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春意盎然的三月,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应急管理学院于3月5日下午在学科二号楼S103举行了“巧手绘芳华,巾帼定风采”主题活动,学院女教师和3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分为制作漆扇和感谢师恩两部分。漆扇制作现场,参与的老师和同学从挑选扇面图案、调制漆料,到精心绘制,每一步都用心且细致,每一位参与者都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一把把普通的扇子,在大家的巧手绘制下,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充分展现了女性的巧思妙想和艺术才华。活动最后,学生会代表们手持美丽的鲜花,走进教室、办公室,为学院每一位女教师送上了节日的祝福。此次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以实践为载体,增加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让女老师和女学生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着每一位女性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惊蛰时节耕读忙 思政课堂“活”起来3月5日惊蛰,大气院创新思政教育形式,联合南京市盘城街道打造“大气·耕读”劳动实践课堂,将思政教育从教室延伸至田间地头。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艳艳带领师生走进盘城街道松雀与桐工作室及农艺基地,盘城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人武部长、总工会主席孟磊,双城社区书记蔡成洪,松雀与桐劳动教育基地指导老师徐斌等全程参与,通过耕读实践、学科赋能、校地协同的“三维育人”模式,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活动合影耕读铸魂:在泥土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松雀与桐农艺基地,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拉开帷幕。师生们挥锹翻土、整地播种,亲身体验“春雷醒万物”的农耕智慧。“气象预报中的湿度数据,原来与土壤墒情息息相关!”2022级学生张同学在劳作中感慨。学院将气象观测的严谨性融入农耕实践,引导学生在触摸土地中理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意,感悟气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双城社区书记蔡成洪点赞道:“大学生用专业知识解读节气农谚,让传统农耕焕发科学光彩,这正是新时代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整地播种种植“大气林”书香润心:以劳动诠释责任担当劳动实践结束后,
为全面部署新学期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凝聚全院力量,3月5日,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在长望楼报告厅召开教职工大会。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参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耿小雷主持。会议伊始,院长童旭东简要回顾了学院2024年度在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科研攻坚、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取得的成果,深度剖析了学院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全面部署2025年度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在“十五五”规划编制、学位点建设、学生培养体系优化、高质量科研产出以及国际合作拓展等方面。他强调,全院要共同创造、维护和谐的环境氛围,要自我定位、自主加压、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每位教工都要积极参与学院各项事务,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耿小雷传达了校党委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中层干部大会等有关会议精神,重点就贯彻落实学校2025年十项重点工作、推进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作部署。他表示,党建工作抓实就是生产力,抓细就是凝聚力,抓强就是战斗力,院党委2025年度将重点抓好巡视巡察整改、主题教育、强基创优建设等三项工作。副院长谢涛、祝善友、王国杰以及学办主任朱亚宾结合各自分管领域,分别围绕研究生培养、本科教学、科研创新以及学生工作等方面,对新学期工作
3月4日下午,在图书馆724-725报告厅,自动化学院特邀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电气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王晗教授来校进行学术汇报交流。王晗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Towards vision guided unmanned bus navigation”的学术报告。 会议伊始,葛泉波教授作为主持人,热情地向在场师生介绍了王晗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卓越贡献。随后,王晗教授围绕自身研究课题,深入讲解使用视觉的无人巴士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开发高速、高精度立体视觉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无人地面车辆(UGV)。借助立体摄像机和图形处理单元(GPU),将障碍物探测、识别和跟踪系统、道路特征探测、自定位和测绘系统部署到全天候、全地形无人自动驾驶车辆中,使其能在15公里/小时至60公里/小时的速度区间稳定行驶。此外,王晗教授还简单介绍了基于DDQN的移动机器人导航深度强化学习,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 报告结束后,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踊跃,围绕无人巴士工作原理等问题向王教授请教。王教授以耐心的态度,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解答,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此次王教授的精彩报告,不仅为师生们带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深化协同联动,提升班级育人成效,3月6日下午,物电院在藕舫楼330召开新学期全体班主任工作会议,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徐志勇、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刘红梅、全体班主任与辅导员参会。会上,刘红梅对本学期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事项做出提醒,她强调要常态化关注学生安全稳定,紧盯开学季、春季、毕业季等重点时间以及“三困群体”等重点人群,守牢安全底线;同时,各班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风建设工作,及时总结分析学风、班风建设经验与问题,营造争先创优良好氛围。随后,刘红梅又分别针对各年级的重点工作与班主任们进行了交流讨论,尤其是毕业班的考研复试和调剂指导工作,希望全体班主任们发挥专业优势积极给予支持与帮助,共同做好毕业生高质量升学就业工作。最后,徐志勇充分肯定了各班主任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他希望各班主任在后续工作中能够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物电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此次会议的交流讨论,全体班主任更加明确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和着力方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物电院将营造更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
在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我们即将迎来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了庆祝这一属于女性的节日,自动化学院分工会在节日前夕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春风拂面绽芳华,美好生活共前行”珍珠首饰DIY活动,以表达对女性教职工的敬意和祝福。 本次活动于2025年3月5日下午13:30在学科楼三号楼S205温馨举行。学院分工会邀请了全体女性教职工参与,共同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共享节日的喜悦。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女性教职工们纷纷动手,将一颗颗圆润的珍珠通过巧手串联成精美的项链、手链等饰品。在DIY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不仅增进了同事间的友谊,也展现了女性教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院分工会主席化成城表示,分工会举办这样的活动旨在为女性教职工提供一个放松身心、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是对她们在教育事业中辛勤付出的肯定和感谢。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帮助女性感受美、体验美,并以一种美好的状态让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平衡,在生活中保持热爱,在生命中绽放智慧,进而用自己的热爱、魅力和智慧去感染、影响身边更多的人,让女性教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激励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女性独特的作用。
为充分调动学生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明确留学目标,明晰留学规划,3月5日下午,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滨江楼BS217教室举办出国(境)留学规划大会,本次大会邀请信大唯纳等知名机构专家为同学们作留学政策解读及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张京波、各班级发展委员、有出国留学意向的本科生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朱文镇主持。朱文镇就学院近几年学生生源情况、出国留学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通过详实的数据,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生出国意向,分析了当前出国(境)留学的优势,希望更多同学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考虑出国深造,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张京波结合自身经历,围绕“为什么要留学”“留学有什么意义”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留学规划,他表示,留学的意义主要有三点,留学是学生成长的新途径,能培养自己的自理自律能力;留学是学生成才的快车道,能拓宽自己的认知领域;留学是学生就业的新赛道,培养自己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思维。他鼓励有梦想、肯进步的同学们积极发挥主动性,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三位留学指导专家从 “留学申请流程”“世界顶尖名校申请要求”“留学热门院校以及专业的差异”“前沿专业
3月5日正值全国学雷锋纪念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南京市建邺区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开展志愿护学活动。活动将专业特色与志愿服务融合,为小学生筑起安全防线,播种环保理念。下午15时许,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已在校门口就位,他们手持交通引导旗,分组值守斑马线、家长等候区等关键点位,配合交警疏导交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环境风险评估知识,提前排查校门口人车流线安全隐患,优化护学岗布局,引导接送车辆有序停放和通行,维持家长等候区的秩序,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活动现场井然有序,志愿者们认真负责的表现赢得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护学岗任务结束后,志愿者团队与学校教师团队开展座谈,围绕“环境教育与成长守护”展开对话,双方表示,期望加强合作,形成结对共建,探索通过开展生态安全课堂、环保科普基地参观等形式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的实践,更是一次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既守护了孩子们的上学路,又能让专业知识‘活’起来。”此次活动负责人2023级环境工程专业董煜同学由衷的说到。据悉,此次志愿行动累计服务时长超30小时,惠及师生600余人,用青春力量诠释了新
3月6日下午,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环科院学科一号楼S307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一场非遗掐丝珐琅手工DIY 活动在此精彩开场,吸引了环科院近30位女教工汇聚一堂,共同探寻传统技艺的魅力。“铜胎掐丝珐琅”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又称景泰蓝,它是一种将铜与珐琅结合的特种工艺品,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经过多道工序烧制而成。由于工艺繁琐、复杂,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巅峰,景泰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精美的掐丝珐琅佳作制作视频,让女教师们惊叹于先辈的智慧与巧夺天工,为即将开始的DIY 之旅点燃了期待。进入实操环节,桌上摆放着整齐的材料包,金丝、珐琅彩等一应俱全。演示视频中,老师示范关键步骤,先是在磨砂玻璃上勾画精美线稿,涂抹粘丝胶,拿起纤细的金丝,耐心地教大家如何在铜胎上勾勒出精致的图案轮廓,手指翻飞间,一丝不苟,将“掐丝” 的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老师们纷纷跃跃欲试,小心翼翼地模仿,眼神专注,有的眉头微蹙,力求每一丝都精准无误;有的轻声交流,分享着各自对图案的理解与制作心得。紧接着是“点蓝” 步骤
集成电路学院开展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宣讲动员会为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集创赛”)赛事规则、赛道特色及备赛策略,明确参赛方向,提升实践创新能力,2月26日下午,集成电路学院科学与技术协会开展第九届集创赛宣讲动员会。会议邀请学校集创赛负责人张加宏教授,曾益慧创杯赛事指导教师冒晓莉老师,信诺达杯赛事指导教师李敏老师担任主讲人,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康宏参会,辅导员贾琪主持会议。会议伊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康宏对参赛的同学们提出期望。他说,竞赛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能力跃升的实践课堂,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真实项目中锤炼专业技能,实现多维成长,将课堂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同时,赛事命题常聚焦行业痛点,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入洞察行业趋势,培养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张加宏教授作为学校集创赛总负责人,系统介绍了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的背景与价值。他强调,集创赛是国内集成电路领域规模最大的高校赛事,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校竞赛榜单中唯一入榜的集成电路专业赛事。今年集创赛在保持一贯高水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赛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