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给编制,企业给年薪,这样优厚的政策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吸引人才给出的满满诚意。5月18日,“全球邀约浦聚英才”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发展大会开幕。现场,该校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育中心暨浦口区校地联合人才培育中心揭牌,办学地点设在浦口经开区。同时,当天南信大与浦口区开展人才双聘合作,揭牌成立紫金山海外英才校地联合引育示范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学院主要培养高端人才,特别是研究生。学院注重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全面的培养体系,缩短学生毕业到就业的过渡期,实现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该学院已在浦口经开区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扩大至1000人。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程知群表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有科学部分,也有工程部分。南信大将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学院放在浦口经开区,让学生可以从学校到工作实现无缝对接。学生在读书阶段,就可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中。“2024年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将与研一、研二的学生一起,共300人搬到浦口经开区上课,并完成后期的培养。”当天,浦口区与南京信息
来源:江苏科技报
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4周年校庆之际,“南信大星”纪念雕塑揭幕仪式举行,璀璨星空中将永久闪耀着一颗“南信大星”。http://m2.nbs.cn/video/782215.html?id=782215mid=420240511
来源:南京教科频道
https://m.jstv.com/video/2024/5/10/1238581522700120064.html20240510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
5月10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4周年校庆之际,“南信大星”纪念雕塑揭幕仪式举行,璀璨星空中将永久闪耀着一颗“南信大星”。 近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委员会将第236788号小行星命名为“南信大星”(Nanxinda),该小行星于2007年8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小天体搜寻项目组在江苏省盱眙县发现。http://m.zjsnews.cn/news/670909807872554865720240510
来源:紫金山新闻
5月10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4周年校庆之际,“南信大星”纪念雕塑揭幕仪式举行。近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委员会将第236788号小行星命名为“南信大星”(Nanxinda),该小行星于2007年8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小天体搜寻项目组在江苏省盱眙县发现。“南信大星”的命名,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于南信大64年办学发展成就特别是为全球气象事业发展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在国际天文学界,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获得国际批准,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这是一项被世界公认的殊荣,也是与日月同辉、天地共存的永志性纪念。无垠苍穹,繁星熠熠。广袤宇宙中除了有“中华星”外,还有百余颗以我国杰出人物、中国省市和地名、机构等命名的小行星,中国内地有23所高校获小行星命名。https://mp.weixin.qq.com/s/ktXE3bZI7ko8UmCPWukbSg20240511
来源:江苏新闻官微
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迎来64周年校庆,编号236788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信大星”,该命名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南信大64年办学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在国际天文学界,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获得国际批准,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这是一项被世界公认的殊荣。南信大星于2007年8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当晚,我们将望远镜对准摩羯座时,发现了这颗新的小行星,当时她离我们1.41亿公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赵长印介绍,后续得到了洛威尔天文台、美国林肯实验室巡天计划、莱蒙山巡天等望远镜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她的精确轨道,符合国际上新小行星获永久编号所需的条件。因而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10年3月给予236788号永久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发现命名权,2018年,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名将236788号小行星命名为南信大星,2023年12月正式通过国际批复。当天还举行“南信大星”纪念雕塑揭幕仪式,“南信大星
来源:紫金山新闻
据了解,这颗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7年8月9日在江苏省盱眙县发现的,该星以南信大命名,显示出国际学术界对南信大60多年办学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图为“南信大星”雕塑。(林雯 摄)“南信大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40亿公里,同名雕塑位于该校行政楼北侧广场,高5.10米,寓意5月10日校庆日。据了解,目前在国际天文学界,小行星是唯一一类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提名、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后命名的天体。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获得国际批准,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我国拥有百余颗以杰出人物、省市、机构等命名的小行星。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009736?d=134d87fchannel=weixin20240511
来源:新华社
5月10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4周年校庆之际,“南信大星”纪念雕塑揭幕。据了解,国际编号为236788的小行星近日被命名为“南信大星”,该小行星于2007年8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江苏盱眙发现。https://weibo.com/3604378011/OdFeGkrO420240510
来源:中国新闻社
4月16日至29日,“一带一路”国家风云气象卫星应用研修班顺利举办。该研修班由商务部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承办,来自阿富汗、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埃及、格林纳达、缅甸、尼加拉瓜、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9个国家的32名国际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采用“理论-学术-业务-实践-参观”的新型教学模式,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专家进行讲座交流、案例分享和实操教学。学员们充分学习了卫星气象学基本理论,了解了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发展现状,并重点关注风云气象卫星在全球灾害性天气监测、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灾害评估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平台的实操技巧等。学员们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如何访问“风云地球”平台和使用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及产品、通过风云气象卫星产品进行天气系统的诊断和分析等。据悉,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已为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资料和产品。在培训过程中,近四分之一的国际学员主动申请注册成为风云气象卫星全球用户。通过培训,风云气象卫星全球用户新增塞浦路斯、格林纳达和尼加拉瓜等3个国家用户,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风云气象卫星产品的服务覆盖面,增强了风云气象卫
来源:中国气象报
风切变是指风向和风速突然发生剧烈改变,被称为“飞行安全的杀手”。国际航空界公认,低空风切变是飞机起飞和着陆阶段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夏海云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一种30千米全天候非视域多功能激光雷达,能准确探测出风切变等特殊大气现象。它的最大水平探测半径和垂直探测高度分别达到30千米和7千米,为全球领先水平。该雷达可实现全天候多大气参数遥感探测,通过应用纳米材料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恶劣天气、建筑物阻挡等情况下也可实现精准探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遥感》和《光学快讯》。纳米材料增强激光雷达“视力”风切变、晴空湍流都是特殊的大气现象,它们有一个让各国飞行员畏惧的绰号——“隐形杀手”。这些特殊大气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民航飞机飞行安全。激光雷达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目前技术水平下的最优方案。夏海云介绍,激光雷达已发展半个多世纪。其基本原理是:出射激光脉冲与大气相互作用,采用光学天线收集大气后向散射信号,然后输入光学接收机,经光电探测和数据处理后,得出一系列关键大气参数。目前,激光雷达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探测任务,如气溶胶浓度、PM2.5值、云高、温度、湿度、能见
来源:科技日报