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西南民族大学四级职员(副司级)李耿年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我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座谈会,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施威主持会议。胡明保对李耿年一行来校交流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历程、业务模块、办学规模、团队建设等情况。他说,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在探索中形成了自主化办学、同质化培养、精细化管理、全素质教育等优势和特色,得到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他希望双方能够增进了解、深化合作、实现共赢。李耿年详细介绍了西南民族大学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等相关情况,以及该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和思路。表达了未来在学历教育、干部培训、服务地方、业务融合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的期望。在交流环节,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两校应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双方在品牌塑造、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管理、管理机制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西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民族干部培训中心)副院长彭安金、学历教育管理科科长杨映,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章胜、综合管理科科长黄小玲参加交流会。会议现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月30日晚,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为题,在千秋会堂201报告厅为园区师生讲授思政课。园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及辅导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等280余名师生参加。胡明保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围绕“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三个方面,从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的视角,详实叙述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到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直至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历程,用大量数据和生动事例,从经济总量、外贸进出口、民生福祉、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诠释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的深刻内涵。胡明保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他鼓励大家要弘扬伟大改革开
11月25-26日,2023“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阅读、口译等赛项线上赛圆满结束。在文学院竞赛团队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校魏泺芃、姚闵烨和袁点三位同学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层层选拔,以优异成绩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魏泺芃、姚闵烨同学获阅读赛项国赛银奖,袁点同学获口译赛项国赛铜奖。此次获奖实现了我校近十年来该比赛无国奖的历史性突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作为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外语赛事,凭借其权威性、学术性和专业性,自2018年起连续六年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在外语界引领理念、培养人才、推动教学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文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将学科竞赛作为学院工作重点之一。坚持“以赛促学、以学促能”教学理念,全力服务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选拔优秀教师,组建竞赛团队,精心物色、选拔、指导学生,最终在今年的比赛中喜获丰收。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学科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校培养时代需要、国家需要、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11月29日下午,华为2024届销售岗位推介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场)在我校气象楼报告厅举行。我校副校长金自康,华为江苏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大磊出席宣讲会,华为相关部门代表,我校学生工作处负责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近三百名学生参会。金自康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我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行来我校开展宣讲招聘活动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简要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及与华为的合作历程。他表示,近年来华为与我校在课程共建、学生培养、实习实训等方面深入合作,希望双方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原则,不断深化合作形式、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扩大合作成果,名企名校共同携手,共绘高质量发展蓝图。李大磊进行推介。他介绍了华为的公司理念、价值主张以及愿景使命及招聘计划安排与岗位。他说,才华当不负,青春敢有为,华为公司始终坚持“积极、多元、开放”的人才观,欢迎“胸怀世界、坚韧平实、洞见新知”的你。最后,活动开展咨询答疑,同学们就面试形式、绩效、年终福利、岗位变更等关心的问题咨询。 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汇聚发展强劲动能,打造产才融合新样板,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动力”,名校名企,未来可
11月29日,江苏高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联盟成立仪式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我校为联盟的13所创始成员高校之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出席并讲话。我校我校副校长朱大梅参加活动。联盟由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13所在苏高校共同发起成立,旨在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创新方式、拓宽渠道,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江苏高校力量。会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信信息工程大学等13所创始成员高校领导共同启动联盟重点项目。据介绍,联盟将推进组建江苏高校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打造高校国际传播交流研讨平台、建立江苏高校对外文化交流协作机制、建设江苏高校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矩阵、评选发布高校国际传播优秀案例、开展国际传播实务培训等六大重点项目。张爱军说,联盟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统筹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积极探索。他希望各联盟成员单位着力加强对外话语创新,坚
11月24-26日,江苏省颗粒学会2023年学术交流年会在南京成功举办,大会表彰了江苏省颗粒学会科技创新奖。化学与材料学院黄啸谷教授主持的“多维度吸波材料可控构筑及电磁调控”项目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颗粒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完成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完成人:黄啸谷、权斌、邵高峰、朱晓辉、郭腾超、于高远)。江苏省颗粒学会科技创新奖用于奖励在江苏省颗粒科技领域具有原创性和突破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优秀获奖项目将优先推荐申报中国颗粒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江苏省有关科技、人事和组织部门的科技与人才等奖励。黄啸谷,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电磁功能材料团队负责人;先后入选第六期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军民融合领军专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防科技基础加强计划、军委预研领域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2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6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作为负责人筹建“南信大-凯尚碳科技”等校企研究院3家,并实现科研
11月27日,商务部培训中心雷浩副主任一行来校指导援外培训工作。我校副校长马嫣出席会议,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WMO区域培训中心副主任程方主持。商务部培训中心项目管理二处、中证天通事务所、南京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我校国际教育学院、WMO区域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参会。马嫣对雷浩一行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国际化办学的整体情况和我校国际教育培训工作近年来所取得成绩。她表示,南信大始终坚守国际化办学路径,构建了多元国际化体系。学校与商务部培训中心的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2020年以来,开展了23期国家援外培训项目,作为WMO各区域培训中心中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成员之一,南京区域培训中心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在“气象+”的基础上,拓展了新的培训领域,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在世界气象组织、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国商务部、中国气象局等领导单位的大力指导与支持之下获得快速发展。依托学校双一流学科优秀师资和高效的组织管理队伍,在援外培训方面获得了上级主管单位的高度认可,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在援外学历生教育方面,通过提高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结构,建设优质教学资
11月24日下午,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2023年首席科学家工作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顺利召开。协同创新中心16支研究团队25位校内外首席科学家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科技处处长章炎麟教授出席会议并主持。中心执行主任周波涛教授在工作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自第三建设期研究团队重组以来,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与贡献等方面取得的建设成效,提出了中心下一阶段工作要点。随后,各团队首席科学家围绕加强团队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创新、项目协同申报、信息资源共享、国际国内交流访问等领域的协同合作分享团队建设成果,并表示将继续带领团队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扎实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中心行业影响力。中心主任王会军院士总结指出,要紧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协同创新不动摇,共同推动优势互补、人员流动、资源共享、平台公用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第18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大赛72小时计时赛国赛,11月26日在江西省新余市刚刚降下帷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周越教授,蔡思奇老师率领动画与数媒的8名同学(张子墨、吴承志、张翔顺质、降美婧、方若水、张歆钰、丁嘉锐、温忠铭)代表艺术学院出征。本次大赛吸引了87所高校800多名学生参加,在这场为期72小时的国赛计时赛中,各校同场竞技,各展才华。550件作品,来自参赛学校的87名评委现场共同评出获奖作品。在获奖率只有20%的激烈竞争中。我院团队在不同类别中斩获三项重要奖项。分别是探索类一等奖、二等奖,应用类三等奖。在应用类静态组奖项的角逐中,团队凭借IP作品《仙女湖IP形象设计-司巧儿》勇夺三等奖。在探索类静态组别中,团队设计的衍生品+logo作品《僊》拿下了二等奖。在最引人瞩目的探索类动态组一等奖激烈竞争中,我院师生团队通过AI与动画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了水墨动画《墨语仙湖》,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寓意,展现了传统水墨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的完美结合,在探索类动态组中脱颖而出,以排名第一绝对优势荣获动态探索类国赛一等奖。本次大赛不仅收获了喜人的战果,也很好的历练了团队,老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余振教授团队在Cell旗下的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顶级期刊《One Earth》(IF=16.2)上发表了题为“China’s forestation on marginal land was less efficient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compared to non-marginal land” 的研究论文(https://www.cell.com/one-earth/fulltext/S2590-3322(23)00509-2)。该研究基于全国人工林调查样方数据,探索了1980-2010s期间,我国造林再造林活动的时空分布格局变化。该研究根据造林成本与土地质量等多个因子,将人工林调查样方划分为边缘和非边缘土地造林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10s,在边缘土地上的造林活动越来越频繁。此外,即使是在非边缘土地上造林和再造林,其初始的土壤质量也在下降,表明造林活动越来越往土地质量较差的区域转移。这可能是由于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大片宜林地逐步减少造成的。由于边缘土地条件较差,其树木生物量碳积累量显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