而出,赢得4金8银,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运动健儿们斗志昂扬,共打破4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田径项目记录,葛在宸在男子1500米比赛中以4:22.20的成绩打破了尘封30年的学校记录;潘龚喜、宋童艾、杨伊宁分别在在女子跳高、女子5000米竞走、女子400米比赛中打破学校的记录。本次比赛,我校运动员有6人9项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陈官东澍在男子100米(十项全能,1/10)、范志林在男子200米和400米、焦烁萌在男子200米、孟凡嗣、周鸿儒在男子100米和200米、杨伊宁在女子400米比赛中均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充分展现了南信大学子青春勃发的精神风采。比赛期间我校运动队遵守规则、团结友爱、文明竞赛,凭借优良的团队作风赢得对手与观众的尊重,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范志林、周鸿儒、杨伊宁和周荷晶四名运动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称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久的坚持未曾辜负勤奋者的付出,祝贺南信大田径队!
近日,农工党省委“讲多党合作故事 献礼中共二十大”短视频大赛圆满落幕,我校农工党支部拍摄制作的《环境健康卫士——记农工党党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罗小三》代表农工党江苏省直工委参赛并荣获二等奖。本次大赛获奖作品中一等奖7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11件。我校对本次大赛高度重视,党委统战部全力支持农工党支部组织力量开展视频选题、文本撰写和视频拍摄工作。视频讲述了我校农工党支部党员罗小三教授从事科学研究、建言献策的双岗建功先进事迹。罗小三教授长期从事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紧密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农工党党员,罗小三教授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建言献策,入选“农工党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专项工作组”,承担农工党省委重点调研课题,调研报告被转化为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集体提案并立案。获奖名单
7月22日-23日,第七届江苏省高校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在南京举行。本次大赛由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新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和南京邮电大学承办。经过激烈角逐,我校6只参赛队伍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柯福阳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来自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15所测绘类高校的240余名学生参赛,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高校、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企业的50余名专家和领导受邀担任仲裁和评委,负责竞赛评审与过程监督。竞赛设有创新开发类、创新设计类和创业计划类三个类别,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参赛高校每类每层次参赛组不超过1组。比赛采用选手线上答辩、评委专家线下与线上集中评审的模式开展。大赛作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认定的省级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学科竞赛之一,旨在提高我省测绘地理信息类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升广大测绘青年的学术交流能力,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颁发优秀组织奖序号参赛作品参赛选手指导教师获奖级别1“e”脉
7月20日-21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2022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决赛在安徽大学举行。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我校参赛队获专业组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王明华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奖等级与数量均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赛事共设测绘技能竞赛、开发设计竞赛、科技论文竞赛三个赛项,来自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243所高校的4500名选手参加决赛,大赛呈现出参与度广、关注度高、竞争性强、影响力大的特点。遥测院高度重视本次竞赛,院领导多次开会部署赛事工作,广泛动员师生参赛,改善实验室条件与环境满足学生训练与竞赛需求,并承办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年测绘技能大赛,以选拔优秀学生参赛。指导教师积极组队,研读竞赛规则,谋划训练安排,精心指导学生。参赛学生积极主动备赛,强化理论知识,熟记技术要求,加强技能训练,开展多轮项目模拟演练,并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后续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强化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大学生科创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
7月20日,根据《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宁发改高技字〔2022〕418号),初步确定南京市46家单位入选2022年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我校新型研发机构“江苏省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申报的“南京市管网智能化与装备化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是由国家级新区——南京市江北新区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地共建的一所面向城市水务智能化、装备化与信息化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是国家重点科技平台——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首批加盟研究所,是集应用研究、技术产品研发、产业孵化、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和对外工程与咨询服务的综合平台。目前研究院在调蓄池工艺、管网IOT 监测传感器、智慧水务软件平台、管网资产管理软件等的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将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在培育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为南京创新名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日,江苏省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江苏省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省妇联联合印发《关于表彰2022年度全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个人)的决定》,我校大气科学学院徐邦琪教授、应用气象学院肖薇教授分别荣获“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和江苏省“十行百星”巾帼创业创新典型之巾帼科技之星。肖薇教授作为“十行百星”代表——“江苏省科技创新十大女杰”参加由江苏省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举办的“助企纾困稳经济 巾帼建功绽芳华”主题活动,并在大会上接受“江苏省科技创新十大女杰”的荣誉表彰。巾帼建功先进典型介绍徐邦琪徐邦琪,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国家级首席科学家,江苏省特聘教授,十佳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来自宝岛台湾的她,在美国跟随国家特聘专家Tim Li教授学习、工作五年后,2013年选择放弃美国的优渥条件,全职来到祖国大陆,投身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和高校教书育人工作中。近十年来,她潜心学术研究,悉心指导学生,始终以她卓越的科研成果、高尚的师德师风、温柔谦和的待人之道激励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和学生。她表示会把每一次的成绩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7月16日至2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选拔赛在南京举行。大赛由省教育厅联合省委统战部等12个部门共同举办。经校赛、省赛网评,我校共有高教主赛道7个项目、红旅赛道1个项目、产业赛道2个项目入围省赛决赛,经激烈角逐,我校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2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校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大赛官网报名项目数量共1702项(去年748项),其中高教主赛道1530项(去年626项)、红旅赛道172项(去年122项),再创历史新高。经校赛决赛和排位赛,共推选26个项目参加了省赛网评。暑假期间,教务处(藕舫学院)精心组织了专题培训、专家辅导、备赛集训、模拟答辩,项目质量和路演答辩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7月19日上午的颁奖典礼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就江苏高校持续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力创新立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