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千马廿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联学联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总结表彰会暨习近平总书记对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届研究生毕业班全体同学勉励寄语五周年宣讲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我院报送的作品《走好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赛道,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青年之“力”握稳共同富裕“接力棒”》获两项三等奖。此次活动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发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37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活动一经开展,共有325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注册成为承办单位,共上传432份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视频作品,开展了1766次联学共建和联合备课活动,覆盖人数达13.8万人次。经专家严格评定,本次活动共评选出特等奖作品3个、一等奖作品10个、二等奖作品25个、三等奖作品45个、优秀奖作品60个,营造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浓厚氛围。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理论宣讲工作,依托青马工作坊星火宣讲团,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时代主题,开展南信大马院·青年说|党的二十大精
6月26日,2023城市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暨牛咔视频5周年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扬子江畔举行。全国百余家城市台代表、学界专家共聚南京,探讨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分享城市广电深化融媒改革实践经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9所高校与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副校长朱大梅代表学校参加签约仪式。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勇出席活动并讲话,希望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高质量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让主流媒体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现场举行了校地合作发布仪式。我校将与南京广电充分发挥校媒双方的优势与影响力,强化在产学研领域合作,打造集融媒内容生产、产业运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人才交流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深度融合,共育人才,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签署合作协议
6月20日,我校在行政楼528召开了来学留学生座谈会。副校长马嫣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领导、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代表、以及在校留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副书记李岩(主持工作)主持。座谈会上,本科、硕士和博士来华留学生代表们在进行了自我介绍后,纷纷主动发言。他们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畅谈了自己学习、生活在南信大的感受,对南信大的悉心培养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对南信大的跨越式发展发出了发自内心的赞叹。同时,他们也对我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马嫣对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地回答和解释,对同学们提出的建议表达了感谢。她表示,南信大是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学校一贯高度重视国际化工作。作为国际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也必须要不断提升质量,确保成效。学校在积极推动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同时,也注意尊重差异,让每一位留学生都能和中国学生一样在南信大的校园里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爱。她希望来华留学生们能在南信大这片沃土上扎根、成长、成才,并成为知华友华、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国际人才。本次座谈会将在促进我校更好地开展来华留学生的教
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化学与环境材料实验室黎飞虎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Small发表题为“Structural/Compositional-Tailoring of Nickel Hexacyanoferrate Electrodes for Highly Efficient Capacitive Deionization”的研究论文。为提高插层电极材料的电容脱盐(CDI)能力,该研究提出并系统比较了四种组分、结构调控策略对电极材料脱盐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具体来说,该研究通过水热后处理法对NiHCF进行碳/氮掺杂(组分调控)得到两种表面组分不同的插层电极材料。同时,基于改进共沉淀法和选择性蚀刻法分别合成了高结晶度NiHCF纳米立方(nanocube)和纳米骨架(nanoframe)。选择传统共沉淀法合成的NiHCF为参照,系统比较研究了四种NiHCF结构特性、电化学性能及其CDI脱盐性能。结果表明,NiHCF电极的脱盐能力和循环稳定性受其组分/结构特征的决定,其中纳米骨架结构的NiHCF脱盐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最佳。这项研究工作也为其他以CDI应用为导向的插层电极材料的优化设计和的结构/组
6月21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考试命题中心主任吴成兵一行来校调研,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管委会主任刘佳,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施威、副书记(主持工作)章胜参加活动。金自康对吴成兵一行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学科布局以及发展状况。他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从单一学科为主高校发展到如今的综合性大学,其要义在于自加压力、不断创新、敢于突破。近年来,学校在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要奖项上均实现历史性突破,被誉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地方高校之一。他代表学校对省教育考试院一如既往的支持尤其是对自考工作的关心表示感谢,希望专家组多提宝贵意见。吴成兵对我校的接待表示感谢,对我校自考办学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南信大自考办学特色鲜明,规模适量,具有样本意义。他赞同我校“办教育”的理念,指出自学考试同样要关注“培养什么人”的命题,要真正以学校为主体,规划上要“认真”,办学上要“较真”。他对自考命题提出三点要求,即“管理上要严肃、流程上要严密、保密上要严格”。会上,施威汇报了我校自学考试办学定位、制度创新以及办学成效。双方围绕自学考试办学改革以及命题工作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为深入推动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落实学校与天长市“五位一体”合作办学协议,推动优势教育资源共享,6月19日下午,我校与中共天长市委党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召开师资建设专题研讨会。天长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阚绪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友仁,我校副校长马嫣出席签约仪式。天长市委党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科学处、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扬子江国际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研究院、紫荆谷双创学院等机构负责人参加活动。签约仪式由党委宣传部部长吴波主持。马嫣副校长首先对中共天长市委党校一行来校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态势以及校地合作取得的成效,对未来合作表达了祝愿和期待,希望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原则,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共建、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阚绪瑞副书记介绍了天长市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校地合作颇有成效、意义重大,此次合作签约进一步拓展了合作领域,希望双方敢于创新、勇于开拓,为助推长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天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6月20日上午,由江苏省国防科工办主办、我校承办的全省国防科研工作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我校副校长陈海山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省国防科工办军工协调处处长王勇斌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陈海山副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对江苏省国防科工办给予学校国防科研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致以诚挚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等方面的情况,特别介绍了学校近三年在国防科研方面的工作成效。他指出,此次全省国防科研工作培训正好顺应全国国防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开展有组织科研,积极推动科研团队建设,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加快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率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后,他勉励学员加强交流,学有所获。 王勇斌处长代表江苏省国防科工办对我校协助举办培训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我省民营企业和省属高校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防军工科研攻关,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问题。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科研管理质量,他提出三点工作建议,一是提高认识,以强烈的责任感投身科研工作;二是严格管理,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研制任务;三是主动谋划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切实有效防范和消除各类实验室安全隐患,6月20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嫣带队,设备处、科技处、科产处、保卫处、纪委、实验室安全督导和实验室安全信息员等相关人员组成实验室安全检查队伍,分为3个检查组深入各学院实地开展全校安全检查。检查组现场检查了各学院(单位)实验场所,详细查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个人防护、安全准入、危险化学品全流程管理、实验室加热低温设备使用、气体钢瓶安全使用、服务器机房安全环境、消防安全等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实验室设备设施使用不规范、危险化学品管控不严、气体钢瓶管理不规范、实验人员个人防护未落实到位等问题,检查组要求相关学院(单位)和责任人立即整改,并做到举一反三,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检查中,马嫣强调,各学院(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切实将实验室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把实验室安全工作摆上各学院(单位)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持续落实的重点工作来抓。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及时解决实验室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
6月18日下午,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3年“最美大学生”“最美高校辅导员”颁奖典礼在南京农业大学隆重举行。副省长徐缨出席颁奖典礼并颁奖。此次颁奖推选按照事迹感人、表现突出、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培优选优的原则,经学校推荐、材料审核、专家初评、风采展评、结果公示,共推选出十位“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奖,二十位“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我校大气科学学院2020级气象学博士杨效业荣获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杨效业简介:杨效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20级气象学博士。获2021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1年中国电信奖学金、2021年江苏省三好研究生、202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2022年江苏省优秀毕业生等省级及以上荣誉5项。他立志为科研献身,为祖国建设气象强国事业贡献青春力量,时刻关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难攻课题,希望实现气象防灾减灾理论突破,带动相关产业颠覆性进步,来降低极端天气带来的绝大部分不利影响,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以合作作者发表SCI及北大核心论文15
6月20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ICT大赛江苏省决赛颁奖典礼暨华为ICT人才双选会在我校举办,本次活动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我校承办,江苏万和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牧信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我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书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代表处副总经理廖荣高出席本次活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获奖学生代表、华为班师生代表参会。廖荣高致辞。他首先对省教育厅、各高校与同学对于比赛的大力支持,及我校的承办本次活动表示感谢,并介绍比赛发展历程及本次比赛获奖情况。他表示希望以共建ICT学院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走合作共赢之路。闵锦忠在致辞中表示,感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江苏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发展做出的努力,并向取得大赛名次的同学表示祝贺。他从发展历程、办学特色、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就我校对于此次比赛高度重视、组织动员、广泛参与、参赛获奖情况简单介绍。他说数字技术人才将成为未来职业发展风向标,数字化人才培养势在必行,我校深度推进产教融合,通过“共建、共管、共育、共赢”的合作机制,打造校企人才培养新高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华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