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小伙骑行4天来南京上大学】近日,来自昆山的小伙子袁翰晨独自骑行4天,来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到。“青春就是要敢打敢拼!”他说,以后回想起来,骑行到新学校报到,是一件很酷的事情!#20余万大学新生南京报到#https://m2.nbs.cn/video/674149.html?id=674149mid=4牛咔视频https://weibo.com/1807431510/4944813299074697?wm=3333_2001from=10D9193010sourcetype=weixins_trans=6392105908_4944813299074697s_channel=4微博
你做过最酷的事情是什么?9月9日至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迎来10321位新生,其中本科生7500人,研究生2821人。大家跨越五湖四海,共赴一场南信大之约。今年的迎新现场有一个特殊的身影,骑着自行车来报到。他叫袁翰晨,是该校管理工程学院2023级新生,这次他花了4天时间,独自从昆山骑行来南信大。他说:“青春就是要敢打敢拼!以后回想起来,骑行到新学校报到,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日常生活中,袁翰晨非常热爱运动。闲暇的时候,他会去打篮球、打羽毛球和游泳。“骑行来报到非常有纪念意义。”在做计划前,袁翰晨的父母也曾担心过他的安全,最终被成功劝服。“我和他们说,青春就是要敢打敢拼,我也会在路上注意安全。”据地图显示,从袁翰晨的家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近300公里。他将整条路线分割成三段,第一段是从昆山到无锡,第二段是无锡到丹阳,第三段则是丹阳到南京,全程用了4天的时间。“骑行到100千米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有点疲惫了,累到有想放弃的念头。”袁翰晨说,就在快骑到丹阳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骑行车队。“大家都很努力,看到我一个人长途骑行也不断鼓励我。”路人的加油给了袁翰晨许多动力,最终他继续坚持,一路骑到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2023级保险专业学生袁翰晨拒绝父母陪同,独自从昆山骑行来校报到,用骑行的脚步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据悉,该生曾获得省三好学生和昆山市三好学生。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曹骄阳 #我在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2023级保险专业学生袁翰晨拒绝父母陪同,独自从昆山骑行来校报到,用骑行的脚步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据悉,该生曾获得省三好学生和昆山市三好学生。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公布第六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奖人选名单,其中金奖10名,优秀奖20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俊峰教授荣获金奖。记者联系上汪俊峰教授时,他正在杭州出差,跟学生一起致力于杭州亚运会的空气质量监测保障工作,为亚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放弃从事IT行业选择跨考环境科学专业汪俊峰本科学习的是信息工程专业。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选择从事IT行业,但汪俊峰却盯上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选择跨考南信大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科学有未来!”硕士毕业后,汪俊峰顺利入职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本以为会一直安稳地工作下去。但2013年中国东部一起雾霾事件改变了汪俊峰的人生轨迹。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更好地解决社会亟需,他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于2014年回南信大攻读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专业的博士。汪俊峰主要从事大气污染化学方面的研究,信息与环境的交叉学科背景让他的研究工作更得心应手。要在海量的观测数据中筛选到有用信息,就需要一套运转高效、适配性高的计算机程序。“准程序员”出身的汪俊峰在编写程序方面得心应手,很快开发出课题组的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公布第六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奖人选名单,其中金奖10名,优秀奖20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俊峰教授荣获金奖。该奖项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2018年首次设立,旨在奖励从事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自设立以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有4人获奖,其中1人获得金奖,3人获得优秀奖。拒绝精神内耗,“天坑”不是坑汪俊峰本科学习的是信息工程专业。2009年适逢“互联网”大热,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选择从事IT行业,但汪俊峰“不想卷”。在他看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科学将不再是大家口中的“天坑”专业,“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科学有未来!”因此,他选择跨考南信大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考上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的编制。本以为会一直这样安稳地工作下去。但2013年中国东部一起雾霾事件改变了汪俊峰的人生轨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见你的脸。”这让汪俊峰深受触动。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更好地解决社会亟需,他毅然辞去体制内工作,于2014年回南信大攻读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专业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公布第六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奖人选名单,其中金奖10名,优秀奖20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俊峰教授荣获金奖。该奖项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2018年首次设立,旨在奖励从事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自设立以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有4人获奖,其中1人获得金奖,3人获得优秀奖。拒绝精神内耗,“天坑”不是坑汪俊峰本科学习的是信息工程专业。2009年适逢“互联网”大热,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选择从事IT行业,但汪俊峰“不想卷”。在他看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科学将不再是大家口中的“天坑”专业,“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科学有未来!”因此,他选择跨考南信大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考上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的编制。本以为会一直这样安稳地工作下去。但2013年中国东部一起雾霾事件改变了汪俊峰的人生轨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见你的脸。”这让汪俊峰深受触动。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更好地解决社会亟需,他毅然辞去体制内工作,于2014年回南信大攻读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专业
9月9日至10日,2023年,南信大迎来7500名本科新生和2821名研究生新生,跨越五湖四海,共赴一场南信大之约。“这是我想象中南信大的模样!”商学院曹丹琦坐在畅通无阻的“新生专车”上,感受校园的第一视角。各学院为了迎新,掏出满满诚意:龙山书院新生们领取了学院现场制作的“云朵”棉花糖,学长学姐为萌新送上定制礼品的同时,气象知识有奖竞答同时火热进行。沃特福德学院定制的时光胶囊里留存了每一位萌新的青春誓言。学院同时有专属镭射包、帆布包、护照,新生们可以翻包看看雅思书籍、定制风扇,接收学校送上的第一份礼物。教师教育学院的喷绘墙上,落满新一届师范生们美好的愿望。神采奕奕的萌新们将明信片坚定地贴上,像描绘了自己未来在讲台上发光的模样。“原来反诈也可以这么有趣!”数统院新生郭奕珩正在现场集章打卡萌新报到。原来,数统院院组织新生展开明信片集章,同时普及反诈知识,进行反诈科普。“我是23级新生中年纪最小的!从小就对制作电子小设备、小发明有着浓厚兴趣的我,终于圆梦南信大。”海洋科学院海洋科学类专业的仲耀今年15岁, 暑假期间,仲耀加入了南信大的编程俱乐部,和热爱编程的学长学姐们一起交流、切磋。期间感受
前不久,在一场名为“加快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 全力打造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圆桌座谈会上,扬州大学副校长蔡颖蔚带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辅导员、学生党员代表等,围绕健全学生社区党团组织、打造师生喜闻乐见的物理空间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不断满足大学生对美好学习生活的需求提供决策参考。按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安排部署,扬州大学精心谋划,有序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校领导分别带队深入一线倾听师生心声,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等,收集意见建议,为强化育人力量提供新动能。作为主题教育第一批参加单位,我省各省属高校聚焦学校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师生所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师生的创新举措、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日前,南京医科大学在南医大眼科医院六合院区举办“千村万户健康行”主题教育专项行动启动会。此次行动是该校贯彻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坚持“三个一线”,立足服务社会、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以生为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课题,树牢“人人学有其所、学有所得、学遂其愿”的教育理念,扎实推进核心课程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出题,找准核心问题。校长牵头开展专题调研,召开5场学生座谈会,结合2695份调查问卷,梳理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投入、课程体验以及课程满意度等方面情况,收集教学方式、授课内容、教学评价等基本内容,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和问题清单。专家选题,明确改革方向。聚焦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召开院士名师、教育学专家、课程负责人咨询会议,围绕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知识值得学习等基础指标, 精准分析课程标准,明晰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学校解题,完善课程体系。探索“进阶多元”培养模式,公共课程推进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数学“月考+联考”制,体育“生存-生命-生活”融合理念;专业课程实施信大优课、国际化双语课程计划,发挥学校30门国家级、16门省级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识课程形成经典阅读与写作、人文与社会、艺术与鉴赏、创新与创业、劳动与生活等模块;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实现“通识-专业-实践”课程思政全覆盖。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