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布,涵盖数值预报、气象大模型、气象卫星、探空技术、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气象业务核心和交叉学科多个重要领域。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的有:我国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能力跨上新台阶;盘古气象大模型;我国首颗主动降水测量卫星成功发射,国内首次实现降水系统三维结构的星载探测;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开源发布;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立体综合观测研究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引领国际探空技术发展,实现北斗探空观测业务准入并推广应用;揭示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地球系统数值预报耦合器C-Coupler3建成;揭示北极海—冰—气系统次季节变率增强及其极端气候影响;构建综合数字智能系统,预估我国太阳能、风能发电潜力和发展途径。其中,“北极海-冰-气系统次季节变率增强及其极端气候影响”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完成。相关负责人介绍,北极气候系统发生了快速变化,但这把“新钥匙”能在多大程度上破解我国极端气候的次季节预测难题尚不得而知。创新成果揭示了次季节尺度上的“暖北极-冷欧亚”,阐明了其前
中新网江苏新闻3月29日电(林雯)3月28日,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极海-冰-气系统次季节变率增强及其极端气候影响”创新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供图 本次评选由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牵头组织,旨在及时反映中国气象科技领域前沿和最新进展,宣传气象科技成果,引领和鼓励气象科技创新,营造创新氛围,凝聚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力量。 据悉,2023年度“十大气象科技进展”涵盖数值预报、大模型、气象卫星、探空技术、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气象业务核心和交叉学科多个重要领域。其中,南京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两所高校的成果入选。 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的有:我国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能力跨上新台阶;盘古气象大模型;我国首颗主动降水测量卫星成功发射,国内首次实现降水系统三维结构的星载探测;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开源发布;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立体综合观测研究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引领国际探空技术发展,实现北斗探空观测业务准入并推广应用;揭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通讯员 林雯)3月28日,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暨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工作推进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交流局校合作工作进展,部署推进气象科教融合创新工作。3月28日,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暨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工作推进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本网记者王广禄/摄推动高质量局校合作 会上,来自全国的4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听取了2023年局校合作工作进展汇报,研讨进一步深化局校合作举措。据介绍,一年来,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进一步加强,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不断健全,科研攻关和学科人才建设持续推进,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在气象部门和相关领域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入实施。来自全国的4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参加会议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局校合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强化有组织科技攻关、有组织成果转化、有组织人才培养、有组织局校合作,加快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局校合作走深走实。聚焦进一步深化局校合作、更好发挥联盟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要“顶天、立地、有组织”,气象部门要“开
https://m.jstv.com/video/2024/3/28/1222916271157448704.html?curchannel=20240328 新闻空间站栏目
3月28日,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公布。十大气象科技进展涵盖数值预报、大模型、气象卫星、探空技术、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气象业务核心和交叉学科多个重要领域。评选由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牵头组织。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的有:我国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能力跨上新台阶;盘古气象大模型;我国首颗主动降水测量卫星成功发射,国内首次实现降水系统三维结构的星载探测;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开源发布;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立体综合观测研究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引领国际探空技术发展,实现北斗探空观测业务准入并推广应用;揭示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地球系统数值预报耦合器C-Coupler3建成;揭示北极海-冰-气系统次季节变率增强及其极端气候影响;构建综合数字智能系统,预估我国太阳能、风能发电潜力和发展途径。其中“揭示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完成单位为南京大学,主要完成人为:丁爱军、黄昕、丁可、符淙斌、谈哲敏。记者了解到,该研究揭示了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基于长期资料分析,发现亚洲季风区
3月28日,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暨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工作推进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会上公布了“2023年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评选由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牵头组织,旨在及时反映我国气象科技领域前沿和最新进展,宣传气象科技成果,引领和鼓励气象科技创新,营造创新氛围,凝聚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力量。此次公布的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涵盖数值预报、大模型、气象卫星、探空技术、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气象业务核心和交叉学科多个重要领域,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的十个项目入围。大会颁发了2023年度优秀气象科技成果评价证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仪式同时举行。据介绍,南信大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于2024年2月成立,坐落在中国气象谷内。学院聚焦国家战略急需、气象行业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联合气象相关行业企事业龙头单位开展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深化产教融合,重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具有独立
3月28日,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公布。十大气象科技进展涵盖数值预报、大模型、气象卫星、探空技术、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气象业务核心和交叉学科多个重要领域。评选由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牵头组织。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的有:我国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能力跨上新台阶;盘古气象大模型;我国首颗主动降水测量卫星成功发射,国内首次实现降水系统三维结构的星载探测;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开源发布;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立体综合观测研究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引领国际探空技术发展,实现北斗探空观测业务准入并推广应用;揭示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地球系统数值预报耦合器C-Coupler3建成;揭示北极海-冰-气系统次季节变率增强及其极端气候影响;构建综合数字智能系统,预估我国太阳能、风能发电潜力和发展途径。其中“揭示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完成单位为南京大学,主要完成人为:丁爱军、黄昕、丁可、符淙斌、谈哲敏。记者了解到,该研究揭示了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基于长期资料分析,发现亚洲季风区
3月28日,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正式公布。十大气象科技进展涵盖数值预报、大模型、气象卫星、探空技术、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气象业务核心和交叉学科多个重要领域。该评选活动为首次举办,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气象部门的百余名专家投票评选。气象部门、相关领域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多项科技进展参选。“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的评选,由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牵头组织,旨在及时反映我国气象科技领域前沿和最新进展,宣传气象科技成果,引领和鼓励气象科技创新,营造创新氛围,凝聚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力量。会上还同时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提名)名单。附: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名单1.我国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能力跨上新台阶主要完成人:沈学顺,龚建东,孙健,张林,韩威等完成单位: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2.盘古气象大模型主要完成人:田奇,毕恺峰,谢凌曦,张恒亨,陈鑫等完成单位: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3.我国首颗主动降水测量卫星成功发射,国内首次实现降水系统三维结构的星载探测主要完成人:张鹏,谷松岩,赵现纲
3月28日,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布,涵盖数值预报、大模型、气象卫星、探空技术、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气象业务核心和交叉学科多个重要领域。其中,南京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两所高校的成果入选。发布现场据悉,本次评选由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牵头组织,旨在及时反映我国气象科技领域前沿和最新进展,宣传气象科技成果,引领和鼓励气象科技创新,营造创新氛围,凝聚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力量。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的有:我国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能力跨上新台阶;盘古气象大模型;我国首颗主动降水测量卫星成功发射,国内首次实现降水系统三维结构的星载探测;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开源发布;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立体综合观测研究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引领国际探空技术发展,实现北斗探空观测业务准入并推广应用;揭示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地球系统数值预报耦合器C-Coupler3建成;揭示北极海-冰-气系统次季节变率增强及其极端气候影响;构建综合数字智能系统,预估我国太阳能、风能
今天(3月28日),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公布。十大气象科技进展涵盖数值预报、大模型、气象卫星、探空技术、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气象业务核心和交叉学科多个重要领域。评选由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牵头组织。入选的有:我国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能力跨上新台阶;盘古气象大模型;我国首颗主动降水测量卫星成功发射,国内首次实现降水系统三维结构的星载探测;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开源发布;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立体综合观测研究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引领国际探空技术发展,实现北斗探空观测业务准入并推广应用;揭示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地球系统数值预报耦合器C-Coupler3建成;揭示北极海-冰-气系统次季节变率增强及其极端气候影响;构建综合数字智能系统,预估我国太阳能、风能发电潜力和发展途径。其中,“揭示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的完成单位为南京大学,主要完成人为:丁爱军、黄昕、丁可、符淙斌、谈哲敏。据了解,该研究揭示了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基于长期资料分析,发现亚洲季风区的中南半岛与地中海气候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