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至30日,“智荟江北”人才工程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十届龙山论坛——国际青年学者专场在气象谷报告厅召开。活动通过学科推介、专题报告、现场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为优秀人才搭建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和产学研用对接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了解南信大、感受新区发展,扎根南信大。南信大校长陈海山表示,近年来,南信大在校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江北新区管委会的关心支持下,打造“爱才”“聚才”“兴才”“留才”的良好生态,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引育用留”的全链条人才服务机制,希望海内外优秀人才扎根江北,选择南信大,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人生梦想的双向奔赴。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南京市委人才办副主任殷洁提到,近年来南京深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要求,扎实践行全域理念和大人才观,努力和高校一起在创新的高原上并起高峰,积极实施校地合作,市区两级主动贴近服务,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和高校的优势学科联合孵化培育科技企业,制定出台“人才强市25条”相关政策,打造政策高地、改革高地、生态高地,让选择南京、选择南信大成为青年人才最无悔的决定。江北新区管委会王伟副主任说,今年5月份南京江北新区与南京信息工程
12月17日,省委驻淮安区乡村振兴工作队联合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江苏省绿色食品协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举办乡村振兴成果展暨绿色优质农产品集市活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朱大梅,组织部部长张新厂,工会主席徐萍,省委驻淮安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余灏,江苏省绿色食品协会秘书长燕东峰等参加现场活动。本次集市以“乡村振兴•绿色共享”为主题,来自淮安区的20余家经营主体参展,包括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和平桥、石塘、施河、车桥、钦工、顺河6个乡镇的优质企业,现场销售农产品近8万元,促成订单48份。展会搭台,好戏开场。集市现场,淮安的特色产品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师生们大开眼界:药膳同源的车桥芡实、香脆可口的岳家茶馓、Q弹嫩香的钦工肉圆、肉质鲜嫩的博里羊肉……还有古黄河得天独厚环境孕育的秋月梨、碧根果也凭借其甘甜的滋味吸引了不少眼球。“没想到我们黄河故道的秋月梨、碧根果这么受欢迎,不到半天货就全卖完了!”钦工镇乡村振兴公司展区的董正华说。多家乡村振兴公司负责人都懊恼货带少了。钦工镇五里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凤鸣告诉我们,这次展销活动拓宽了基层干部群众视野,为联农带农致富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牵手联村,内容丰富。本
12月6日,在云南省腾冲市举行的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阐述了当前全球气候加速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并对气候预测研究与应用及青年科学家培养等方面提出见解。王会军表示,过去十年间,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去年全球气温创下历史新高,而气候加速变暖带来的,是气候异常事件、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灾害风险和损失随之提升。王会军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揭示气候变化的复杂机理,为科学界和社会提供应对之策。目前,在“季节内”“季节到年际”“年代际”三个尺度的气候研究方面,通过与国家气候中心合作,部分预测模型和系统,已进入业务化应用,为国家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支撑。相较于短期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对国家战略规划意义重大,王会军提出,预测要“跑”在灾害之前,只有提前为公众提供预警,才能有效降低灾害损失,传统的天气预报已实现较高的精度,但在气候预测领域,尤其是年际、年代际尺度下的气候预测,仍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攻坚。对于从事气候预测研究的青年科学家,王会军鼓励青年科学家不断打好扎实的专业功底,提升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并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随着大数据
12月6日,在云南省腾冲市举行的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阐述了当前全球气候加速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并对气候预测研究与应用及青年科学家培养等方面提出见解。王会军表示,过去十年间,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去年全球气温创下历史新高,而气候加速变暖带来的,是气候异常事件、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灾害风险和损失随之提升。王会军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揭示气候变化的复杂机理,为科学界和社会提供应对之策。目前,在“季节内”“季节到年际”“年代际”三个尺度的气候研究方面,通过与国家气候中心合作,部分预测模型和系统,已进入业务化应用,为国家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支撑。相较于短期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对国家战略规划意义重大,王会军提出,预测要“跑”在灾害之前,只有提前为公众提供预警,才能有效降低灾害损失,传统的天气预报已实现较高的精度,但在气候预测领域,尤其是年际、年代际尺度下的气候预测,仍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攻坚。对于从事气候预测研究的青年科学家,王会军鼓励青年科学家不断打好扎实的专业功底,提升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并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随着大数据
12月7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共同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的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交叉学科建设专场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核心议题,就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热点、体系建设和实践前沿展开探讨交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尚洪波在致辞中表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结合教育部“四新”建设的要求,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大学优势,推动理科、工科与人文社科学科的交叉融合,多学科合力攻关,在学科专业建设、教材体系建设、拔尖人才培养、重大问题研究、交叉创新研究团队建设、科研平台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叉学科注入新理念、提出新方案,为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行稳致远作出新贡献。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促使交叉学科在政策制定和组织管理层面的地位持续提升。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培育交叉学科,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大学具有基础研究和学科综合性优势,要坚持三个面向,加快形成以需求
12月7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共同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的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交叉学科建设专场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核心议题,就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热点、体系建设和实践前沿展开探讨交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尚洪波在致辞中表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结合教育部“四新”建设的要求,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大学优势,推动理科、工科与人文社科学科的交叉融合,多学科合力攻关,在学科专业建设、教材体系建设、拔尖人才培养、重大问题研究、交叉创新研究团队建设、科研平台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叉学科注入新理念、提出新方案,为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行稳致远作出新贡献。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促使交叉学科在政策制定和组织管理层面的地位持续提升。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培育交叉学科,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大学具有基础研究和学科综合性优势,要坚持三个面向,加快形成以需求
“落叶缓扫?建议全国推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落叶#校园生活#当然要记录啊
初冬时节、气温骤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里仿佛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落叶地毯”!学校对部分路段和区域暂缓落叶清扫,邀请师生们一起欣赏落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