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我校3位选手参加了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的2023年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大赛由中国气象局主办,以“科技强国 气象万千”为主题,作为全国气象科普领域最权威的比赛,共有来自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以及相关高校48支代表队的128名选手进入决赛。经过激烈的半决赛,我校硕士生周子玥同学与各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气象专业主播等共24名选手进入总决赛。她是10所高校26位选手中唯一进入总决赛的选手,并以决赛得分排名第10的好成绩获得三等奖。同时,我校获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比赛现场,硕士生周子玥同学以《激光雷达的独白》为题,以第一视角自述了我校自主研发的森林防火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先进功能以及对气象监测和森林防火的作用,展现了当代气象高科技在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担当作为。博士生王钰淼同学结合我校袁星教授团队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研究成果,以《骤旱:全球增暖背景下的干旱新常态》为题,既通俗又科学地讲解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骤旱成因和影响。她也是该论文作者之一,在作品中也体现了科技工作者不断钻研进取的精神。本科生王佳豪同学以《现代农业气象就是酷!》为题
7月13日,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一行来校,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推进开展数值预报合作研究。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主任姚学祥、江苏省气象局副局长严明良以及我校副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我校科学技术处、发展规划处、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雷丁学院等有关负责同志参会。陈海山对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在数值预报方面开展科学研究的有关情况。他表示,数值模拟是开展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的关键,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离不开数值模式的研发。学校已在地球系统模式、气候预测、精细化天气预报、大气环境模式、水文生态模式五个方面建设了数值预报研发人才队伍,希望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在高层次人才培育、本科生专业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姚学祥肯定了学校近年来在气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成立的背景。他表示,科研院所和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地,对数值预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推动汇聚多方资源,共建国家气象战略科技力量,在数值
以教育之强,夯发展之基。7月11月上午,南京江北新区校长领导力提升班结业典礼在我校图书馆七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一级调研员康正、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陈莹,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周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大梅、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袁敏、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杨作东、副院长刘玉柱、院长助理刘铭,以及校长领导力提升班全体学员、班主任与教师代表等出席仪式。结业典礼由教师院院长杨作东主持。“南京江北新区校长领导力提升班” 系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深度合作项目,开班为期两年,旨在打造“师德高尚、视野开阔、勇于创新、善于管理、充满活力”的教育管理者队伍,为建设“长三角现代化教育强区”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朱大梅副校长在典礼中首先致辞,她表示,本次领导力提升班的顺利结业,是我校聚焦“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目标,坚持“开放、协同、特色”理念,主动探索办学机制新载体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学院“十四五”规划中“协同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有效实现了院校与地方合作的新区优质教育资源放大新模式,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添注了强大
7月11日,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管委会召开2023年发展研讨会。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会议并讲话。园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园区党委书记蒋元春主持。研讨会上,园区综合管理部、后勤服务部、教学事务部、学生事务部负责人在前期各部门充分研讨、翔实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围绕园区运行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工作难点、存在不足和提升举措等进行了详细汇报,园区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分工进行了补充汇报和交流研讨。随后,园区管委会主任刘佳作园区工作专题报告。她说,学校把提升园区办学效能、丰富载体、拓展规模、优化结构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行动之一,这是对园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机遇。她要求园区每位教职工要提高认识,做到有责任有担当;善于学习,做到有思路有能力。下一步,园区要聚焦学风建设为学生谋未来,聚焦能力提升为教师谋成长,聚焦提质增效为园区谋发展,实施思政强基、成长领航、蓄力赋能、能力提升、聚力创新、美丽园区、厚德服务、融合发展八大工程,不断提升园区建设发展水平。在听取汇报后,胡明保总会计师充分肯定了园区的前期工作,他强调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2023年7月3日至9日,由江苏省工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国产CPU应用创新设计”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功举办。本期暑期学校吸引了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等22家高校、院所106名学员报名。江苏省工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刘青山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金自康副校长、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才发展部总监任巨先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明菊、研究生院副院长徐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万发雨,以及暑期学校授课专家和全体学员出席了开幕式。刘青山委员在致辞中指出,本期研究生暑期学校以“国产CPU应用创新设计”为主题,邀请校内外及飞腾公司的专家学者,以专题报告、实践课程、参观考察等形式,详细介绍国产CPU应用创新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讲解国产CPU 开发平台、嵌入式软件开发层次与应用编程、Linux 用户态编程与Linux 内核态编程问题,开
近日,省教育厅、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联合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苏教安函〔2023〕7号),我校荣获“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称号。近年来,我校党委行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安全责任“零缺位”、安全隐患“零遗漏”、责任事故“零发生”的原则,构建以安全责任体系、安全预防体系、安全检查和整治体系、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安全督导和整改体系为主的校园安全联防联控机制,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做好安全教育,主动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开展整改落实,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我校将以此次获评为契机,立足学校实际,继续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优化安全工作体系,建立常态化安全检查机制,及时解决风险隐患。为学校的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良好氛围,为“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保驾护航。
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总结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成绩与不足,谋划部署新阶段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与举措,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7月5日至6日,应用气象学院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暨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出席会议并致辞,应用气象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闵锦忠首先肯定了应用气象学院召开本次大会的必要性,他表示,“立德树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希望通过本次研讨,学院能充分认识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推进人才培养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学院人才培养更高质量发展。闵锦忠建议学院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契合国家、行业和学生的需求;要全面加强培养过程管理;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要激发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责任心;要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双方共同提升培养质量的积极性。他还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了解学院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大会邀请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袁敏、教务处处长马廷淮、国际教育学院副书记(主持工作)李岩、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新、中国农
7月4日,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水利厅、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8家厅局级单位领导专家来我校调研。校纪委书记周乃贵、应急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成芳、院长助理王金虎、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杨素英、应急管理系支部书记王娜、安全工程系教授郭凤霞和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成芳主持。首先,周乃贵对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王悦荣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合作发展现状。他表示,南信大是一所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0余万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去年底,南信大积极主动回应国家战略需求,成立了全国首家立足气象灾害领域的应急管理学院。他强调,南信大积极推动海内外合作共建,此次座谈,将是校地合作新起点,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王悦荣表示,江苏与青海有深厚的渊源,援青干部的输送也有多年历史。南信大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中蝉联A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工会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工会主席的“头雁”效应,7月4日,我校召开工会干部暑期培训会。培训会特邀江苏省教科工会主席寇芳作专题讲座,我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出席培训会作动员讲话和专题报告。全校32个分工会主席、副主席及专职工会干部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培训会由校工会主席徐萍主持。闵锦忠在动员讲话中指出,本次工会干部培训是在全校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召开的一次会议,既是一次思想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也是工会发展战略的研讨会。工会干部要利用此次培训契机,积极主动谋划和推动工会工作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以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改革和事业发展、更好服务全校教职工,推动我校工会工作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会上,寇芳作题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校工会工作实践》的报告。她强调,第一,工会干部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这是马克思
6月30月至7月4日,根据校党委统一部署,校党委各巡察组全面反馈了校党委第一轮巡察情况,对巡察整改工作提出要求。3月至6月,校党委第一轮两个巡察组对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大气物理学院党委、商学院党委、海洋科学学院党委开展常规巡察。6月27日,校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听取并审议第一轮巡察情况。6月29日,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第一轮巡察综合情况汇报。各巡察组组长在反馈会上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整改意识,把整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要压实主体责任,增强责任担当,直面问题,逐项销号,切实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要强化整改措施,增强整改实效,坚持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高质量做好巡察的“后半篇文章”。被巡察党组织负责人表示,对巡察反馈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工作要求,诚恳接受、照单全收。将进一步提高整改落实的自觉性,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把整改成果真正转化运用到推动事业发展上来,为建设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做出新贡献。巡察期间,巡察组坚持政治巡察定位,聚焦巡视整改要求,围绕“四个落实”监督重点,紧扣被巡察党组织职能责任,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访谈、列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