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我校在气象楼报告厅召开了秋季学期第一次理工科科研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处长章炎麟主持。陈海山听取完相关汇报后,对学校近年来理工科纵向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重点指出了近期科研工作的核心任务,并对本学期项目申报、平台和团队建设以及奖励申报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他强调,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即将到来的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实施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加强科研经费管控,加快推动有组织科研进程,为教师打造稳固的科研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提供助力。会上,章炎麟对我校近三年的科研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半年的科研计划进行了部署。他表示,本学期将聚焦科研项目、平台申报、团队建设、成果报奖、科普宣传等重点工作,希望大家通力配合,确保各项科研工作有序开展;财务处处长朱晓东详细解读了近年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的典型案例,并强调了精细化管理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的重要作用,为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随后,大物院、管工院、计算机院等相关学院负责人对本学院的基金申报、团队建设、科研报奖等工作进行经验分享。各学院负责人、科研副院长
校领导看望慰问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总决赛参赛师生9月23日,校长陈海山在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数统院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赛区竞赛现场,看望慰问正在参赛的师生同学。陈海山详细了解了竞赛日程安排和赛事保障工作,听取了数统院对研究生数学建模备赛组织、选拔、培训等工作的汇报,对此次竞赛的组织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要求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进一步拓展竞赛覆盖面,打造研究生数学建模品牌,不断提升学校对外影响力。陈海山亲切了解了参赛队员们的备赛情况并代表学校向参赛学生们表示慰问,勉励大家:一是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比赛过程更是一次检验所学,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要克服困难、坚定信心,梳理细节、推演过程,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二是精诚合作,协助创新。数模竞赛是一个团队性比赛,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支持、默契配合,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共同成长。三是劳逸结合,注意身体。竞赛不仅是脑力的考验更加是体力的较量,参赛队员在争创佳绩,为学校增光的同时,要注意规律作息,保重好身体,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竞赛之中。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中
9月21-22日,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十六届江苏省外国语言学学术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社会科学处承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朱大梅副校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辛斌教授出席并致辞。校社会科学处处长尹才祥教授在闭幕式上总结讲话。开幕式由文学院院长赵霞教授主持。图|年会开幕式朱大梅副校长代表学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建设成果。她指出,文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展现出多层次、高领域的发展态势。针对本次会议,她表示,新文科建设是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选择,既要打破专业壁垒实现新融合,又要突出文科的中心地位。她希望以此次外国语言学学术论坛为契机,加强与全省及全国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江苏省外国语言学学科科发展和外语人才培养。辛斌教授指出,在新技术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话语意识至关重要,话语研究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他期待与在座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共同探索话语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外国语言学学科注入
9月18日,应急管理学院举办了应急管理拔尖班(咸亨国际)开班仪式。仪式特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总会计师胡明保、校教务处处长刘佳、咸亨国际应急科技研究院总经理樊志华莅会,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薛勇、党委书记成芳、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海波、副院长顾湘、副院长汪俊峰、应急系系主任郭翔以及应急管理拔尖班(咸亨国际)全体同学、应急管理系全体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成芳主持。胡明保对应急管理拔尖班(咸亨国际)的开班表示祝贺,对拔尖班首批新同学的加入表示欢迎。他说,应急管理学院是基于学校的优势学科—大气科学的基础上,在省应急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的支持下,成立的一个全新的、着眼于应急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崭新学院,在课程设置和学生选拔方面都在不断的探索,希望通过学院全体师生的努力,树立一个应急管理方面标杆的实体学院,希望各位拔尖班的同学们能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脚踏实地、珍惜青春,不断积累,不断提高,成为优秀的南信大人。刘佳向在座的同学们详尽地介绍了学校关于建设拔尖班的相关政策,并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拔尖班建设与管理办法》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她强调,学校对拔尖班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组织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
9月11日至12日,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开幕。省委书记信长星启动开幕。省长许昆林,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碧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常进致辞。50多位两院院士及158家来自境内外高校院所、科创机构代表参会,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攀出席大会,科技产业处相关人员组织、参加此次活动。我校作为高校代表参展此次大会,现场亮相来自学校专家参与研发的各类科技成果展品,得到了参展人员和领导的广泛关注和赞赏。“第五代电力巡检无人机”采用专用的电力巡检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了惯导、GPS、视觉等多传感器数据的深度融合,保证了复杂高危环境中巡检无人机高适应性、高安全性的自主飞行控制。“高效冷凝协同树脂吸附回收VOCs成套装备”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机械强度、表面化学和孔径可调的系列高疏水、双峰孔分布的新型疏水型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突破了活性炭再生效率低、吸附效率衰减快、更换频繁、安全性差、处理高湿度气体吸附能力大幅下降、吸附卤代烃设备易腐蚀等重大工程应用瓶颈。“飞行救生圈”具备结构紧凑,外观轻巧,飞行稳定,性能可靠的特征。该产品能够降
近日,由六合区委组织部举办、我校承办的六合区村(涉农社区)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滨江楼报告厅举行开班仪式。我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开班式并致欢迎词,六合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薇作开班动员讲话,六合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老干部局局长陈宝山主持开班式。六合区200余名村副书记、兴村特岗人员参加培训。胡明保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六合区的学员表示欢迎,并对六合区长期以来对南信大的支持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他说,南信大作为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以气象学科为特色,着力打造“气象+”“+信息”学科体系,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今年招生投档线大幅提升。南信大和六合区的合作源远流长,近年来更是日益紧密、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校地融合发展之路。他希望,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南信大与六合区的战略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让南信大能够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合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薇作开班动员讲话。她强调,富民强村是今年全区重点工作之一,这次培训既是对富民强村工作的一次再部署、再动员,也是对村干部素质能力的一次再塑造、再提升。要通过培训帮助村级干部统
9月14日,学校在临江楼D区报告厅召开新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例会。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出席并主持会议。教务处、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设备处、学工处、研究生院以及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负责人参会。会上,教务处处长刘佳围绕新学期教学运行、教研教材、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学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工作安排。重点围绕加快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强化数字赋能改革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和工作部署。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王骥通报了中心在新学期的重点工作和审核评估相关工作,希望各教学单位共同促进教学质量与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研究生院、设备处、学工处有关负责人也分别作了工作布置。闵锦忠副书记在听取了各部门汇报后,针对当前教学工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做好新学期课程安排、转专业、推免等工作,确保新学期工作平稳有序;二是聚焦重点,认真谋划,着力做好专业建设、教材申报、教学成果奖组织等工作;三是以评促建,提质增效。各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认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重要性,要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和完善。
9月12-13日,以“推动北斗规模应用 赋能产业新质发展”为主题的2024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三届年会在武汉成功举办。会上颁发了2024年卫星导航定位优秀教学成果奖,我校喜获两项卫星导航定位教学成果二等奖。该两项成果均由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组织并牵头申报,王明华副教授、谢涛教授牵头申报的《“校所协同,创新赋能”的卫星导航定位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成果由我校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共同完成;王新志教授、祝善友教授牵头申报的《思政引领产教融合 国际视野,卫星导航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成果由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WMO区域培训中心共同完成。两项成果的取得是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紧扣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精准策划、寻求突破、不懈奋斗、锐意创新的展现,也是学校持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动例证。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是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本次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的举办,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顶尖高
为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进步,9月14日上午,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波一行来我院座谈交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贵州大学副校长吴攀出席会议并讲话。环科院党委书记屈家安、副院长徐德福、乐旭、胡建林、副书记副院长许敏、院长助理蔡炜参加座谈。座谈会在学科1号楼S307会议室举行。 屈家安首先对李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办学历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建工作、学科建设、招生就业等概况。随后,徐德福详细汇报了我院本科教学情况。 李波高度肯定了南信大环科院的发展,并介绍了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随后,双方就专业建设、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学生培养和国际化经验做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表示今后要加强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最后,吴攀副校长做总结发言,他首先就学院博士点建设工作进行了详尽的指导,同时,他希望双方要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校两院间的沟通联络,积极推进双方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不同层次、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日前,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名单的通知》(苏教高函〔2024〕16号)、《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2024)验收结果公示》,我校大气科学等17个专业获批立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2020-2022年立项建设的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共三批)于2024-2026年分批验收,我校2024年参加验收的22个专业(第一批、第二批部分专业)全部获评“通过”,其中大气科学、动画、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等5个专业“优秀”通过。品牌专业是支撑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高标准建设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地方产业导向,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落实专业建设主体责任,持续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加强课程、教材、实验平台等教学资源建设,以大气科学和信息工科为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以大气科学为主体,以环境生态和信息工科为两翼协调发展的“一体两翼”学科体系、“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专业体系以及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分类多元的高素质创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