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第二届中国气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南三门峡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等有关单位负责人,27个省(区、市)文化与旅游、气象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领导和专家,地区政府、企业等300余人出席了会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唯一的高校,携手其余19家地方气象局、气象文旅公司荣获了“气象研学旅行营地”称号,为孩子们课外研学旅行提供了新的选择。近年来,随着研学旅行热度的持续走高,研学旅行已成为广大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作为本次大会的亮点,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培训科普部主任刘俞杉重点介绍了气象研学旅行的遴选工作,同时公布了2023年度气象研学旅行营地。据悉,本次投票推荐活动经申报、初审、复核、终审,历时8天,访问量超240万,总票数超208万,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中国天然氧吧旅游、气候康养(避暑、避寒、宜居)、冰雪旅游、气象景观、气象研学旅行营地、气象景观观赏酒店共6大类50个气象旅游典型案例从激烈的网络投票中脱颖而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20家研学营地“榜上有名”。获此殊荣,不仅是对我校气象科
12月22日上午,“名师面对面”讲堂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举行。空军大校李刚应邀来校,为我校学生作《长空之王,凌厉出击》主题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王贤芳主持。李刚是我国歼-20首飞试飞员、空军特级试飞员、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获得者,在他担任试飞员的生涯期间,先后荣获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同时还获得第七届“月桂奖”之“英雄无畏奖”、空军首届“空天勇士”重大贡献奖。他人生的经历、奋斗的故事、成功的经验,以及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对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教育意义。报告会上,金自康代表学校聘用李刚为我校“学生生涯规划导师”,并现场颁发聘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试飞员就是要把所有的安全边界飞出来”“把真正好用管用的航空武器装备交到部队手里,是我们试飞员最重要的责任”……报告会上,李刚从自己和队友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空天英雄们一次次冲击挑战飞机性能极限的故事,以及为保护人民群众安全、保护稀缺机型和试飞数据做出的生死抉择,同时也展现了我国航空工业雄厚的科技实力。报告结束后,李刚与在场同学进行了交流互
12月23日,2023华为云AI院长峰会在云南丽江成功举办。会上,我校被授予2023年“华为云AI俱乐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五家获奖单位之一)。本次峰会汇聚了来自国内顶尖高校的60名院士、院长、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报告和圆桌讨论等形式深刻探讨大模型技术突破、行业应用落地、产业人才培养问题,共研人工智能技术治理之道。我校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参会,并积极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该奖项的颁布是对我校积极与华为云夯实产教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合作研究,努力培养AI系统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致力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探索实践的充分肯定。期待校企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不断促进产教融合和大模型的人才培养。奖牌
近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公布了2023年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评选结果,我校有20项课题获批立项。其中,重中之重课题1项、重点课题4项、一般课题15项,创历史性新高。近年来,我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巩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推动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要求,着力研究和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精心培育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以此次获批立项为契机,持续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培育,强化过程管理,推进成果凝练和加大推广应用,提高立项研究的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水平,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基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名称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课题类型课题主持人2023JSJG005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前沿的新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重中之重张治中/孙兵2023JSJG062科教融汇视角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重点葛泉波/周旺平20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许微博士指导2021级金融专业硕士生唐杰在投资组合优化理论与算法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论文“An efficient global optimal method for cardinality constrained portfolio optimization”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INFORMS Journal on Computi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可供投资的风险资产数量日益庞大,而投资者精力有限且大规模交易会产生较大成本,因此,选择少数资产投资的基数受限投资选择优化逐渐成为投资人、金融机构和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这类问题已经被证明为NP-Hard问题。该研究主要在均值-方差模型基础上,利用矩阵对角化技巧处理收益协方差矩阵并构建下界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对偶理论分析具有基数约束的内部最小化问题并得出解析解和最优目标表达;接着,分析下界目标函数的梯度信息并设计超梯度算法精确求解下界问题;最后,基于该下界设计非线性深度优先分支定界法求解全局最优投资选择策略。在数值比较实验中,该方法与其他下界和当前主流
近日,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下发的《关于确定2024年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项目的通知》(留金选[2023]82号),我校艺术学院申报的“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成功获批,我校艺术类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新增一项重大国家级专项资助项目。留基委批复我校每年可选派13名师生(10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访问学者)赴外方合作院校开展联合培养或访问研修,留基委将按14-16万人民币/人/年的标准提供生活及旅费资助,项目首轮执行期为三年(2024-2026年)。“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以我校艺术学院为依托,与英国利兹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及学术科研合作,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艺术创新能力的设计学类专门人才。今年国家留基委首次将艺术类人才培养项目以“高校申报-立项”形式单列执行,不接受个人申请,以建立艺术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自主、连贯、规模化的定向选拔、派出和就业的全链条培养模式。在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处和研究生工作部的组织下,艺术学院凭借与英国百强名高校的合作及深厚的中外合作办学基础,在全国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获批国家级专项资助,标志着我校设计类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迈入了更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2023年度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及高质量论文。我校《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两种科技期刊喜获入选,两刊近年来出版的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暴雨灾害、碳减排等主题的8篇优秀论文也同步入选。2023年度,全国共有249种期刊入选“双语工程”。“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简称“双语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9月首次实施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指示,切实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该项目围绕实现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我国优势、重点或特色学科,组织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影响力且具有一定国际化办刊基础的中文科技期刊,对其刊载的优秀论文开展双语长摘要或结构化论文撰写和翻译,更加有效地传播我国学术成果,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切实提升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和传播服务力。今年3月份以来,期刊中心赴省内外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调研,学习借鉴“双一流”高校学术期刊专业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实践做法和管理经验,并根据学校部署及时落实推进。今年6
为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院学风建设、持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商学院于12月20日在风云剧场举办2023年学风建设总结大会暨表彰仪式。出席本次大会的有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商学院院长邱玉琢,党委书记孙再春,副院长张慧明,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银,副院长何正全,院长助理魏向杰,辅导员代表以及全体2022和2023级本科生、2023级研究生。大会由商学院党委书记孙再春主持。胡明保在致辞中肯定了商学院过去一年在学风建设中取得的卓越成效,从教与学深入联动、学风督查落实完善、全员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三个方面指出了学风建设的注意要领。他强调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希望各位同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未来目标、树立良好学习习惯,合理利用大学时光不断充实自我。陈银对2023年商学院学生工作及学风建设情况进行汇报。他详细阐述了学院在学风队伍建设、党建思想引领、资助育人实效、反诈安全教育、双创育人实践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在简述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对接下来的工作做出安排和部署。大会对过去一年中在学业成绩、党团建设、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和班集体进行表彰。表彰结束,优秀学生代表周
12月16日,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王湛出席会议,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回顾了江苏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40年的历史和成就,并宣读了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最美自考人”评选结果。我校获评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最美自考人(集体)”。江苏自考始终坚持开放优质的教育理念,以其国家考试、名校主考、国际认可、开放灵活、质量为重等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优势,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40年累计报考达2673万人次,先后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25.6万余人,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40年来,江苏自学考试注重制度创新,构建了开放式立体化办考新体系;坚持质量至上,提升了“江苏自考”品牌美誉度;聚焦需求导向,增强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探索出了一条富有江苏特色的自考之路,也为全国自考改革发展提供了“江苏样本”。我校自2008年成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学校以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办学理念,积极拓展办学形式,扩大办学规模,
教师院与扬州经济开发区签约共建文:张惠芳 为充分发挥学院在教育方面的资源与优势,提升扬州经开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近日,我院与扬州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扬州经济开发区举行。南信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大梅,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臧灿甲出席活动并讲话,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戴庆龙主持仪式。活动中,南信大教师院院长杨作东、区城乡事务管理局局长马春芳签署了合作协议,朱大梅、臧灿甲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揭牌,南信大教师院、区城乡事务管理局向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陈晓东进行了授牌。臧灿甲在致辞中表示,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异彩纷呈。区城乡局与南信大教师院成功牵手,必将开启经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希望双方精诚团结、同向发力,深度合作、实现双赢,营造出更有活力、更具潜质、更加优越的教育环境,创造出教育科研、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品牌等方面的经开金字招牌。朱大梅表示,扬州是个人文荟萃好地方,四季下扬州都能感受不同的风景。南信大教师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双方合作共建“南信大扬州经开区基础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