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江苏省广告业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在我校体育馆举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董德、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莅临现场指导,并与用人单位、毕业生亲切交谈,深入了解招聘求职有关情况。从“量身定制”到“送岗进校”人才是企业创新和发展首要资源,但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短缺,成为江苏广告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打通校企供需,本次招聘会组织吸引了南京报兴达报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镇江文化广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州灵通展览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珍岛数字生态服务平台技术有限公司等94家优质单位参加,提供大数据分析师、动画特效师、产品工程师等千余各优质就业岗位,覆盖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广告类相关专业,工作地区覆盖江苏省全部城市及上海、宁波、杭州、广州、深圳等省外城市。本次招聘会吸引了近两千名学生毕业生参加求职应聘,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为广告及其他相关专业“量身定制”,不出校门找工作,实现人才与岗位的“双向奔赴”,打通校企供需,切实解决学校发展之需、企业用人之需、学生成长之需,共画“引才图谱”。从行业“热度”到就业“温度”新媒体时代广告行业发展势如破竹,急需大量人才。
12月7-8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涉外管理研究会2023年年会暨涉外数字化管理助力高校高质量对外合作研讨会在镇江召开。我校参会代表进行了工作汇报,通过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投票表决,我校获评“2023年度江苏省涉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四次蝉联该称号。2023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国际化内涵建设,积极推动对外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度融合。全面拓展全球化合作版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目前学校与全球14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有合作协议,覆盖5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12个,省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3个,其中,气象光子学与光电探测联合实验室在2023年度中期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探索国际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现有本硕一体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是全省唯一一家拥有两个本硕一体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高校。目前,学校具有三个月海外学习经历学生人数达200余人,在校留学生人数近1500名。瞄准高质量人才资源,打造国际师资新高度
冬日暖阳,银杏叶黄。12月9日,第十二届江苏省高校电子信息类学院院长论坛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省内25所高校的电子信息类学院院长、书记等近50人参加论坛。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大梅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由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明菊主持。朱大梅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我校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她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概况,她指出,江苏省高校电子信息类学院院长论坛对推进省内高校电子信息类学院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期待通过深入交流,寻求更多共识和目标,为新工科发展制定更好的方向和策略。江苏省高校电子信息类学院院长论坛执委会委员、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承祥致辞。他表示江苏省电子信息类学院需加强校际交流、促进校企合作,协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类人才,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江苏省高校电子信息类学院院长论坛发起人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葛俊祥教授致辞。葛教授阐述了江苏省高校
12月8日,我校召开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书文,规划与评估处处长柴宝勇,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主任孙建军,我校副校长马嫣出席,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社科处处长尹才祥主持。马嫣对高书文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相关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我校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合作是南信大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新实践和新探索,也是推动我校文科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契机。她希望以目前合作的专业为示范,辐射学校整个文科建设发展,期待双方继续推进相关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我校新文科建设。高文书表示,社科院大学科研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教师资源丰富,在本硕博联培等方面有一定经验,南信大学生资源丰富,双方合作能够较好地实现互赢互利。他希望,双方要加强沟通交流,创新机制体制,力争在师生互访交流、课程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模式,推动战略合作协议落细落实,取得累累硕果。在交流互动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开展全省教育系统统一战线“贯彻二十大精神·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四项主题征文和案例征集遴选,我校获得全部奖项,其中3项获得重点推荐。我校报送的《培根铸魂 勠力同心服务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获评“学思践悟·高校统战部长说”优秀主题征文;“巾帼建功新时代 赤诚报国感党恩”(主人公为校知联会会长、无党派人士、环境与科学学院院长廖宏),获评“建功立业新时代”党外人士典型事迹,入选三十佳优秀事迹;“把方向 强能力 提升行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发展水平”,获评“凝‘知’聚力新征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典型案例,入选重点推荐案例;“立足根本 服务大局 增强活力 凝‘知’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获评高校知联会工作品牌案例,入选重点推荐案例。据悉,约有41.5万人次参与本次教育系统统一战线“贯彻二十大精神·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经各地、各高校申报,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遴选,最终评选出“学思践悟·高校统战部长说”优秀主题征文69
由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主办,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的2023年江苏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高水平组、体育院系组),于12月1日至3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顺利举行。共有来自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12所江苏省内高校的111名运动员和领队教练28人参赛。我校体育部多名教师参与本次比赛的组织工作,在食宿、交通和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工作,获得了学生体协、裁判组及参赛高校的一致好评,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为确保比赛的顺利举行,11月30日下午,本次比赛的领队、教练员联席会议在我校体育馆新闻中心召开。12月1日上午,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比赛设置了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共7个项目。如火如荼的比赛中,参赛队员势均力敌,比赛现场直拍、横拍、扣球、旋转球、弧线球等都得到了一一体现,引来观众阵阵喝彩声。运动员们在单打比赛中酣畅淋漓地展现自我、挥洒热血,在团体与双打比赛中团结协作、互相配合,赛场内外到处洋溢着大学生的青春活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体育院系组与高水平组分别产生了
文/范萍、图/崔鹏程11月30日下午,期刊中心在行政楼529会议室召开“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与发展规划座谈会”。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挂职)吴攀,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杨蕾,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助理、综合办兼高水平期刊办公室主任潘飞,中国激光杂志社副总经理、支部书记马沂,中国激光杂志社新媒体部部长邓迎,我校校友、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部部长殷建芳,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高水平期刊办公室期刊出版人孙文礼,我校发展规划处领导、相关院系教师代表及期刊中心全体成员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期刊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刘文军主持。吴攀致欢迎辞,他对中国激光杂志社、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领导和办刊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高校科技期刊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是汇聚最新学术思想、承载一流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高校学科建设成果同时可为一流期刊建设提供内生动力。他期待诸位专家能慷慨分享成功做法和办刊经验,并对我校的期刊事业会诊把脉,进一步激发我校科技期刊国际化特色和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助推我校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刘文军汇报了我校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办刊历史、办刊举措、办刊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11月30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六安市金安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六安市金安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平、区政府副区长张运、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局长韩怀国、区科技局局长刘小平,以及我校副校长金自康出席签约仪式。金自康致辞。他对吕平部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学科特色,以及我校校地、校企合作情况。他表示,南信大以真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持续推进与深化校地合作,希望金安区与我校积极构建双方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新机制、新高地,赋能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加强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市场联动、资源共享,打造“高专精”就业“沃土”,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吕平介绍金安区及合作内容。他表示衷心感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金安区“招才引智”工作的支持,希望校地双方能在学生就业、产学研用、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强交流,金安区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服务保障好校地合作共建工作,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共同谱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金安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金安区人社局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汪超宣传人才政策。他就人才安居、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他表示
为联络校友感情,持续推进地方校友组织体系搭建,12月1日、2日,金自康副校长带队赴镇江、扬州走访校友企业并召开校友座谈会。校友办公室主任程艳丽、发展联络科科长顾升华以及镇江、扬州两地校友代表分别参加了当天的座谈交流活动。在两天的走访、座谈活动中,丹阳轩立明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校友沈立以及“润桥(扬州)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校友王少鹏,作为两地校友组织负责人,积极组织当地校友代表参加座谈会。金自康首先对校友表达了母校最真挚的慰问与祝福,也肯定了校友们对母校的一片深情。他谈到,校友是母校的名片,校友的长足发展是母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彰显,也是对在校生的榜样引领。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把服务校友作为校友工作的第一宗旨,在校友继续培养、校友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来自母校的有力支撑;希望今后两地“校友之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凝聚地方校友力量,整合地方校友资源,构建校友与母校事业发展共同体,共建“校友经济圈”。校友们对母校领导及老师的走访慰问表示感谢,他们分别介绍了各自事业发展情况,深情回忆了美好的大学时光,感恩母校培养,不负母校期待,特别是对母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感到由衷地自豪和骄傲。在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南京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束为,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发布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第八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等。《大气科学学报》常务副主编智协飞教授的论文《“学术+科普”融合发展助力科技期刊双翼齐飞——以大气科学学报为例》作为“专家观点”被《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全文收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总书记的这一重要科学论断为我们开展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该篇论文中,智协飞结合《大气科学学报》的公众号传播实践,深入探讨了科普和学术论文的传播问题,提出期刊“学术+科普”的融合发展思路,并进一步指出科普和学术可以相互促进,“学术+科普”融合发展可助力科技期刊双翼齐飞。近年来,我校期刊中心以《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