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江苏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办、我校承办的江苏省防灾减灾救灾救援(森林防火业务)专题培训在气象楼报告厅举行开班仪式。我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盛方龙,江苏省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处长吕金宝,江苏省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副处长嵇太国出席开班仪式。活动由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施威主持。胡明保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应急管理厅的信任和支持,对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说,南信大作为一所拥有悠久办学历史、优良办学传统的行业特色大学,自入选“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办学实力日益彰显,行业贡献度和社会美誉度迅速提升。他指出,气象与应急管理存在紧密关联,气象数据、预警系统等信息技术在森林防灭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学校积极围绕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通过“气象+”“+信息”两大战略,服务于气象、应急、生态、环境等行业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师资、科研和平台优势,为构建全国一流的防灾减灾救灾救援体系作出南信大贡献。最后,他预祝本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学员学有所成、生活愉快。盛方龙代表江苏省应
第二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于8月10日至15日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激烈展开。大田赛作为高校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30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旗下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参与学校最广的国家级体育赛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田径队由领队黄华明、教练员刘斌、蒋牧三位老师带领十名队员首次参加全国赛事,取得了女子团体第六名,男女团体总分并列第十名的成绩。 本次比赛参赛学校共计380余所,运动员,教练员4800余人,参加甲组比赛的有156所高校。参赛单位,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以江苏省内高校排名,我校位居江苏第三,南京第一。 我校20级大物院杨伊宁同学获得甲组女子400米冠军,女子接力队(王琪雯、杨伊宁、奚钰靖、刘琳)获得甲组女子4X100第四名,男子接力队(焦烁萌、陈官东澍、詹子森、周弘儒)获得甲组男子4X400米第六名,女子接力队(赵海珍、刘琳、王琪雯 杨伊宁)获得甲组女子4X400第七名。21级电信院周弘儒同学获得男子100米第七名,并且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我校参赛队员中5人6项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打破4项由高水平运动员创造的校田径纪录,周弘儒获全国优秀运动员称号,
8月15日,2023年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在兰州理工大学顺利落下帷幕。我校获得流程行业自动化赛项一等奖1项,离散行业自动化(工程实践)赛项二等奖1项,这是继去年拿到全国二等奖后的再次突破。 据了解,2023年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比赛规模、影响力均创历史新高,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99所高校、7180支队伍、超25000名师生参赛,进行创新类和工程类共计9个赛项的激烈角逐。教务处(藕舫学院)一贯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自动化学院和工程训练中心以比赛为抓手,围绕“西门子杯”赛事开展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竞赛实验班、科技社团等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所做的工作得到竞赛组委会认可和表彰,获评院校优秀组织奖。本届赛事自动化学院和工程训练中心共计组织23支队伍报名参赛,在华东赛区初赛中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5项,其中晋级国赛2项。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以真实的工业设备和工业环境作为赛场,以企业的工程标准作为考核评分指标,作为国内智能制造领域规模最大
8月20日上午,我校召开社科大-南信大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落实暨文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会,这是我校暑期就相关工作召开的第四次工作会议。副校长马嫣出席会议,社科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文与艺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文科学院相关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社科处处长尹才祥主持。会上,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汇报了与社科大合作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及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标院校、核心及特色课程、毕业学分要求以及与社科大联合授课的相关安排。参会人员就专业特色凝练、课程整合、师资遴选和考核、专业课公共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会上,对文科学生竞赛相关事宜作了部署。马嫣表示,深化与社科大的合作办学,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科教融合探索,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是推进我校文科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
8月15日,我校与盐都区校地合作推进交流会在盐都召开。双方签署深化合作项目,开启多领域全方位合作新篇章。我校副校长金自康,科技产业处处长王军,大学科技园主任徐忠,校友办主任程艳丽,组织部副部长刘雨华,盐都区委副书记、区长马正华,区委副书记翟大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达虎,副区长徐启楼出席活动。马正华对南信大副校长金自康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此次交流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说,校地合作是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与经济、产业紧密结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希望借助此次交流会,与南信大共同搭建高端科创平台,努力培养更多双创人才,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盐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同时,盐都也将抓住这次交流合作机遇,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不断推动双方交流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金自康介绍了学校办学理念,并提出了推进校地合作的思路和构想。他表示,南信大将围绕盐都经济发展需求,积极做好深度对接,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学校将进一步释放学科、专业、人才、智力等方面的能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持续推动校地共商共建,努力促
院士专家、一流院校、顶尖人才齐聚镇江,携手共促创新发展。8月12日,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镇江)暨2023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举行。本次大会以“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分为集中大会、现场赛、洽谈对接、产学研合作优秀成果展等。副省长胡广杰出席并讲话,我校校长李北群率队参加会议。作为镇江携手创新,持续加强交流互动,重点合作的高校之一,校长李北群代表学校与镇江市人民政府代表签署了《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协议》。围绕“揭榜挂帅”与产学研合作,科技产业处处长王军与镇江重点企业签订《联合攻关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跑出成果转移转化“新速度”。科技产业处副处长程勇代表学校现场进行重点创新成果推介,我校与镇江市产业发展学科对口、领域契合,近年来,已经与镇江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合作成果。我校党校办、科产处、镇江京口区科技镇长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电信、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等学院专家教授出席分会场,并进行项目洽谈对接。
8月12日至13日,“2023全国数字文化遗产大会暨第十六届CSIG全国数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数字化及保护研讨会”在湖北省恩施市召开。大会形成了关于“大力推动数字文化遗产研究与应用的倡议”(简称“恩施宣言”),倡议国家设立“一带一路”国家数字文化工程,并呼吁筹建数字文化科技方面的全国一级学会。我校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潘志庚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并作为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数字文化遗产专委会主任在开幕式上发言。此次研讨会上元宇宙+与AI+是大会重要议题。大会以“数字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大模型”为主题,重点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与成果展示,从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人、元宇宙赋能数字文博和文物科技成果科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会还就“文化遗产与元宇宙”“文化保护与大模型”“考古与数字化”等主题举行专题论坛。会议期间,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了顶会顶刊科研成果展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院士,作为特邀报告人作报告。他以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等数字化成档、修复与保护为例,生动地叙述了武汉大学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方法及应用,并指出我国应抓紧建立人文
8月9日-1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徕卡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我校2021级材料物理专业张恒嘉、2020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赵理江、2020级材料物理专业丁崇哲学子组成的代表队勇夺团体一等奖,取得了我校在本赛事的最好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张恒嘉同学获得个人一等奖(一等奖为最高奖项),赵理江和丁崇哲获得个人二等奖,2021级材料物理专业金杰、陈思宇和沈彬获得个人三等奖,刘战辉和缪菊红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据悉,本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首次采用“校内预赛-分赛区复赛-决赛”的方式进行,吸引了全国507所高校参加。各参赛高校经过预赛共产生8361名正式选手,通过26个分赛区复赛,全国493所高校的1431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决赛资格;经过三天的激烈决赛,大赛共产生个人一等奖246名、二等奖613名、三等奖1590名,团体一等奖24个,其获奖比例仅为所有决赛参赛高校数量的5%。赛前,参赛师生进行了精心准备,今年4月,指导教师团队通过“2023藕舫学院金相技能竞赛实验班”和校内预赛对参赛学生进行了专业培训和层层选拔。学生利
为深入推进我校校友工作蓬勃发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谋事业发展新篇章,8月14日,金自康副校长一行赴盐城市走访校友企业、召开校友座谈会,为盐城“校友之家”揭牌。金自康一行首先走访了校友企业“南大华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2005级环境科学专业杨峰,对母校来访表示欢迎并热情接待。他陪同母校领导参观了企业文化长廊、生产车间、实验室等场所,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主营业务、资质荣誉、核心技术等。金自康充分肯定了该校友企业的发展成果,指出学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万千校友的积极进取、奋勇拼搏,校友的发展也为母校赢得了广泛赞誉。座谈会中,杨峰作为盐城校友代表首先发言。他回顾了在母校的求学历程,对母校多年来的栽培和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自己一直关注母校信息,为母校近年来取得的骄人成绩表示由衷的自豪。希望未来能够深化与母校多方面合作交流,同时能为母校和“盐城校友组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他与会校友也纷纷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和怀念之情,为盐城“校友之家”的揭牌感到激动和喜悦,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校友间的沟通,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凝聚校友力量,共同促进学校和校友事业新发展。金自康表示,校友的发展和学
8月10日,西部计划实施二十周年主题分享会暨江苏省“百校牵百县兴千村”活动启动仪式在宁举行。仪式上对2022年度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先进个人、集体进行了表彰。我校荣获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优秀组织奖”。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相关工作,在严格对标对表省项目办各项要求,扎实推进“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招募宣传、选拔、派出工作。2022年我校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参加“校地定向”志愿者招募。在2022年工作的基础上,2023年我校“校地定向”对接区县由2家增加至6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宣讲会、面试培训会4场,在校内新媒体平台开展招募宣传10余次,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据悉,2023年我校共有45名学生入选“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分赴省内各区县基层一线参与为期1至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后续,校团委将继续把“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作为共青团引领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重要体现,鼓励和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关注基层工作,通过参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方式参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