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8日,由省人社厅主办的首届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江苏选拔赛在常州举办,这是我省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本次大赛设创新赛、创业赛2个组别,吸引了全省411个博士后团队参赛,经书面评审和分组赛层层选拔,最终27个团队入围决赛。决赛设最佳团队奖9项,其中创新7项,创业2项;设优胜团队奖18项,其中创新7项,创业11项。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徐季和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汤金平(我校在职博士后)领衔的2个博士后团队包揽创业赛最佳团队奖(全省仅两项)。我校无锡研究院柯福阳和应急管理学院王金虎领衔的2个博士后团队获创业赛优胜团队奖,化学与材料学院赵浩雨领衔的博士后团队获创新赛优胜团队奖。我校对本次大赛高度重视,人事处和相关部门、学院精心谋划、通力合作,经过前期广泛宣传动员、邀请专家评审和举行校内预答辩等环节,我校共推荐13个项目参赛,共获得5个重要奖项,参赛数和获奖数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这是我校继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两项金奖后,再次在重量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10月,我校5个获奖团队将加入江苏代
8月7日,第二届元宇宙背景下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论坛暨全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浙江亚龙智能教育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拓尔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开天眼无人机科技公司协办。人工智能领域知名学者、广智微芯创始人黄广斌教授,武汉元宇宙研究院龚才春院长,江苏开放大学副校长耿焕同教授,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武港山教授,台州学院副校长李均敏教授,中国3D科技产业创业联盟吴怀宇副理事长、国内知名院校师生等近百位行业专家和高校代表出席会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参加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潘志庚院长主持。金自康在欢迎辞中表示,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及数字中国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创新实践,也是交流应对人工智能变革给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宝贵契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大气科学学科的同时,高度重视多学科协调发展,科技创新研究和
8月7日,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一行来校,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推进共建水电能源气象联合创新中心。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主任鲍正风以及我校副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我校科学技术处、发展规划处、大气科学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参会。陈海山对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围绕气象、信息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有关情况。他表示,水文与气象密不可分,学校高度重视水文气象领域的科学研究,在参与共建水电能源气象联合创新中心,与学校的学科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期待未来能发挥学校在相关学科分布广、承担重大项目能力强、多方向研究团队成熟、人才培养规模大等方面的优势,依托联合创新中心,以气象为结合点,加强前瞻性、基础关键技术和生产实践应用研究的结合,开展水风光储清洁能源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研究,争取实现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鲍正风肯定了学校近年来在水文气象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的基本情况。他表示,预报调度业务与气象密不可分,气象预报在电力生产中具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对三峡工程和气
7月31日至8月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建行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东南大学成功举办。经过网评、会评和决赛等阶段的层层选拔,我校学生作品《基于Mxene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光充电容器的设计》荣获大赛一等奖!这也是我校在该类竞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和最高荣誉!同时,作品《“碳达人”——基于GIS技术记录碳足迹回收装置》《“碳消固散,百废俱兴”——基于南京市十一辖区的“无废城市”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一路“由”你——南京公共交通领域公民个人碳减排激励现状调查及其优化研究》《家庭生活碳排放现状与碳减排策略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查分析》4项作品分别荣获大赛三等奖。本届比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638所高校5万余名师生的6852件作品参赛,参赛高校、参赛学生和参赛作品数量均创新高。节能减排大赛旨在推动大学生在节能减排和绿色能源领域的创新实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获奖作品在该竞赛中表现出了杰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此次获奖更是对学校在该领域教学与研究成果
2023年7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与气候分会、中国海洋学会人工智能海洋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承办的2023年夏季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海洋气候问题及其人工智能方法应用”,邀请了来自国内外从事海洋与气候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14所高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11所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澳大利亚CSIRO环境部)的科研工作者,以及1家企业单位(北京北龙超算云计算有限公司)和3家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海洋学研究》期刊、《Anthropocene Coasts》期刊)的从业人
8月3日下午,由滁州市科技局、中共天长市委员会、天长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安徽“双创汇”·走进天长专场暨天长市第31届人才科技节开幕式隆重召开。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滁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劲,天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永冰等出席活动。我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应邀出席开幕式。会上,总会计师胡明保和天长市委副书记阚绪瑞共同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长就业创业基地”揭牌。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管委会主任、天长研究院院长刘佳作为高校代表发言。我校人工智能学院宦海老师,自动化学院毛鹏老师、韦中老师受聘为天长市助企科创专员。在高层次团队落户签约环节,鲍艳松、毛鹏团队分别在天长注册成立安徽岩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长信科威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我校与滁州天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倾力合作共建的南信大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和天长研究院,已成为校地合作的创新工程。下一步,校地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内涵,共同创造双向赋能新模式,共谱校地融合发展新篇章。
合影7月23日-31日,由江苏省理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23江苏省研究生“碳源汇观测技术和评估方法”暑期学校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期暑期学校吸引了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6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共计超过1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和青年学者参加学习。江苏省理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翔洲,我校副校长马嫣,研究生院院长陆振宇,应用气象学院全体院领导以及暑期学校授课专家代表和全体学员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应用气象学院院长冯兆忠主持。宋翔洲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暑期学校围绕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事件、温室气体观测技术、生态系统碳源汇监测、生态系统碳评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5大前沿领域,通过国内外知名专家现场授课、案例研讨、实地考察等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强化交流学习,全方位帮助学员强化科研知识。他希望各位学员认真聆听,做好笔记,拓宽视野,学有所成。马嫣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致辞,她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概况,并指出
近日,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与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公布了第二届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和“十佳研究生团队”评选结果。我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魏远航同学获评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提名奖、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宣讲团获评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团队”提名奖。我校艺术学院2021级硕士魏远航同学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热心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超过1000人次,累计服务时间长达8000多个小时,服务类型涵盖校园志愿、大型活动、展馆志愿等。个人曾获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宣讲团自2020年成立以来,聘任指导教师20余名,开展研学备课100余次,各级各类理论宣讲200余场,服务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理论教育惠及数十万人。团队成员累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20余次,得到省、市、县各级媒体报道100余次。他们深刻有力地展现了研究生的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据悉,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和“十佳研究生团队”评选旨在全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研讨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7月28日下午,由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信大基地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处承办的“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行政楼428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南京大学等十余位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做交流。我校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学生参加会议。专家报告由我校人事处处长周显信教授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马嫣、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会长胡大平分别致开幕词。马嫣副校长对学校发展概况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本身特色及其发展做了介绍。她表示双方始终保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希望通过此次学术论坛,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我校人文社科发展,今后在在资源共享、思政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胡大平会长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期以来对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的支持。他指出南信大是江苏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的高地和重阵,希望通过此次
近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立项名单,我校喜获立项资助项目21项,立项总数取得历史性突破,位列全省第二。21项立项项目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8项,青年项目11项,项目构成合理,其中青年项目数超过本次立项总数的一半,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充分说明了我校青年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后备科研力量发展迅速。今年省社科年度项目立项总数449项,我校此次立项的21项课题,从学院分布上看,获批立项的有商学院、文学院、管理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法政学院等学院,学院覆盖面广;从学科分布来看,获批立项的学科有管理学、语言学、教育学、马列科社、经济学、党史党建、法学、中国文学、图书情报、社会学、历史学、体育学等,实现了较好的学科立项覆盖面。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人文社科工作,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社科处高度重视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积极谋划,科学组织,主动对接,认真服务,积极发挥校院联动机制,努力提高我校人文社科项目申报质量。在申报工作中,动态建立教师科研台账、精准帮扶,坚持做细做实项目申报中各个环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